
我的心被主感动,要跟大家分享希伯来书一则特别的信息。上次,就是在守圣餐之前,我在这个主题上分享过,要省察自己是否行在信心中。我非常关注恩典教会中的许多人,他们来听道,也相信主,但是却从未把自己的生命献上给基督,这样的人在审判日必定站立不住。很多人向我袒露他们的这种惧怕。
我知道,教会里有麦子和稗子,我知道错谬总是伴随着真理。在我们这个几千人规模的教会里,有些人隐藏自己,从不将生命交托给主,这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你大可以混迹在人群中,和别人一起走。我的心为这样一个事实深深担忧,你们当中有些人,你们非常宝贵,因为耶稣为你们死了,你们一直都来教会聚会,也一直在听道,也许相信你们所听到的是真理,但是你们却从来没有真正来到耶稣基督面前。出于某些原因,你们一直没有回应。
一位女士打电话给我,说起这件事。她说:「我去教会,我不是基督徒。但是我很感兴趣。」如果我听到这位女士的情况或者收到类似的信,或者有个人跟我说「我去教会,我不信你说的话,但是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要是有这样的情况,如果跟我交谈的是这样的人,那么,可能还会有其他有相同感受或听过这种情况的人,出于某些原因,从来没有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主。他们只是坐在围栏的边缘,凭栏观望。你要知道,耶稣已经定下了他国度子民的标准。
耶稣在马太福音里说:「要进入我的国,你必须要灵里贫穷,为罪哀恸,温柔谦卑。还要有饥渴慕义的心,长存怜悯,清心,使人和睦。」你可能已经听过这样的教导:如果你达到了这些标准,你就在基督里认识了神,蒙了救赎,成为了神国度的一份子,你成为了一个领受神所有丰盛祝福的人,你成为了神最圣洁的儿子。但是,即使你知道这一切的标准,明白这些结果和祝福,你仍有可能没有把自己交给耶稣基督。我敢说,在全世界,这都是很真实存在的情况。很多人知道,但从来没把自己交给耶稣,从来不采取行动,出于某些原因,他们献上自己的那个时刻一直没有来到。他们只是不断地推开、耽延。
在我们开始查考希伯来书之前,我们先花一分钟看看约翰福音第12章。我想让你看到这种耽延的危险性。约翰福音12:32-36,主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耶稣这话原是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众人回答说:『我们听见律法上有话说基督是永存的,你怎么说人子必须被举起来呢?这人子是谁呢?』耶稣对他们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称为光明之子。』耶稣说了这话,就离开他们,隐藏了。」
非常清晰的阐释。他是在说,「要趁着你能相信的时候就相信。」为了阐明这一点,耶稣当时就离开了他们,隐藏了,他们就无法再找到他,这样,他们可能就能理解「他不在」是什么意思了。第37-40节说:「他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还是不信他。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主的膀臂向谁显露呢?他们所以不能信,因为以赛亚又说:『主叫他们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们眼睛看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现在请注意,耶稣是说:「你们最好是趁着还能信我的时候就相信。应当趁着有光的时候,进入光明当中,因为有一天你可能就看不到这光了。」接着,他向人们讲解了先知以赛亚的预言,他们不愿意信,所以他们不能相信,神就结束了恩典的期限。这就是以赛亚的意思。这是耶稣最后一次呼吁,在约翰福音中对人群的最后一次邀请。恩典的日子正在逝去,在下一章里,耶稣接受审判,受死之前,最后一次和门徒见面。这是他发出的最后一次邀请,他说:「我在这里的时间不长了,你要趁着你还能信永生神的时候有所行动。」
在约翰福音第8章,耶稣至少三次说了同样的话。在第12节记载:「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这是耶稣发出的第一次邀请。他是在说:「如果你跟从我,就可以在光明中行走。」但是,第21节他接着说:「我要去了,你们要找我,并且你们要死在罪中;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是他发出的第二次邀请,这是一个警告,如果人不趁着还能就真光时接受真光,那么到了真光不再显现的时候,一切都太迟了。然后,第24节,耶稣第三次重复了这个警告:「所以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你可以看到,耶稣一直向人群表达他的爱,但是也不断告诉他们,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回到约翰福音第7章33节:「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是同样的意思。我们知道,在创世记6:3神用洪水灭世之前,神说:「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换句话说,神已经等够了,接着,洪水来了,整个世界都毁灭了。
以赛亚书63:7-10描述了这种情况,先知以赛亚说:「我要照着耶和华一切所赐给我们的,提起他的慈爱和美德,并他向以色列家所施的大恩,这恩是照他的怜悯和丰盛的慈爱赐给他们的。」何等美好的经文!这里讲到了神丰盛的慈爱、大德、恩典和怜悯,「他说:『他们诚然是我的百姓,不行虚假的子民。』这样,他就作了他们的救主。」这是对神何等美好的描述,他的爱非同寻常,他有极大的怜悯,心地良善,充满恩慈。他就作了他们的救主。以赛亚书63:9节说:「他们在一切苦难中,他也同受苦难,并且他面前的使者拯救他们。他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在古时的日子常保抱他们,怀搋他们。」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啊?这是何等慈爱的救主。
但第10节就像一次震动,一次晴天霹雳,打碎了这美好宁静的画面。「他们竟悖逆,使主的圣灵担忧;他就转作他们的仇敌,亲自攻击他们。」你能相信这样的转变吗?在第1节经文中,神是耐心的、良善的、有恩典、有怜悯,他长久忍耐,不愿有一人沉沦。但是,神的怜悯也有限度。你还是趁着有光,来信从这光。这就是圣经传达的信息。
关于这个美好的真理,希伯来书给我们描述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景象,这是来自神自己的一个意义非凡的警告和邀请。我想大家看看希伯来书,我们接下来要看这卷书说了什么。希伯来书是写给基督徒的,犹太人基督徒,所以这卷书的名字是希伯来书,因为这些人是犹太信徒,但是,请仔细听,写给犹太基督徒的整卷希伯来书,都是警告,不断的警告,对犹太人的警告。这些人知道福音,有知识聪明,明白神救恩的呼声,但从来不将自己交托献上给神。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写给信徒书信的过程中,时不时停下来,说:「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人晓得这些真理,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的信心。」希伯来书中有许多类似的警告。
希伯来书的读者是犹太人。他们在知识上信服福音的真实性,在知识的层面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但是他们却没有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基督。他们没有一点孩童般信心的行动,把自己交托在主的恩典和怜悯中。他们不愿意来到基督面前,他们害怕自己会被群体排斥,害怕与自己的家人分离。对他们来说,这代价太高,他们远远观望,害怕受到迫害,或是被孤立,或是遭排斥,或是必须放弃目前的生活方式。
也许你正处在这样的情况当中。你知道真理,认识耶稣就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你知道福音,也相信福音是真的,但是你拒绝向主决志,因为你害怕家人孤立你,害怕你身边的朋友排斥你。或者,你害怕自己会受到迫害,你可能要付上高昂的代价。或许你只是不想放弃现今罪恶的生活,所以你迟疑。你知道神是真的,但是从来不把自己交托给他。如果你的情况是这样,那么希伯来书就是神对你说的话。
我们来简短地看看这五段警告的经文。第一段是希伯来书2:1-4,「所以,」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回到第一章,第一章讲述的是主耶稣基督的至尊,至荣,是升到天上,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的。比天使更尊贵的,就是耶稣基督自己。因为我们现在认识了我们一直学习认识的这位主,因为我们知道了他是谁,明白神已经高举他,他有至为尊贵的身份,「所以,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怎么样了呢?「随流失去。」
请留意,如果你真知道他是谁,你听到了这样的信息,作者说:「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失去」。我常常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把所有资产换做一颗钻石,他把这颗钻石放进口袋,之后前往欧洲。在船上,他把钻石拿在手上把玩,突然,船晃动了一下,钻石就沿着船沿掉进了大海。「恐怕随流失去」就是这个意思,第2节说:「那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天使所传的话是什么呢?就是旧约的律法,就是神在西奈山赐给人的律法,这律法是由天使所传的。
所以,如果天使所传的旧约律法,就是摩西五经、十诫,是确定的,那么「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换句话说,如果神颁布了摩西律法,要求人完全遵行,凡干犯悖逆的,都受到审判,那么,如果我们忽略耶稣基督所立的新约这伟大的救恩,我们又怎么能够逃罪呢?
如果生活在摩西时代的人无法逃过神的审判,你为什么就能确定自己可以逃脱呢?如果生活在基督来临之前旧约时期的人,尚且不能逃脱那位忍耐的神的审判,你凭什么能确定,自己在拒绝耶稣基督这么伟大的救恩后,能逃脱神的审判呢?这就是希伯来书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当…」,作者使用了「我们」这个词,在第3节也用了这个词,「…怎能逃罪呢?」在希伯来语境下,这里的人称复数「我们」指的是一个民族的概念,意思是,「我们以色列人,听过福音的以色列人,如果我们知道,在旧约时期拒绝神的话尚且不能逃罪,我们又怎么能确定,自己现在拒绝神的话以后还能逃罪呢?」
这是一段非常有力的话,作者表明,一定有审判来到。第2节说:「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这是一个可怕的报应。你觉得自己可以拒绝耶稣基督吗?你认为,自己在忽视了这么大的救恩之后,还能逃罪吗?不可能逃脱。旧约时期的人尚且不能逃脱,何况新约时期的人呢?
我们来看希伯来书第5到6章讲到的第二个警告。我们不能看完第5、6两章所有的经文,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第6章,跳过开头的部分。第5章12节就是一个警告:「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神的圣言就是指旧约律法。换句话说,作者是在说:「你们这些人啊,你应该作传讲福音的老师,因为你们听到的福音信息已经够多了,但是,你们却还是需要有人教导你们圣经旧约的知识。你们该前进的时候却退后了。你们对所听到的信息还没有真实的回应。」
再看希伯来书第6章4-6节,作者又警告他们:「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份、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
请注意,这又是一个警告,不是对真基督徒或是公然对抗神的人发出的,这个警告是对那些观望的人发出的。这个警告是对那些自称「我知道福音是真的,但是我没办法去信」的人发出的。作者要表达的是,省察自己,你是否已经蒙了光照。也就是说,蒙了光照的人是心中明白福音的人,这样的人从心里明白福音是什么。
如果你尝过天恩的滋味,也就领受过圣灵的浇灌。这些人怎么会领受圣灵浇灌呢?因为,有福音传给他们。在希伯来书第2章3-4节说到,神「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因此,这样的人心里有圣灵做工,他们尝过圣灵浇灌的滋味,他们还没有真正领受、咀嚼,只是尝了其中一点滋味。他们需要与圣灵同工,但是他们浅尝辄止,甚至于,他们也尝过神话语的滋味,知道来世的权能。
你看到,发生在使徒时代早期教会当中的神迹,就像是神国度即将来临的神迹的预兆。耶稣基督再来时,他会行这一切神迹。所以,作者是在对他的读者说:「你们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的工作有份」。很多犹太人都知道,耶稣藉着圣灵的大能喂饱了5000人。那天领受了耶稣给他们鱼和饼的人,也就是领受了圣灵大能的人,他们和耶稣的神迹有份,于他的教导有份,和他的话有份,但这一切都没有化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作者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你有了神的启示,你尝过、听过、见过神的权能,但你却以背向他,渐渐退去,你就再也无法得蒙拯救了。也就是说,如果你明明知道神是谁,却拒绝他的救恩,你就没救了,因为如果是这样,神还能为你做什么呢?」
在第4节或第5节中,没有一个词,直接关系到圣经中提到的救恩,比如,蒙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于圣灵有份,觉悟来世权能等等。这些描述都不是救赎的真义。这些词汇只说明,人可以接触福音,接触神的权能以及接触基督的生命。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已经够多了,如果这还不足以让他们接受主,他们就很难得救了。亲爱的弟兄姐妹,因为,如果人不趁着主光照他时悔改,人就再也没有机会接受他了。主所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完了。这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警告,这个审判也非常可怕。
希伯来书第6章第7到8节,主给出了一个解释:「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也就是说,有农作物生产,当雨水降下的时候,这是从神而来的祝福。你能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这是一颗预备好接受福音恩雨滋润的心。而这颗心接受了恩雨就生出救恩的果子。
但是第8节却说:「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这雨就是属灵真理,就是福音,是点亮人心的真理。一块土地长出菜蔬,另一块土地却长出荆棘,荆棘是宗教外在努力的结果。这是行为上的义的结果。土地不是什么都不生长,而是会长出不好的东西。这块土地很忙碌,生产力也很强,但是,从它里面长出来的东西不是菜蔬,而是荆棘,人只会避开荆棘。宗教性的自我努力是受诅咒的。
所以,作者是在对犹太人说:「你们可以仍旧停留在犹太教义里面,拼命靠自我努力争取结果,但是,最终你只会收获荆棘。或者,你可以选择接受光照,听见福音就心里相信,让这福音的雨水滋润你心灵的土地,最后让神来决定在你心里长出什么样的果实。选择权在你手上,在你自己手中。」这是另一个警告。
我们来看希伯来书第10章,这里提到了第三个警告。希伯来书10:26,作者秉持着同一个想法,他要再次挑战那些犹豫不决的人,就是那些一直来参加聚会但从不决志的人,这些人听了无数的真理,但是没有任何行动。他们口头上说福音多么美好,我相信他,有一天我会决志的等等等等,作者想要挑战的就是这些人。「…若故意犯罪…」,这里的罪是指拒绝福音的罪,你得知真道以后,如果故意犯罪,故意拒绝,你就没有领受救恩,你只是领受了有关救恩的知识。你知道福音,也能明白,但是如果你故意拒绝,「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作者在跟犹太人说:「你想杀掉多少只羊羔,山羊,斑鸠,尽管去杀,但是,如果你拒绝耶稣基督,你就再也没有任何赎罪的祭物可以赎去你的罪了。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你认识真理,却以背向主,你与基督就没有任何关系了,你什么也做不了了,没有别的祭物可以赎罪了。」
你看到,这些犹太人不来到基督跟前,因为他们害怕被赶出会堂,失去所有亲朋好友。所以,他们还是继续照着原来的模式活着,活在犹太教义中,不来到耶稣跟前,却还想留住给自己赎罪的祭物。作者说:「这太荒谬了,如果你以背向耶稣基督,在领受真道后仍然拒绝基督,那么除了地狱,你无处可去,因为,除了基督能为你做的事以外,再没有任何人能为你做什么了,但你却偏偏拒绝了他。」接下来会怎样呢?第27节说:「惟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敌人的烈火。」也就是说,神将带来最终的审判。
你可能会说,我认为,也许神会对那些知道的最多,来教会次数最多,寻求最多的人审判轻一些吧。你想知道真相吗?真相就是,对这样的人,他的审判更加严厉。你知道的越少,在永恒中的刑罚也会越轻。如果你非常了解神的恩典,也有全备的真理在心中,你就要受最重的刑罚。如果你拒绝耶稣基督,有最严厉的审判等着你。这就是作者说的意思,第28节说:「人干犯摩西的律法,凭两三个见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
请留意,如果你干犯摩西的律法,就是地上的律法,神在西奈山上赐给人那两块法板上的律法,就会被剪除。第29节说:「何况人践踏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如果干犯摩西的律法,会带来死亡,更何况你干犯的是神的儿子呢?这就是作者的意思。如果你「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做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我们可以看到,不遵行律法,结果就是死。不尊重神的约,结果也是死;违背律法的,结局仍然是死,那么,那些拒绝神儿子,将他的圣约当做平常,又亵慢施恩的主的人,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
第30节说:「因为我们知道谁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又说,『主要审判他的百姓』。」第31节说:「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
这里的警告真是非同寻常的严厉!这个警告是说,如果你知道真理,却仍然拒绝接受,那么「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作者再次警告我们,如果你知道真理,却不接受真理,你要付更大更重的代价,因为你践踏了神的儿子。你能想象这一点吗?你可能会说,「我才不会那样做,我只是暂时没理清思绪罢了。」不,圣经不是这么看的。在你看来是自己还没想好,在神看来,这就是在践踏他的儿子。
希伯来书12:25,这里是第四个警告。希伯来书的作者一直在强调同一件事。这里说道:「你们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向我们说话的就是神,是神自己,是他在向你们讲述这篇经文,你们最好不要弃绝他。请留意希伯来书12:25-26说:「因为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尚且不能逃罪,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当时他的声音震动了地,但如今他应许说,『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
你知道神在什么时候在地上警戒过人吗?就是他将律法赐给人,从西奈山上向人发出他声音的时候。神在地上从山上发出声音,震动了天地,作者说:「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尚且不能逃罪,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你问:「那说话的是谁呢?」那就是神自己。神屡次从天上发出声音,他说过,「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你记得吗?
在旧约中,神从地上的一座山上说话:「要守这律法。」在新约中,神从天上发出声音,说:「你们要听他」。如果拒绝神从地上发出话语的人尚且不能逃罪,那么,那些拒绝神从天上发出话语的人,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本事可以逃罪呢?作者在第29节总结说:「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他是烈火,有一天,他会再一次震动大地,不是只震动一座山,而是震动天地,施行他的大审判。这是多么严厉的警告!
我想让大家看到的最后一个警告是在希伯来书第3到第4章,这是圣经中最长的一个警告。希伯来书3:7,在这里,圣灵再次跟那些坐在大会中的人说:「你们这些知道真理的人,你们听了所有的道理,领受了神丰满的恩典,想要成为宗教人士,你们也知道这就是真理,趁着光还在的时候,趁着神还有恩典,有怜悯,还不是太迟,快点快点接受耶稣吧。」第7节说:「圣灵有话说…」从这里一直到第11节,插入的都是圣灵的话,「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圣经提到「今日」这个字眼,就像保罗在哥林多书里所说的,哥林多后书6:2说:「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今日,就是现在,当下。我总是想起D.L.穆迪在芝加哥传道时说过的话:「你们今晚回家好好想想我所说的,明晚准备好决志归向基督。」就是那天晚上,芝加哥发生了一次极大的火灾,他听众中的很多人都被烧死了。他说:「我再也不会跟人说,『你明天再来决志』。」今天,如果你听到主的声音,请不要再硬着心。圣经继续说,「…在试探他的时候…」或说在人挑衅神的时候,那是什么样的时候呢?就是以色列人在旷野受试炼的日子,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就是:「你们要明白,曾经有一族人硬着心肠,他们在旷野受试炼。他们不向我回应,不信我,反而在听到我声音的时候硬了心肠…」这是什么时候呢?希伯来书3:9说:「在那里,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有四十年之久。」现在,我们都知道这群人在哪里。第8节,圣经说他们在旷野里,第9节说他们在那里呆了四十年。这就是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的四十年。
第10节说:「所以我厌烦那世代的人,说:『他们心里常常迷糊,竟不晓得我的作为!』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这里的「安息」指的是迦南地。那一群人不得进入迦南,结局就是这样,不是吗?在旷野漂流的一代最后怎么样了呢?都倒毙了。神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那一世代的最后一个人都死在旷野,没能进入应许之地。因此,作者在希伯来书3章第12节说:「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你们要省察,不要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神正准备带领你们进入他的安息,进入他的国度,得着他的救恩,但是你却硬着心肠,存着不信的恶心,离弃这位永生的神。作者是在说:「看看他们吧,不要走向他们那样的结局!」
你会发现,神的忍耐在一天天减少,有一天神不再忍耐。他忍耐了许久,有一天他说:「够了。」于是,那一代的人都死在旷野,根本没有进入那可安息的迦南地。四百年的奴役,四十年的漂流,他们多么渴望进入那流奶与蜜的迦南地啊!但他们到死都没有进去。这些人死在旷野,因为自己的不信而灭亡,他们根本不相信神。事实就是如此。
作者在希伯来书3章第13节说:「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这就是我传讲这一次信息的原因。天天劝人,对人们说,趁着还有今天,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今天就是你的机会,不要再等另一天了。如果今天你拒绝基督,明天你会更容易拒绝他。如果明天你容易拒绝基督,这样下去你的心就刚硬了。
希伯来书3章第14节说:「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这就是我们真正得救的证据。第15-18节说:「经上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这里引用的是诗篇第95篇--「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惹他发怒的日子一样。那时听见他话、惹他发怒的是谁呢?岂不是跟着摩西从埃及出来的众人吗?神四十年之久又厌烦谁呢?岂不是那些犯罪、尸首倒在旷野的人吗?又向谁起誓,不容他们进入他的安息呢?岂不是向那些不信从的人吗?」第19节说:「这样看来,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不信是你不愿意来到基督面前的根本原因。
你不信,你不够相信,不信你的生命可以真正被改变。你不相信值得这样去做,也不相信你的生命可以变成它本来可以成为的样貌。你想抓住现在拥有的一切,却不想在信心中把自己交托给耶稣基督。你想保留自己的名声,保护自己的占有欲,保护自己的亲人,你不想受逼迫。你还没有准备好迈出信心的一步,把自己交给耶稣,而且,也因为不信,你最终在旷野死去,尸首倒在那里,永远无法进入神的安息。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阐释。你能想象吗?好几百万的以色列人的尸首遍满了旷野,非常真实的画面。他们死在旷野,是因为不信。这些人没能进入神的安息。这个画面就是希伯来书的作者通过第4章向我们传达的内容。箴言29:1说道:「人屡次受责罚,仍然硬着颈项,他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
请留意,神为他的百姓存留了安息,这安息一直存留在那里。我们只要存着信心,就能进入这安息。我认为,圣经这里的安息指的就是神的救恩。我们往下读的时候我会继续解释,圣经写得非常清楚。我相信,这安息就是救恩。我们一直在看登山宝训,也知道这是一条窄路,找到的人也少。这是一条艰难的窄路,但是,奇妙的是,神也称这条路是安息之路,多么奇妙!
你说:「你怎么能把这两者等同起来呢?一边是艰难的窄路,另一边却是安息。」正是因为这是一条崎岖难行的窄路,你无法独自前行,于是,你把自己交给耶稣,你在他里面得着安息,他带你走完这条窄路。这就是安息。所以,神告诉我们,「我希望你进入我的安息」。这不是一个靠行为得胜的模式,你怎么能进去呢?乃是藉着信,和那些不信的,在神安息之外的人相反。问题的关键不在乎你做什么或是不做什么,而是你相信还是不相信。
我们接下来读希伯来书第4章时,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一点。我希望大家能看到,首先,安息是触手可及的。希望大家能听见,神对那些仍然踌躇观望的人发出的邀请。第1节中,作者又一次用了「我们」这个犹太人称呼自己族人的单词,我用这个词指向我们大家,「我们…就当畏惧」,我们最好是对神有这样的敬畏,「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神给了我们这进入安息的应许,我们却有些赶不上了,这难道不可怕吗?」
你是否能想象,如果你是被困在埃及的一个以色列人,你要受到多少欺压和逼迫啊!作为奴隶,你不得不埋头苦干,没有草还得做出砖块来,不然就要被殴打,虐待和欺辱。年复一年,你和你的家族就这样熬着,熬了一百年,又熬一百年,再一百年。最后,神差遣一位拯救者,一个名叫摩西,充满神大能的拯救者来了。摩西已经舍己,将生命交给神,神就使他带领百姓离开埃及。你能想象,红海分开,人行走干地,转身观看,法老全军却淹死在海中这样的场景吗?以色列人欢欣雀跃地往前走,他们从悲惨的奴役枷锁中被释放,要去得神摆在他们前面的迦南应许之地,那是流奶与蜜之地,但是最终没有一个人进入那地。他们都死了,尸首倒毙在旷野,慢慢腐烂朽坏。
圣经是在告诉我们,「你们要畏惧,神在你们前面立下了同样的应许,同样的迦南地,同样都是流奶与蜜之地,而你们却到不了那地。尽管从某种意义上,你们已经脱离了捆绑。」这就像是彼得在说,「你们得以脱离从世上来的败坏,从各样情欲中被释放,但是你们却无法进入神的国」,明白吗?你得到了重塑,却没有重生。有很多人,他们想要耶稣成为他们的救主,他们想要一位救主把他们从捆绑中释放出来,但是他们不想要一位值得信靠,要带领他们进入迦南地的神。你知道这种只想要一位救主的人的结局吗?他们死在旷野,从来不认识神,这位神既是救主,也是一位有位格的神。
所以,希伯来书第4章第1节说:「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这就是一幅图画,迦南地,就是这幅画。作者是在对犹太人说:「仍然还有为我们留下的安息,现在还不迟,神为我们存留了另一个安息,不是迦南地的安息,而是灵魂蒙救赎的安息,使我们可以得着的安息。」神已经向我们施展他的爱,他张开膀臂,说:「孩子,我这里有安息,真正的安息。从你的自义中解脱出来,从你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从你的焦虑中解脱出来,从你的失败中解脱出来,从你的罪疚中解脱出来,安息吧,这安息触手可得。」耶稣说:「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来得这安息,「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这就是神的安息。
但是,你知道吗?很多人知道这些真理,也相信这些话,他们坐在那里,只是听而已,却无法进入安息,尸首倒在不信的旷野,永远无法进入应许之地。这就是很多人的现状。他们想要一位救主帮助他们脱离捆绑,帮助他们从枷锁中走出来,但是他们不想要一位需要一生去信靠的神。在第2节及其后的经文中,请留意安息的基础是什么。你说:「那怎么才能得到安息呢?」非常简单,「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他们没有信心。
你知道,如果你不信神,无论神说了什么,对你来说都没什么意义,你知道神对这些人说了什么吗?神说:「我要带你们进入那地,进入那应许之地,把那地摆在你们眼前,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都必归你们,从但到别是巴,从幼发拉底大河到地中海,都要作你们的境界,是我要将这地赐给你们,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神把这地毫无保留赐给他的百姓。
民数记第14章,百姓走到迦南地边上,摩西说:「我们去窥探那地」,后来他就挑选了十二个探子。他说:「你们上去,看看那地如何。」十二个人回来了,其中有十个人对摩西说:「摩西,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身量那样高大的人,他们都是巨人,我们看自己就如蚂蚱一样,他们会践踏我们,我们不能去攻击他们。」约书亚和迦勒从人群中跳出来,他们说:「没关系,我们可以攻击他们,我们可以得胜,神与我们同在,我们足能得胜。」我们都知道结果,百姓听了谁的话呢?
他们信了那十个报恶信的探子,而不是迦勒和约书亚。你知道后来发生什么了吗?因为以色列人不信,他们就都死在旷野。神已经给他们所有需要的信息,神清楚地告诉他们,安息是什么。神告诉他们,由于他们的不信,他们要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直到他们那一代人灭绝。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旷野漂流四十年?是要他们每个人都死在其中。他们的尸首倒毙在旷野,是因为不信的缘故。
他们在埃及就开始盼望得救,他们想要一位救主,但是他们却没有准备好要活在信心中,依靠这位全能的主。神说了什么呢?神说,有安息为你们存留,已经留给你们了。但是进入安息的前提是,你要听福音,并且要…怎么样呢?要用信心与所听的道调和。你必须相信这福音。一个人死之前,可以听到全世界传扬福音的传道者的声音,耶稣自己也在这里将福音传给你,你可以读福音书,你到死之前都可以看,可以听。但是,如果你从未真正相信他,并把自己交托给他,最终你会死亡,与神隔绝。
我坦诚地说,我不知道你们还有多少时间。雅各书说:「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我不知道你们还剩下多少时间,我不知道你们还能活多少日子,我不知道这光还会照射多久,我也不知道经过多少次之后你们的心会变得刚硬,在那之后,你们再也没有机会了,你们会变成不信的人。这些我都不知道。
希伯来书4:2说:「…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第3节说:「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这是那些相信的人可以进入的安息。圣经接着说:「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神在起初就造了天堂。第4节说:「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神的意思就是,「就是这样了,我已经为人造好了天堂。」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说:「这就是我为人预备的安息。」但是人选择相信魔鬼,而不是神,人放弃了这安息。
希伯来书4: 6节说到,必有进入安息的人,「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就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神总是存留一部分人,他们可以进入安息,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会进去。第7节提到,又有一个安息存留,「…又限定一日。」你听见了吗?神又限定了一个日子,是诗篇第95篇,通过大卫传达出来的:「所以过了多年,就在大卫的书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说,『你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看到了吗?这是相同的信息,所以圣经说这是存留的安息,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安息的基础是什么呢?」基础就是将你所听的道与信心调和,你相信所听到的。如果不信,神起誓说过,你断不能进入他的安息。即使是他创造的这个世界,也是为安息而造的,即使他创造的你,也是为得着救恩,进入安息而造的,而且,即使很多人都拒绝了神,第6节仍然说:「有必进安息的人。」
所以,这又回到了同样的前提。你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神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这是多么奇妙的一句话!如果以色列人当时进入了安息,约书亚就不会提到一个未来的安息了。这些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安息,甚至那些曾经进入迦南地窥探的人,他们也不知道,因为他们进入那地的时候,悖逆了神,他们从来都没有击杀过那地的百姓。因此,他们不知道安息是什么。他们中有些人死在旷野,没能进入安息。那些进入过迦南地的人不知道安息是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击杀迦南地的仇敌。他们没有按照神的带领去行事,整整一代人都是这样。所以神把救恩从这整整一代以色列人中移除,救赎推迟了。罗马书第11章说道:「…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仍然有一安息日存留。神仍然为人存留了一个安息,不是像迦南地那样肉眼能看见的地方,而是属灵的安息,希伯来书的作者大声呼吁:「现在,就是现在,此时此刻,你就能凭着心中的信心进入安息。」我喜欢第9节,「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也就是说,人还没走到绝路上。神没有说:「人类,你们就该受咒诅,就这样了,你们玩完了,没什么救恩,也没什么安息给你们了,我不干了,我放弃了,我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你还是拒绝我,这就是你们的结局。」不,神没有这样说,他说:「迦南地是你们在这地上的安息,象征着我赐给你们的属灵的安息,如果你拒绝,我仍然向你敞开恩典的双臂,直到你愿意回头。」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呢?
所以,概括来说,神的恩典一直在眷顾以色列人,不但他们,神也恩待外邦人,全世界的人。神的臂膀仍然向整个世界张开,希伯来书4章第9节说:「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我认为,这里的「子民」是神指着以色列人说的,他特意对以色列人说,仍然有机会为他们存留。今天,我们也能领受这个安息。即使以色列人从来没有按照神的旨意进入过迦南地,即使他们钉死了自己的弥赛亚,神在五旬节那天透过彼得对他们说:「你们…把他…杀了」,但是,接下来,神仍旧对他们说:「…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仍然有一个安息为以色列人存留,他们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磨灭神的应许。
这难道不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吗?今天我们可以走到犹太人跟前,告诉他们要信靠耶稣基督,神仍旧为他们存留了一个安息之地。神并没有因为我们在伊甸园的失败而弃绝我们,他也没有因为我们没有进入迦南地而弃绝我们,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值得感恩的事吗?当全世界聚在一起,犹太人和外邦人一道,钉死了他的独生儿子,他没有弃绝我们;当教会充满了不信,他没有弃绝我们,他仍然饱含爱意地向我们展开双臂。有一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第10节,圣经说:「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样。」神的话多么奇妙!你进入安息靠的是信心,而不是行为。
你进入安息靠的是信心而不是行为,你活着是凭着信心,而不是行为。这不是一个靠行为得救的模式。我们要在基督里面歇了自己一切的工,让他透过我们来做工。我们不是凭着血气行事。因此,希伯来书4章第11节说:「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这是什么意思呢?「竭力」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竭力」,不是工作的意思,而是赶紧的意思。请留意,圣经是说,神想要你进入这个安息,我们要赶紧进去,「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不要步以色列人的后尘,不要像他们一样倒毙。
我尝试向大家说明,这安息是真实可得的,我也希望大家看到这安息的基础。第11节提醒我们得着安息的紧迫性,一个词,赶紧,赶紧进去。你问:「为什么呢?」因为第12节和13节,我们就看到这两节经文。你必须赶紧,为什么?因为,「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就停在这里。
请留意,作者在说:「赶紧,赶紧进入这安息。」这安息就是神的拯救。作者急切地说:「赶快,赶快啊!」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如果你认识真理之后仍然任意作恶,你该怎么办呢?这样下去,你就无法再从新懊悔了,因为这是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人,尚且不能逃罪,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作者把所有这些警告综合起来,在11节说:「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不要拒绝,不要忽略,不要耽延,不要说「明天再说吧」,不要说「等我明白更多真理的时候再信吧」。现在就信,现在就行动。你会问:「为什么要现在呢?」因为,「神的道…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
有时你们会听到,有人用这节经文讲论神的安慰,以及圣经的奇妙和美好之处。但是这些都不是这节经文的含义。神的道是一把报仇的利剑,神的道是带着怒火的利剑。「两刃」的意思是人逃脱不了这剑,因为这剑无论如何都能伤人。不论你往哪个方向走,这剑都能伤你。这剑能刺入你,剖入你里面,把你里头所有的动机揭开来,最后,你的里里外外都赤露敞开。这就是这节经文的意思。
这里描绘一把剑直接刺入一个人的身体,把他的骨头,骨髓剖开。这把剑能辨明人的思想,人的动机。请留意,神的道一定会刺入人的心。即使这些人声称信主,即使他们一直都去教会,犹豫观望,即使他们思想上相信主,神的道还是会查验出他们的心,这把剑会显出他们的信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这把剑会把人里里外外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神的眼前。
在这里,神的道,他的话,就是一把审判的利剑。他的道活泼,大有能力,锋利无比,劈开人的魂与灵,骨节与骨髓,也辨明人一切的心思。没有一个人能逃脱。第13节的含义就是这样,你躲不过神的审判。「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你逃不掉,因为他知道你的一切。
这一节非常有力,「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古时候,当一名罪犯被带到审判官面前时,有人会拿一把匕首,用刀尖抵着罪犯的下巴,把匕首绑在他的脖子上,罪犯的脸就朝向上方,因为下巴一直被匕首尖部抵着,他就无法把脸朝下埋起来。你知道为什么他们这样做吗?因为罪犯在审判官面前,会习惯性地低下头,掩饰自己的羞辱和惭愧。
这就是希伯来书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当审判的那天来到,你会面对面,眼对眼,面对那位审判的君王,你一丝一毫都无法掩饰。神的道会验证你是否真正认识他。这个信息真的很沉重,我不想消灭任何一个人的盼望,我只想要你真正认识耶稣基督。我希望你进入神的安息。我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为圣经告诉了我。
将来,在旷野会有成堆成堆的尸首,这些尸首的主人是那些曾经看起来非常非常属灵的人。他们也许相信耶稣的死和复活,也许希望有人能把他们从捆绑中释放出来。但是,他们从来不真正信靠这位主,将来,这样的人,这些看起来很属灵的人,要死在旷野。他们觉得没关系,不,这个代价很沉重。到最后,当神审判的剑拔出来的时候,他们的结局非常恐怖。今天,今天就是你我进入安息的日子。
探险家爱德华·派瑞在北极探险的时候,他带领着他的队伍走到了最极端、最恶劣的冰雪荒漠中,他们拼命向北前行。当时,在北极,白天比夜晚要长。晚上,他们就观察星星,来确定他们所处的确切位置。每天不停地走啊,走啊,走啊,一直到夜晚再次降临。他们在冰冻的苔原上走了数小时。当星星出现的时候,他们就利用星星的位置,检验自己又走了多少路程。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发现自己比出发时离北极更远了。原因就是,他们一直在一块向南漂移的巨型冰块上向北行走。
我敢说,有很多人不辞辛劳地奔走在这块浮冰之上,却没有发现这块冰正往南漂移,把他们带到比出发时更偏南的位置了。请听好,如果你想靠自己去走,或者说,你觉得只要基本了解真理就够了,那你就错了。如果你不把自己完全交给耶稣基督,你就始终处在神近在咫尺的审判危险之下。我们一起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你,谢谢你将你的话清晰地告诉我们。你的话多么锋利!父啊,我在这里,全心为那些处在这样可怕境况中的人祷告,主啊,我不知道这里有多少这样的人,我也不知道有谁会听到这讲道,但是主啊,如果有人知道这是真理但还没有打开心门接受你,请感动他们现在就作出决定。
你们低头闭眼的时候,我想问你们一些问题:你会打开心门接受主吗?你向主说:「主啊,我是个真基督徒吗?」请查验你的心。如果你真的认识他,不要害怕这样去做。如果你怀疑自己曾经是否真心向主决志,那么你可能确实没有真心决志。你需要对主说:「主耶稣,我已经观望了很久,我也听到真理很久了,现在我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作我生命的王,我要把自己交托给你,我想接受你的救恩,我想行在你里面。」你只需要说:「基督啊,请来到我的生命中,我相信你,我接受你作我的主。」
我不知道你们心中的境况,但是主知道。我真心希望你不要在离开时说:「我明天再决定吧」,或是说:「我以后会决志的」。你也许没有明天,没有这个机会。明天也许比今天更糟糕,因为你又一次拒绝了主的邀请,下一次你会拒绝得更随意。如果你知道自己需要耶稣基督,你知道这就是真理,那么就用孩童般的信心对主说:「主啊,我相信,我接受耶稣基督,请洗净我的罪,作我生命的王吧。」
天父,我们感谢你将你的话赐给我们,我们非常感恩你把这么惊人的真理赐给我们。主啊,你的话触动人的生命,这实在显明圣经就是你的话,除了你,没有人能知道我们心中的意念,只有你能看到这一切。谢谢你对我们说话,祝福这里的每个孩子,来到这里还没接受耶稣基督的人,让他们没有一个沉睡的,让他们带着新生命进入你的国度。我们祷告是奉耶稣基督奇妙的名,阿们。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