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打开圣经,马太福音第二章,我们将讨论第13至23节。在我们分享这本福音书的时候,我知道你们很多人是真的得到了祝福。让我简单复述一下,开始这段经文。
所有旧约预言的中心主题是将要降临的君王。将要降临的君王会统治神所应许的国度。在旧约预言中有一个重点,就是神将会设立他的规则,神将会建立前所未有的国度。在这个国度中,有一个将会成为君王的特殊人物,就是主耶稣基督。
这就是旧约预言的主题。旧约预言反复应许:将要来的那一位,他拥有美德、智慧、权柄,他将践踏撒但的头。正如创世记第3章15节所说,他能够收复人类失去的领土,在地上建立神的国度,直到永远。他是一个特殊的受膏者、弥赛亚和君王。这就是旧约先知所传达的信息。
上次我们谈过,主耶稣基督应验了332条预言,旧约预言涵盖耶稣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根据彼得前书第1章,当先知们写这些经文的时候,他们并不明白所有的事。你可以自己去读那些经文。先知们知道他们所写的是关于将要降临的那一位,但是他们不确定所有的细节。所以,彼得前书第1章9节说:「并且得着你们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论到这救恩,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早已详细地寻求考察。」换句话说,即使他们预言这位救世主,他们也会考察他们的预言,以便完全理解这些预言的内涵。
第11节说:「就是考察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他们领受了预言,但是他们需要详细查考,找出是谁、在什么时候实现这些伟大的预言。所以旧约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位君王,而且是一位人类的君王。不仅是一位人类的君王,还是一位具有神性的君王。他不仅是神性的君王,他还是耶和华神,道成肉身而成的君王。
让人惊奇的是,在新约和福音书中,尤其是马可福音、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都回答了许多预言,这四本福音书都聚焦在耶稣基督身上,就像神圣的聚光灯一样。耶稣基督是唯一能够应验这些预言的人。所有的骗子都被揭穿,因为他们无法应验旧约中的所有预言,而只有耶稣基督被证实是先知们预言的那一位,所以耶稣在每一方面都符合先知们的预言。马太福音是新约的开始。在马太福音第一章的开篇之处展示了这位君王的王族家谱,一直到启示录。当你读启示录的时候,你会发现,在启示录的末尾,万王之王将会在他的荣耀中实行统治。新约圣经从马太福音开始到启示录结束,其目的就是向我们展示关于君王的预言,耶稣基督就是那位真正的君王。
例如,在新约中,国度的希腊词,有144次是指耶稣基督的统治、耶和华神的统治。有144次是指基督的国度。在新约中,君王的希腊词出现了115次,其中至少有35次是直接指耶稣基督。而「统治」的动词形式,有10次用于指基督。在新约中至少有189次,耶稣基督与神在旧约中所应许的国度有关。这些词在新约中大量被使用,使我们明白新约确实强调耶稣基督是一位君王。
马太福音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是为了证实耶稣是一位君王,他是为此而生。至少犹太人能够通过他出生的事件,了解到耶稣的确是一位君王。从马太福音的开始,这已经非常明显。例如:在马太福音第1章的家谱,童女生子的故事中,越过了诅咒;来自波斯的东方博士对耶稣的敬意,将耶稣看成一位君王;希律王对耶稣的嫉恨,他作为一位王会被其他的王所威胁,希律不会承认耶稣是君王,因为他害怕耶稣会夺走他的王位;所有这一些事件都确实表明耶稣是君王。
马太福音的前两章经文证实了耶稣生下来就是一位君王。马太通过旧约时代的四则预言,来说明耶稣基督是君王,并且展示耶稣如何应验这四则预言。君王实现了预言。这四则预言说明了耶稣是一位君王。这四则预言来自过去,但最终由耶稣应验。
这四则预言是非常有趣的。它们每一个和地点相关,就是:伯利恒、埃及、拉玛和拿撒勒。在第二章中,它们具有文学的整体性。马太在这里,用了特别的方法,将四则预言放在一起。当我研究这四则预言的时候,我一直感到惊奇。因为从人类的角度来讲,一个人的出生不可能同时与伯利恒、埃及、拉玛和拿撒勒相关。
我认为,一个人的出生经常和一个地点相关。但是同时和四个不同的地点相关,并且在这四个地点发生了重要的事情,这对于你的出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马太这样说:「只要应验这四条预言,就可以被称为君王。」先知们的预言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君王。
上一次,我们讨论了第一个预言。第一个预言在马太福音第2章4至6节,在伯利恒出生。在马太福音第2章4节说希律:「就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马太在圣灵的感动下,在先知的话语中,加了一些自己的话,他说:「在犹太的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记着,说:犹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以色列民。」
第一则预言来自弥迦书第5章2节,基督可能出生在伯利恒。第一则预言向人们指出,基督是一位君王。第二则预言在第13至15节,我们称这则预言为「出埃及」。基督出生在伯利恒,然后出埃及。第13节,当「他们去后」—你记得发生了什么? —「主的使者」。在东方博士离开之后,他们被神警告就离开,然后天使「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这就是何西阿书第11章1节所说的,「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所以,基督应验了第二条预言。他出生在伯利恒,被召出埃及。我们看到在何西阿书中,将以色列比作神的儿子,这是一个美丽的比喻。在马太福音中,主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
现在,我们来看第3则预言,我们称这则预言为拉玛的灾难。拉玛的灾难。在伯利恒出生,从埃及出来,拉玛的灾难。第16至18节。这则预言并不容易被理解,所以,我想要你们和我一起仔细思考。
耶稣出生在马槽中,在伯利恒山丘的洞穴里。当东方博士去朝拜他的时候,他已经有几个月大了。后来,他们逃到埃及,在那里住了几个月。然后天使告诉他们可以回去了。在希律死了之后,他们可能没有耽误时间,就开始回去。
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因为中间有一个插曲。在他们回去之前,他们来到以色列地。第16节的经文,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希律见自己被博士愚弄,」顺便说一下,愚弄的希腊文,在耶利米书第15章10节中,这个词也表示欺骗。它不只表示愚弄,还表示用诡计欺骗某人。希律认为东方博士欺骗、愚弄了他。东方博士通过其它的路回去了,他们欺骗了他。「希律见自己被博士愚弄,」或欺骗,「就大大发怒,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照着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
在第7节的叙述中,希律仔细询问东方博士基督什么时候降生,那位君王什么时候降生。他询问这些消息,并不是想要支持那个君王。而是因为他想要杀死那位君王,所以,他要确定那个君王的年龄。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当希律得知那个婴孩的年龄后,他把「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因为,这是在东方博士告诉他的年龄段之内的。
现在,让我们花点时间看第16节经文,让你们明白。希律是一个可怕、残忍、不守信的人。他作为以色列的以东王,在境内屠杀人民。但是,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他因为被博士愚弄,而非常生气。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词。它表示「非常愤怒」。他变得非常愤怒。有趣的是,我记得这个词是被动形式。换句话说,希律气得失去了控制。他不愿意生气,但还是气得失控。希律因为生气而失控。
希律的愤怒蒙蔽了他的理智。我是说,如果他还有一些理智,他就应该考虑清楚。希律可能会说:「好吧,如果东方博士很聪明,他们没有回来向我报告。那他们也应该很聪明,警告婴孩出生的那个家庭。那么,那个家庭应该已经逃走了。如果他有脑子,那么他会思考这些事情。如果东方博士们欺骗我,那么他们当然会警告那个家庭。如果他们欺骗我,他们当然会顾虑到这些事情。」
但是,当希律被愤怒蒙蔽理智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些。希律命令屠杀境内的两岁以内的婴孩。他派遣士兵将那些婴孩杀尽了。你可以想象,士兵们进入一个又一个房间,抓住逃跑的母亲,这些母亲抱紧她怀里的孩子,想要保护他们。这些士兵从母亲的怀中,把孩子夺走。他们的剑杀死了婴孩。因为希律的愤怒,在伯利恒的境内发生了这样的惨剧。
经文中说,不只是伯利恒,而且四境以内两岁以下的婴孩,都被杀尽了。希律并不考虑这个婴孩是否是真的君王。他如果仔细考虑,会想到这个婴孩是一个真正的君王。希律可能会想到这一点,因为先知说君王出生在伯利恒。我想,希律可能意识到这个婴孩是一位真正的君王,所以他必须要除掉他。所以,他派遣士兵,要除掉以色列真正的王,真正的弥赛亚王。
所以,希律杀尽了两岁以内所有的婴孩。希律为什么这样做?我想那时那个婴孩还不太大,他最多6个月大。为什么希律要杀尽两岁以内的婴孩?一些评论家认为,当婴孩过了他第一个生日的时候,都会被认为是两岁大。当一个孩子有13个月大的时候,他被认为是两岁。所以,希律将年龄设在两岁以内。另一些评论者说,不是这样的。希律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博士弄错、误算,或者他被东方博士稍稍欺骗。希律想要杀尽所有可能是君王的婴孩。所以,他将年龄限制扩展至两年。希律认为,如果他杀尽所有两岁以内的婴孩,他就能除掉东方博士所说的那个婴孩。
我们先不说希律王有多邪恶。这是很明显的。一个人竟然会做这样残忍的事情,是很不可思议的。希律竟然想要杀死基督,想要杀死弥赛亚、真正的君王,这在我们看来,是更加不可思议的。这是多么凶恶的罪行。希律这件邪恶的罪行,可以被看成是以色列人拒绝他们君王的悲剧开端。这只是个开端。马太想要我们看到,在弥赛亚降生之初,他就被人拒绝,直到死亡。在故事的开端,便已经充满了不信、邪恶、灾难和悲剧。
顺便一提,亲爱的伙伴们,你可能认为在伯利恒杀婴是惨无人道的事情。但实际上,这并不算什么。在公元70年的时候,发生了大灾难,一百一十万犹太人被提多的军队屠杀。希律杀婴只是个开端。
我会告诉你们,这两件事情还不算什么,因为还会有更大的苦难:假弥赛亚来临,会使以色列遭受前所未有的屠杀。这只是个开端,只是个开端!
你会说:「为什么这里要包括杀婴的故事?」因为要使预言应验。请看第17节的经文。这些婴孩的死亡,「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在拉玛听见号咷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就是这样,这些孩子都死去了。他们都不在了。
我想要你和我一起来看这则预言,我想要你理解它。马太说杀婴的故事是为了要使预言应验。马太是唯一提到杀婴故事的福音。这个故事符合马太的主题,基督降生的预言应验,说明了基督是君王。
这则预言的背景是什么?你们需要翻到耶利米书31章15节。这节经文非常有意思。耶利米书31章15节。通过前面两则预言,我们知道,新约作者使用旧约的方式,有时真让我们惊奇。
有时,我们并不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这则旧约经文,这就需要我们扩展一下自己的视野。在耶利米书第31章15节的经文,看起来并不像一则预言。马太使这则经文成为一则预言,因为这是马太使用它的方式。这则经文在旧约中并不是一则预言。耶利米书第31章15节:「耶和华如此说:在拉玛听见号咷痛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这就是旧约中的经文,这就是马太预言的来源。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经文的背景,好理解马太是如何应用它的。
耶利米的预言可能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悲惨的预言。因为他预言了这个国家的毁灭。它的预言像一首挽歌,他带着泪说出这个预言。耶利米知道,没有人会听,没有人会忏悔,人民被掳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耶利米预言了将来的厄运。
之后,来了一位比耶利米更伟大的人,他再次预言了这个国家的厄运,他也是含着泪说出这则预言的。圣经记载,有一天,他坐在耶路撒冷,说:「哦,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我多次想象母鸡保护幼崽一样保护你们,但是你们却不肯。你们杀死先知,用石头打死向你们派来的先知。」
圣经告诉我们他哭了。耶利米坐在那里,为着人们将来的厄运而哭泣。耶稣坐在那里,为着人们将来的厄运而哭泣。我们一起来看这两段经文如何联系在一起。你们请注意。甚至是在耶利米的预言中,还存有很大的盼望,信不信由你。
从耶利米书第30章至第35章—或者33章—第30章到第33章。在这本书中,有4章经文充满了盼望、喜乐和安慰。耶利米谈到了厄运,被掳到巴比伦的事情在不久之后发生,很多国民被掳走。这是一场很大的灾难。但是在这场厄运中,仍然有很大的盼望和安慰。这在第30章至第33章中表现出来。
所以,要注意。这段关于哭泣、哀叹和孩子的经文,正是处于盼望之中,正是处于安慰之中,正是处于喜乐之中。为什么呢?因为即使这些经文中有哭泣、哀叹和喊叫,但是在这些经文的后面,有将要降临的弥赛亚。这些章节盼望将要降临的弥赛亚,它们盼望将要降临的那位会使一切恢复正常。在将来会有转变。
事实上,请看耶利米书第31章16节,临近预言的那一节经文。「耶和华如此说:你禁止声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泪,因你所做之工必有赏赐;他们必从敌国归回。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和华说:你末后必有指望;你的儿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换句话说,神对耶利米说:「这是悲伤的一天。因为要发生灾难,所以你可以哭泣。但是,你们要控制自己的悲伤,不要太悲哀,因为我将会救赎你们。」他就是这样做的。在70年之后,神的确让犹太人回归。马太所采用的这则预言,也有相似的事情。这里有哀哭,拉结为她的孩子哀哭。这里有悲叹和哭嚎。
因为这个民族拒绝了它的弥赛亚,所以悲剧、毁灭和厄运降临到它身上。但是同时,这里也有希望。因为,还有剩下的人。根据罗马书第11章,有一天,神会重新聚集整个民族。神会使他们回归,他们将会看到自己的弥赛亚。
就像撒迦利亚第12章10节所说:「我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保罗说:「所以,所有的以色列人将会被救赎。」所以,你会看到,这里有相似的地方。这就是我想说的。这里有相似的地方。
耶利米说到这场浩劫。以色列的人为这场灾难哭泣,但是耶利米说:「不要哭泣,因为事情将会回转,将来大家要被救赎。」基督的事情也是这样。当基督降临,因为希律拒绝基督而产生灾难,人们为此而哀哭。但是,不要一直哀哭,因为,事情将会好转,以色列将会被救赎。这就是这两件事的相似之处。
这里有哀哭。当人们四散被掳的时候,人们哀哭。在起初,希律怀着憎恨报复的心,拒绝基督,祭司长和文士冷漠地拒绝基督的时候,就预定了耶路撒冷的死亡,这是他们将要付出的代价。但是,主的话语是公正的。在耶利米时代,那些母亲的心中,仍怀有希望。在耶稣时代,那些母亲的心中,仍然怀有希望。因为事情将会逆转。希望是存在的。救赎将会来到。
我们发现这整个概念和拉玛和拉结有关。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现在回头看马太福音,让我们来讨论这节经文。拉玛和拉结。拉玛和拉结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拉玛,拉玛是一座城,它离耶路撒冷有5英里。其实拉玛并不仅是城市,更像是乡村。注意,在以色列有两个国度:北国和南国。两个国家的疆界正好穿过拉玛。拉玛是处于北国和南国疆界上的一座城市。你可以看列王记第15章17节,拉玛在耶路撒冷北边的5英里处。
.
拉玛是外邦侵略者命令战败的民众聚集,为放逐做准备的地方。当侵略者掳掠放逐以色列的后代的时候,拉玛是安排放逐的地方。因为它的位置,它成为了南国和北国这两个国家的象征。拉玛是以色利人相聚的唯一地点,拉玛与南国和北国同时接壤。拉玛总是和哭泣有关,因为被俘虏的以色列人在拉玛准备被流放。所以,拉玛是让人哭泣的地方。
为什么耶利米谈到拉结?实际上,耶利米是在画一幅图画。拉结可能并没有真的去过拉玛,或在那里哭泣。拉结象征以色列的母亲们。拉玛是以色列儿女被流放的象征。以色列的母亲们在哭泣,因为她们看到她们的孩子被掳。这就是问题所在。
拉结是雅各最喜欢的妻子。拉结生约瑟,约瑟是以法莲和玛拿西的父亲。他们代表北国。事实上,北国经常被称为以法莲。所以,北国确实可以被视为以法莲。以法莲是约瑟的儿子,约瑟是拉结的孩子。所以,拉结从她的肚腹里生出北国,对吧?她生出了北国。
第二,拉结也生下便雅悯。拉结也生下便雅悯。便雅悯支派来到南方,成为了南国。所以,你这里看到的是,拉结是一个象征,在耶利米书第31章中,耶利米仿佛看见拉结是活着的,他看见拉结站在拉玛,而北国被亚述俘虏,南国被巴比伦俘虏流放。
北国和南国来自于拉结的后代,所以当拉结看到她的两个子孙被掳时,她在哭泣。在神的历史中,当北国和南国被灭亡时,拉结象征了哭泣的母亲。拉结听到人民的哭声,然后她开始哭泣,她开始悲伤地哭泣。首先,她失去了以色列和以法莲,其次她失去了犹大和便雅悯。拉结在创世记第30章1节中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拉结急切地想要一个孩子。所以,她站在那里,站在两个国家的中间,看到她的两个后代被掳掠,她心如刀割。
耶利米通过拉结站在拉玛这个象征,说:「以色列在哭泣,因为它的孩子被掳了。」这片土地的人民被掳走,神好像抛弃了他的孩子,拉结的孩子,神好像抛弃了他的人民。耶利米描绘了拉结哭泣的图画之后,他马上就说:「你不要哭泣了,因为将来会有一次复兴。」救赎的讯息马上会来临。他们很快会回归,他们的确回归了。他们的确这样做了。事实上,在第33章,他甚至谈到公义的苗裔,主耶稣基督,他将成为带他们回归的救主。最后,剩下的人民将被拯救,那时悲伤将转为喜乐。
马太福音向我们展示圣灵也透过这幅图画,展现基督的降生。当马太看到伯利恒的婴儿被屠杀时,他说:「他看见拉结开始哭泣」,所以,他选了耶利米这节有趣的经文。他看到拉结为她的孩子哭泣。为什么是拉结呢?因为拉结好像是以色列的母亲。拉结的坟墓正好在伯利恒城外。如果你搭出租车到那里,你甚至可以看到它。
有一些解经家告诉我们,拉玛这个词代表「高度」。在以色列地,凡是稍微高的地方就被称为拉玛。伯利恒就是一个高地。有些人相信在某些时候,伯利恒被称为拉玛。在以色列的历史上,有很多拉玛,很多被称为高地的地方。有一些人认为拉结为拉玛而哭泣,马太使用这句话,因为拉结的坟墓靠近伯利恒,因为伯利恒也被称为拉玛,是一处高地。所以,耶利米在经文中使用这个词,是为了预示将来弥赛亚来临时会发生的事情。
所以,拉玛再次哭泣。这一次她哭泣并不是因为巴比伦或亚述杀死她的人民,而是因为希律杀死了她的子民。这次不是因为一些政治力量,以及以色列自己的王。但很快就有安慰,因为即使发生了屠杀、君王离开,但是这位君王将会从埃及出来,他的福音将会被传播,余下的人将会被拯救。
所以,拉结,你不需要再哭泣。你可以停止哭泣。伯利恒的母亲们,虽然因为希律屠杀了她们的孩子而悲伤,但是,这是将来灾难的预兆。确实,它预示了将来以色列在属灵上会遭受掳掠,直到现在这个事情仍然发生。但是在最后,救赎和祝福必定会降临在余下相信耶稣的人的身上。
这些小孩不知道所发生的事。在那时,那些在伯利恒的年幼的婴孩,成为了基督的国度和世界之间斗争的第一批牺牲品。他们是第一批牺牲品。但是最终,胜利将会来临。
如果我们以正确的方式阅读圣经,我们会知道,这些婴孩在他们死去的那一刻,就已经来到神的身边,神用自己的臂膀拥抱这些小孩,说:「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那些母亲将会停止哭泣,因为逃亡到埃及的这位基督将会从埃及出来,救赎他们,让这些母亲和他们自己的孩子相聚。
多么有趣,先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画面。我们不理解这幅画。亲爱的,你们看,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所有旧约的预言。有一些旧约预言需要等新约出来后,我们才能根据新约的经文去解释旧约的预言。因为,使徒保罗一遍又一遍地称基督的降临是什么?是个奥秘。是隐藏的秘密。新约作者在圣灵伟大的、相同的启示下,打开了基督降临的奥秘。
我们发现耶利米所说的预言,他其实并不理解,他需要寻找预言的意义,按照他自己的思想来解读它。这一切需要等到神派遣马太并且藉着圣灵来启示他,解释经文的意义,以奇妙的方法丰富它的含义。并且将这些预言应用到基督身上。
所以,正如弥迦所说,君王会来到伯利恒。正如何西阿所说,君王会到埃及。正如耶利米所说,他使以色列的母亲拉结在拉玛哭泣。最后,
在马太所展现的奇妙画面,就是先知所预言的这位即将降临的君王,而在这个画面中,还包括了一个地方,那就是拿撒勒。
第19节说:「希律死了以后,」顺便一提,约瑟夫在他的《古事记》中说到希律的死:「他的内脏溃烂腐化,蛆充满了他的器官,他不断抽搐,呼吸浑浊,无论是医师还是温泉都无法使他康复。」我认为这对于希律来说,是很合理的结局。
马太福音第2章19节说:「希律死了以后,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约瑟梦中显现,说:」你记得天使吩咐他留在埃及,直到天使再次通知他。第13节,他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我认为,在约瑟一家到达埃及不久后,希律就死了。现在,希律死了。下一步,当天使来到,他所说的下一个地方使预言应验,那个地方就是拿撒勒。
第20节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小孩子和母亲这两个词又再次一起出现,小孩子在母亲的前面。「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很明显,希律不是唯一一个。也有其他人牵涉其中,主也将他们搁置在一边。虽然没有任何词语提到是谁,但是,这个词是复数词。「你们可以回去了,因为他们已经死了。」
第21节说:「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他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你会发现,这里没有提到特别的地方。他们只是回到了以色列,他们确实从埃及的方向出来。他们可能穿过南方,来到伯利恒和耶路撒冷。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可能想留在那里。
毕竟,他们知道孩子是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他们知道这个孩子是救世主,因为耶稣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他将会拯救他们。他们知道他是神、弥赛亚。他们知道这一点,因为神的天使告诉了他们。他们以为,耶路撒冷或伯利恒是他的出生地,因为他是一位君王。我们最好呆在附近,但事情变化得非常快。
第22节说,约瑟「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他害怕留在南方耶路撒冷、伯利恒地区。他们的想法一致,他「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现在,我想要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害怕。当希律死的时候,他的统治还算不错,但是他死后,国度分裂了。一位名为希律亚基帕的人接管了北边的加利利地,亚基老掌管犹大地。
这两个人都是希律的儿子,很显然,他们没有被杀。比起他们的父亲,他们的权力更少。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王,比较像省长或地方首长之类的。所以,亚基帕在北部加利利地区。亚基老在南部。当约瑟听到亚基老在犹大的时候,他害怕在那里定居。为什么呢?
当希律还活着的时候,亚基老的名声传扬开来。当希律决定他想要一个大的金鹰,鹰,是罗马人喜欢的象征。希律让人将这一个大的金鹰竖立在犹太圣殿门口。这个鹰对犹太人来说,是一种羞辱。事实上,对他们来说,这件事违反了出埃及记第20章4节的经文,那里禁止他们不可以有其他的神。罗马人将鹰等同于宙斯和朱庇特。所以,鹰代表了他们其中一位或两位的神。他们这么做等于将偶像放在圣殿门口。
当时有两个著名的犹太教师。他们的名字是犹大和马提亚。不要和圣经中的人物搞混了。犹大和马提亚这两个著名的犹太教师是律法专家。他们对聚集在一起的学生说:「你们能够忍受一只鹰竖立在圣殿门口吗?你们允许这样的事吗?你会允许这个人将鹰摆在圣殿门口吗?」他煽动所有这些学生,当然,学生非常容易被煽动。
威廉.威尔伯福斯特有一本书,叫做《为革命而革命》。他在书中说到有一些学生去问他:「我们想要成立一个群体去造反,你有合适的理由吗?」学生有时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学生被煽动,他们有很好的理由去革命。他们有自己的民族主义和宗教。所以,学生爬到圣殿顶,用斧头把鹰砍碎。然后,他们被逮捕了,被带去见希律。为了避免暴乱,希律将他们送到耶利哥去审讯。这些学生受到轻微的责罚,而两名教师被处决了。
后来,希律在逾越节死去了,因为两名教师被谋杀,耶路撒冷发生了暴乱。那是在耶稣从埃及回来之前。当时的掌权者亚基老,为了平息暴乱而屠杀了3千名犹太人。他们站成一排,然后处决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是逾越节的朝圣者。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时代,犹太人的宗教热情非常高涨,以至于产生了3000人被屠杀的流血事件。
所以,犹太人很恨亚基老,并且非常惧怕他。事实上,亚基老非常腐败,比他的父亲更加腐败,他就像旧约的国王一样。罗马人最后废黜了他。罗马人用本丢.彼拉多代替了他。
为什么约瑟决定去犹大,这是因为他「又在梦中被主指示」—第22节经文说—「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天使说:「去加利利」。第23节经文说明了原因。「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
关于基督的出生,还有第4则预言,表示基督是君王。基督回到拿撒勒,顺便一说,拿撒勒是约瑟和马利亚的老家,根据路加福音2章4节,他们来自拿撒勒。他们回到拿撒勒,是要应验先知的预言,他要被称为拿撒勒人。
请看这句话:「他要被称为拿撒勒人」,这并没有在旧约出现。现在再来看这句:「是要应验先知的预言,」这个预言是复数的,「他要被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如果你去旧约查看是哪位先知说了这句话,你会发现你根本找不到这则预言。这是什么意思?旧约没有相关的记录,在旧约中,没有任何一位先知说过这样的话。
有一些人将这预言和以赛亚书11章1节联系起来,这节经文讲到基督是根生的枝子。根是希伯来词,他们说根和拿撒勒,这二者有坏的关联。这对我来说,并不适用。它并不是好的语源。另外,你仍要处理先知是复数的问题,不只是以赛亚书第11章1节,对我来说,这是很模糊的,无法联系在一起。
现在,马太说「先知」。这怎么解释呢?非常简单,这解释起来非常简单。先知是这样说的。在旧约中从来没有这样的记载,这则预言就是在基督降生后说的,它最终被马太写了下来。你说:「但是马太说是旧约先知说了这则预言。旧约先知是不是说了一些没有被记下来的东西?」是的,顺便一提,旧约时代说了很多事,却没有被旧约记载下来。
例如,犹大书第14节说:「亚当的七世孙以诺曾预言这些人说:看哪,主带着他的千万圣者降临。」以诺说过这样的预言,但是这则预言并没有记载在旧约中。它并没有在那里。你怎么知道以诺说过这样的话呢?因为犹大书说以诺有这样的预言。犹大是怎么知道呢?因为犹大被神的圣灵所感动。
谁说耶稣要被称为拿撒勒人?先知说的。这则预言之前没有被记载过,直到马太写下这则预言。你知道绝妙之处在哪里吗?马太只是说「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这说明了,这则预言在当时肯定是常识,人们知道先知所说的是那位弥撒亚。
我们的主,他出生在伯利恒,他从埃及被召出来,拉玛被蹂躏,他被称为拿撒勒人,拿撒勒一直被轻视;拿撒勒是被人轻视的同义词。当某人对你说:「你是拿撒勒人。」这就是在嘲笑你。当早期教会被创立的时候,有人说基督徒被贬责,是笑话。
在使徒行传第24章5节说:「我们看这个人,」他们说的是保罗,「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动普天下众犹太人生乱的,又是拿撒勒教党里的一个头目。」这是一句嘲笑人的话。我认为这是这则预言在这里的原因。亲爱的,旧约一次又一次地说耶稣是被人轻视的。耶稣受到过人们的轻视。耶稣会被轻视,被拒绝,被憎恨,被看不起。
这就是诗篇第22篇所说的,这就是诗篇第69篇所说的,这就是以赛亚书第49章所说的,这就是以赛亚书第53章所说的,这就是但以理书第9章26节所说的。塔木德、犹太拉比作品称耶稣为拿撒勒人。他们从来不称耶稣为伯利恒人。即使耶稣在伯利恒出生,他们从不这样称呼他。因为这是一种嘲讽。
耶柔米指出,在犹太会堂的祷告中,基督徒被诅咒为拿撒勒人。他们说:「但愿这些拿撒勒人从生命册上被抹去,不再与公义的人一同被记载在生命册上。」如果耶稣在伯利恒被抚养长大,如果耶稣在耶路撒冷被抚养长大,他可能就不会再受这种嘲笑。但是,神说耶稣将会被人嘲笑,耶稣在拿撒勒长大,强化被人嘲笑这回事。耶稣必须是拿撒勒人,所以他有了「拿撒勒人耶稣」的称号,这是个耻辱的称号,这也正是神所预言的,耶稣将会被人嘲笑。耶稣被嘲笑、被拒绝、最终被杀。他是一个拿撒勒人。
你看,每一个地点对耶稣基督的本质都是至关重要的。马太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图画。弥迦说君王将会来到伯利恒,而他就来到伯利恒。何西阿说君王将会从埃及被召出,他就从埃及被召出来。耶利米说在拉玛将会有拉结哭泣的声音,耶利米的画面就展现了出来,拉玛的母亲们在拉结的坟墓旁哭泣。旧约的先知说他的名字会是拿撒勒人,他将来自拿撒勒,事情的确就这样成就。
每一点都应验了基督有权力统治的预言。所以,马太说,基督是君王。通过基督的家谱、降生、崇拜;由于嫉恨以及预言被应验,耶稣这个人肯定是生而为王。耶稣基督就是为了做君王,而来到这个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祷告。
天父,我们知道耶稣的荣美并不是被描绘的荣美,也不是被修饰的统治,更不像发出短暂光芒的彗星。耶稣的统治是永恒的。耶稣将会永远地统治。耶稣并不是藉着他的军队,数量庞大的士兵,地上壮丽的国度施行统治,而是藉着他作为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施行统治。天父,我们意识到,对比那些渺小的、稍纵即逝的君王,没有任何事能够拦阻耶稣把冠冕戴在他头上。
主啊,我们在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三种反应。大祭司和文士的反应是冷漠的,他们藐视耶稣。希律的反应是厌恶和憎恨,他想要杀死这个孩子。东方博士的反应是敬拜。我们知道,当马太写这本福音书的时候,他想要以色列人敬拜耶稣。他的作品穿越历史的走廊,提醒人们要承认耶稣作为君王的权柄,不要憎恨他,对他漠不关心。
所以,天父,我们祈祷,我们要承认耶稣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我们要俯伏在他脚前,敬拜他。我们这样祷告是奉靠耶稣美妙、荣耀的圣名祈求,阿们!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