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打开圣经,翻到马太福音第26章第30-35节。尽管我们很想做坚强的基督徒,但是事实上,我们是软弱的。我们期望自己从来不会否认主,否认他的话语,羞于说出他的名字,或者与他有联系。但是事实是,我们时不时就会这样做。我们会陷入不义,却默不作声。有时候需要谈论基督,我们却默不作声。有时候,有人认出我们是基督徒,但是我们躲避开,因为害怕社会压力或社会排斥。有时候我们本应该为了基督的事业而勇敢,却一点都不勇敢。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常常想未来服侍主的时候会是如何;如果他呼召我到非常困难的地方,要面对死亡或者否认基督,我会如何。我读过很多宣教士的故事,他们至死确认基督的信仰;我想知道我是否会这么做,我多么渴望想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我真的想要能够说出:「我会这么做—我会说出基督的名,直到最后一刻;如果他们要烧死我在火刑柱上,我也要说基督的名。」我实在想要自己能够这么说,但是我真的有很多疑惑。那时让我疑惑的,现在还会让我疑惑,就是有时候,我在不至于到死的威胁环境中,我也没有说我应该说的话。有时候,我们本该与基督认同,我们却退后。有时候,就如门徒一样,我们放弃了,擅离职守,因为怕蒙羞而背叛。不与耶稣基督认同。我们只是不想要站出来、不让步。
所以,主耶稣基督的门徒也是如此;所以他在这里教导给他们的功课,也是给我们的功课。他们在这段经文中背叛了。他们放弃了基督。他预言了这一点,事情也正如他所预言的发生。但是这对于他们而言是深刻、无法忘怀的一课;我相信这是会改变他们人生轨迹的一课。在耶稣对他们说过的所有事情中,在他警告过他们的所有事情中,在他可以带出的未来会发生的所有事情中,他选择带出这个事实,就是他们都会放弃他,会背叛他。
马太靠着圣灵,把这个故事放在预备背负十字架的这一章,因为这是我们要学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课。如我们主所计划的,如果门徒要将这个信息带到全世界,他们就得坚强。而坚强的第一步就是学习你真的何等软弱,所以软弱的一课是要学习的第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在这里教导的功课。
正如这一章到目前为止的所有部分一样,这是关于预备背负十字架。我们已经读过神的预备,犹太领袖的预备,马利亚的预备,犹大的预备,我们的主要以逾越节、以圣餐桌的开始来结束旧结构的预备。如今,主要预备门徒,他们要带着这个信息。他们的预备,就是学习自己人性的软弱,学习无法达到自己确认的标准。我们也需要学习。
我们都面对的事实,就是我们或许会在基督徒中间为基督站立得稳,我们或许想要作见证,我们对主说:「主啊,我从来不会否认你,我从来不会遗弃你,我从来不会放弃你,我要与你站在一起。」如彼得所说:「我预备好了要与你同下监、同死,如果需要的话;我愿意做所有事情。」但是当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背叛了。我们所有人都面对同样的事情。我们需要学习,我们自己里面没有力量处理,除非我们承认自己的软弱,并倚靠主。如果我们认为可以靠着自己去做,我们会失败的。
有一首诗歌歌名是「我已应许」,诗歌中的几节歌词,我认为对你们是非常重要的。
「耶稣啊,我已应许要终生事奉你。求施恩主常眷爱,一生偕我同在。有亲爱主在身旁,我争战不恐慌。有恩友指导帮助,我必不致迷路。」这里许下承诺,但是如果要兑现,你就需要在我身旁。
「周遭皆罪恶世界,求亲爱主常偕。我听见试探声音,景物迷惑我心。内心、身外受压力,敌军逼近袭击。但恩主你更亲近,恒保守我灵魂。」承诺是信实事奉到底,但是同时也有不足和软弱的感觉,要依靠主。
「耶稣,你应许信徒:若忠心跟从你,便偕你相交团契,瞻你荣耀光辉。耶稣啊,我已应许永忠心事奉你。求施恩助我跟从,我救主、我良朋。」承认像这样的承诺只能借着神的力量,靠着基督的同在来持守。
我们像门徒那样承诺,我们理应如此。但是我们靠着自己的力量无法持守。请看第30节:「他们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那时,耶稣对他们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
你看,他们都确证我们也想要能够确证的事情。但是他们的确证,是基于他们自己的力量,基于他们自己的委身。他们认为他们对基督的爱大过他们所拥有的。他们的属灵力量大过他们所拥有的。他们对付撒但的能力大过他们所拥有的。用箴言书第3章的话说,他们正在倚靠自己的聪明。
当基督在花园中被捕,到了必须持守立场的那一刻,你会在26:56的最后一句注意到:「当下,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当来到审判的那一刻,他们都逃跑了。所以他们承诺的所有—由彼得说出来、由所有其他人都确证的—不过是空口说白话,因为他们努力靠自己的力量站立。
所以耶稣在这里,作为预备背负他的十字架的一部分,正在教导门徒一个得力的功课,警告他们,人的力量不足—在属灵争战中自我是不足的。没有任何一个基督徒真的会免于遇到会让我们以基督为耻的试探。提摩太后书第1章第7节,保罗对提摩太说:「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想象一下,保罗得告诉提摩太不要以耶稣基督为耻。
在第12节,他说:「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这就是他实际上所说的。他在罗马书1:16说:「我不以基督的福音为耻。」信徒的生命中,容不下以基督为耻。容不下背叛或者放弃。罗马书9:33说:「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耶稣在马可福音8:38说:「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以基督为耻的是非信徒,不是信徒。然而有时候,在压力下,我们会放弃,背叛,不忠诚,不信实。这就是关于复兴放弃、背叛的门徒。
还有,马太的主要观点。他首先不是聚焦在门徒上,尽管这里表面看来是他们。我相信,首要的焦点是基督。马太在这里的意图就是要保存耶稣基督的威严。你在那样的状况里怎么可以这么做?在基督的跟随者放弃他和背叛他的状况中,基督如何能够有尊严、有尊重、有荣耀、有威严,如何能够像君尊的神子、万王之王?有人一定会这么说:「这是怎样的领袖啊?他的军队到战斗的白热化阶段时,见到敌人时,居然放弃了?这是怎样的领袖啊?他无法更多控制自己的军队,无法从自己的军队那里得到更多忠诚,无法从自己的军队那里得到更多爱和委身?比这些更差的人都会更认真,站稳立场。这些是什么样的人?他没选对人吧?」
换言之,这对于基督而言简直是侮辱。他会丢脸。这会减弱他君尊的荣光。但是不会的,因为马太在圣灵的启示下把它扭转过来,相比背叛的门徒,反而高举耶稣基督。在这段经文中清晰可见耶稣基督庄严的特征,就如新约中的其他部分一样。我借着与门徒作对比来看到这一点。我假设这在我心中,这段话写下来时,是在神的灵心中,也是在马太的心中。
请记住,这是钉十字架前的时候。主耶稣基督生平的终结。救赎历史的高峯。最伟大的时刻!所有四福音书,总共只有四章写基督生平的头三十年。十三章写他生平的最后一天。这是救赎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所有都是预备背负十字架的一部分。基督已经终结了旧的结构,结束了犹太人最后的逾越节教规,用他自己的血、杯和饼立新约,设立了新的结构。如今,他向那些继续延展他的国度和约的重要人物,教导非常深刻的一课。第30节说:「他们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
逾越节有四个杯。在羔羊的主餐,苦草,酱汁,无酵饼后,他们会拿起杯来,然后唱哈利路亚颂的后半部分,在诗篇第115-118篇。接着,他们会拿出第四个、也就是最后一个杯,唱最后的歌,就是诗篇第136篇,也就是大哈利路亚颂。诗篇第136篇以同一句话结束:「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每一部分都是如此结束。他们会唱。
但是马太遗漏了一些东西。在他们唱最后诗歌之前,希腊文的字面意思是「在他们唱诗、出去之前」,耶稣给了他们教导。整个教导就记录在约翰福音第14-16章。所以在他设立了晚餐,在他们离开之前,得把约翰福音第14、15、16、17章插入。第14、15、16章是教导;第17章是向父的祈祷。在那三章讲道的章节中,他应许他们,要给他们所有的遗产—和平、喜乐、满足、安慰、圣灵、神的话语、将来的盼望。他甚至应许他们会有逼迫,但是可以从中得救。他把他们需要的所有信息给了他们,这是十字架前教导的高峯。到约翰福音第17章,在那段奇妙的大祭司祷告中,代他们向父祷告;所以这一切都发生在最后诗歌之前,在离开之前。
约翰福音18:1,就是在第14、15、16、17章之后,我们读到这一节经文:「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所以我们知道主耶稣教完约翰福音第13、14、15、16、17章之后才离开房间。所有问题都涉及了,约翰记录了下来。马太没有记录。所以,有这些伟大的教导,还有向父的伟大祷文,祈求门徒在那一晚和未来日子中,跟相信他的人合而为一。所有这些完成,然后是最后的哈利路亚颂,诗篇第136篇,接着他们离开。
离开是非常重要的。几近午夜时分,他们离开房间,下楼梯,来到街上,城市好像还是正午那样有活力。因为这是逾越节。这是无酵饼的节日,各处都有活动,人们也四处去。有些人在吃逾越节晚餐。要记得,加利利人和法利赛人在周四晚上迟一点的时间吃这个晚餐。有些人还在吃,所以灯在房间里面燃烧着。有些人预备好了第二天吃,那就是犹太人和撒都该人;所以,他们都预备好了。
为了特别的节庆,圣殿的门到午夜还开着。所以,人们涌向圣殿,想要进入那里。四处都是访客;人们商谈着一个第二天过逾越节的地方,他们是那些从城外来的人;要搜集动物,第二天要带去献祭。城市有活力,即便那已经是午夜了,所以那天晚上他们努力穿过人羣,下到圣殿山东边的坡。他们过了汲沦谷,因为冬天雨水的缘故,小溪涨满流过,也因为成千上万被宰杀动物的血,小溪更满,血从圣殿的后方流下山坡,进入小溪。所以,十一个门徒,还有耶稣,在黑夜中穿过小溪,上了橄榄山,要去他们已经去过很多次的熟悉地方,叫做客西马尼园,意思是「榨橄榄」。橄榄山,许多橄榄树,以及一个叫做榨橄榄的地方。
城里没有花园。没有空间容得下花园。在围绕着城市的坡上有花园,他们会耕作。耶稣来到一个熟悉的地方,他们都一起去,但是一定是在山坡上;当他们上去了,需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那晚他们停在一个熟悉的地方,在他讲那个伟大的橄榄山宝训之前,这个宝训记载在马太福音第24、25章,是关于他第二次再来。所以他们在路上停下来,总共只有十二人,包括主;在这最后的几个小时聚集一起,耶稣有些话要对他们说,这是第31节说的。
他开始直面他们的软弱。在这之前的所有教导都是正面的。应许,应许,应许,从约翰福音第13章到第16章,第17章是有盼望的祷告;但是如今,当他来到山边的这一刻,是说负面教导的时候了,是说警告的时候了。他们一定学到了这伟大的一课,力量是从对软弱的承认而出,而非从对力量的承认而出。必须消除这个幻象。当他教导这一课的时候—这是首要的—当他向背叛的门徒教导这一课,我们看到在基督和保存他威严的门徒之间,有一个鲜明对比。
首先,有一个知识和无知之间的对比。门徒是可悲地无知。彼得在第33节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如此无知。我的意思是,这不过是他会跌倒前的几个小时。第35节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他不知道,他无法确证。结果证明这是无知的。然后,第35节,所有门徒都说同样的话。他们对自己的软弱无知。对撒但的力量无知。对试炼和它的大能力无知,这试炼就是他们在几个小时之后要面对的。他们对如此多的事情无知,更不用说他们对旧约的无知,他们对第31节提到的预言无知,这个预言讲的是牧人被击打,羊就分散了。他们对许多事情都无知。他们的无知是明显的。
但是相比于他们的无知,耶稣基督有奇妙的知识。请留意第31节:「那时」—这个「那时」不确定是何时,是那晚上橄榄山的某个地方—「耶稣对他们说」—这是又一个教导和授课的时候。这一课,是关于自以为足够的愚蠢。他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然后在第34节,他对彼得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这就是知识。请听,他知道他们会跌倒。今晚就会发生。这是因为他。他会从死里复活。他们会再次在加利利碰面。他们会跌倒到一个地步,就是在那晚的鸡叫以先,彼得自己、就是这个领袖,会否认耶稣基督。他知道他们在那晚靠着自己的力量,决不会通过那场试炼。他知道一切。
好像他在一个控制亭里,一切都在电视机播放出来;所有这些事件的屏幕都在他的面前,他可以看到一切发生事情的全景。他可以看到犹大正在做的。他可以看到犹太领袖在做的。他清楚知道要发生什么。
有一个屏幕告诉他,彼得会否认他,以及门徒会逃跑。他可以看到士兵已经在移动,罗马士兵跟着犹太领袖,带着棍棒、刀剑和火炬,进入花园要捉拿他。他的面颊可以感受到,他可以用心灵的眼睛看到加略人犹大的亲吻。可以看到全部的事情。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生动地看到,用超自然知识的眼睛看到旧约预言的实现。可以听到旧约预言的回声。可以看到神的计划展开。所有都在他眼前。
他不必使劲去找到这些知识;这就在他的意识里面。他知道那个吻。他知道背叛。他知道假审判的每一步。他知道所有事情,他知道突袭、门徒的离弃、彼得会否认他,所有事情都在他的眼前。所以你看耶稣在这段经文中,没有失去什么。他没有失去君尊的威严。他君王的角色很清楚,因为他知道所有这一切都要发生。你需要做的就是继续阅读,找到这些事情的发生,就如他说它们会发生的那样。他知道一切。他知道这晚的每一刻。经文说,他知道过去,这是在神的计划中。他知道未来,你们要跌倒。这对他而言是非常清晰的。他知道一切,这是基督庄严的知识。
第31节基本集中于撒迦利亚书13:7的预言。他说:「你们要跌倒,就在今晚,要因为我跌倒,因为经文写了。」这就是神的计划。这不是因为犹大、宗教领袖或者地上任何人的一时冲动或意志而发生;经上记着,这是神的神圣计划。他引用了撒迦利亚书13:7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耶稣不仅知道犹大在做什么,宗教领袖在做什么,门徒在想什么,他也知道撒但在计划什么,他也知道整个审判会如何呈现。他知道那晚要发生的一切,当士兵和领袖来抓他的时候。他知道会有亲吻,知道门徒要逃跑。他不仅知道现在和未来,也理解神过去的计划,理解先知撒迦利亚说这句话的意义。
顺带一提,这不是容易解释的经文。如果这段经文容易理解,门徒就已经理解了。撒迦利亚书13:7有点难懂。撒迦利亚书第13章,撒迦利亚说假先知会在他们偶像的房间里面受伤。他在说假先知,神要来,在他们的偶像房间里面打伤他们。换言之,神要审判假先知。先知在说话反对那些假先知,他们只配得神的审判。然后第7节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乍看,似乎提到的是假牧人,就是神要下来,击打假牧人—说得通—分散那个假牧人的所有跟随者。我们或许会这么想,但是基督清楚诠释了,他说:「击打的是我,羊就是你们。」所以,被击打的牧人是弥赛亚,分散的羊是他的百姓。
现在,看有趣的事情。撒迦利亚书13:7说:「刀剑哪,应当兴起。」—这是神,耶和华神在说话—「刀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马上告诉你,说的不是假先知。神不是在杀他称为「我的牧人」、神个人代表的假先知。神说:「我的刀剑要杀死我的牧人。」—「刀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最有趣的用词是:「攻击这人。」这里的希伯来文不是通常的用词,不是属词,而是意味着「大能的人」,「有大力量的人」。所以,首先,要被杀的牧人被称为「神的牧人,我的牧人,大能的牧人」。然后经文说:「攻击我的同伴。」字面意义就是「与我联合的大能之人」或者「与我同等的大能之人」。奇妙的声明。谁与神同等?基督。谁是神的牧人?基督。谁是大能的牧人?基督。
所以,很清楚,撒迦利亚从假先知那里转向,说:「是的,神要在假先知的偶像房间中打伤他。但是神也要打伤真牧人,他的羊也会分散。」经文的结尾说:「我必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还会有余民。撒迦利亚说的是,有一天,神要击打自己的牧人主耶稣基督,羊要分散了。撒迦利亚想到的羊是以色列国。以色列在弥赛亚死后进入混乱。公元70年,城市被毁,圣殿和其他一切被毁;他们如今还处于因为拒绝弥赛亚而生的同样混乱中。但是分散的门徒是击打以色列国混乱的第一个阶段。所以,撒迦利亚看到神击打牧人,国家分崩离析,其中第一个阶段,就是主应用到他自己门徒羣体身上,他们要分散。
补充一点,马太福音中他没有引用这一点,但是撒迦利亚书中有。撒迦利亚书说:「但是我要再聚集我的微小者。」当整个国家最终陷入混乱中,神要回来,聚集分散的门徒,他在余民中已经在做了。撒迦利亚的预言很重要。所以我们看到主超自然的知识。他知道神计划的意义。「经文记着说。」他知道如何以完全清楚的方式诠释撒迦利亚书的难解经文。他理解门徒,知道他们要去哪里,他们要去做什么。他知道撒但要加什么在他们身上;他们无法应付。他知道彼得会做什么,即便彼得说他不会那么做。他知道将发生的每个细节,何时发生。「今晚,鸡叫以先,你就要这么做了。」
超自然的知识,与这些门徒的无知形成对比;所以,耶稣没有失去什么,倒是门徒失去了。他们不是英雄,当他的革命失败,他们离开了这个人。他们显明了自己无知,愚钝,无法理解神的计划,无法理解先知的话,无法理解时代的预兆。耶稣却庄严地知道一切—在完美的地方知道一切细节。所以相形之下,基督就闪闪发光了。
第二,我们看到勇敢与懦弱的对比。第31节,那个用词,「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这个词就是掉入陷阱。你们所有人要被陷阱抓住。那个陷阱是什么?箴言书29:25说:「惧怕人的,陷入网罗。」他们惧怕了。他们惧怕罗马人或者犹太人会如何对待他们。这一章第55节说,当他们看到士兵带着棍棒、刀剑和火炬来的时候,看到这些领袖来的时候,他们就逃跑了。他们惧怕了。「你们都要跌倒。你们都要因为我而掉入陷阱。」因为我。他说:「你们要离开我。」「你们都要背叛我。你们都要离弃我。你们都要放弃。你们都要在战斗白热化的时候擅离职守。」他说的全都发生了。当压力来的时候,他们都离开了。
他们惧怕要发生的事情。他们对于认同耶稣基督感到羞辱。他们对于要承受基督的责骂感到羞辱。不是他们不爱基督,不是他们不想要忠于基督,而是他们惧怕了。很简单,他们没有信心相信主会做什么?会拯救他们。就是如此。他们不相信他。「你不能救我们脱离,我们要走了。」你看到,他们说什么:「看他—他是受害者。他无法救自己,那么我们要如何脱离这个处境?」
现在,必须承认的是,认同耶稣基督可以是羞耻和困难。希伯来书第11章说,摩西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但是,并非每个人在每个时刻都那样选择。当压力来了,有些人会逃跑,寻求安全,因为惧怕。所以门徒懦弱,但是耶稣完全的勇敢,走向十字架,将自己毫不动摇地交托给父。「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父啊,我愿意这么做,我相信你。我把我的性命交在你手中。」他们却无法做到。他们是懦夫。
基督的胆量是难以置信的。他走到十字架,承受罪。他从来没有触碰罪。罪从来没有触碰他。他从来没有被罪沾染,却要承担全世界的罪。他要被毒打、讥笑、吐口水,所有这些不可置信的事情都发生在基督身上,而他却带着勇气走,这勇气明显是神圣的。这是基于对父绝对的信任,父吩咐他这个任务,远超过门徒的懦弱。所以即便是放弃他的门徒也无法消除主的威严;当他们出于惧怕而逃跑时,他却站着,以大勇气忠于自己的任务,为了他们的缘故,面对死亡、面对罪、面对撒但。所以这个对比再次呈现了他的光辉。
我在这里看到第三个对比的元素,就是在能力与软弱之间的对比。门徒害怕面对这个时刻,因为他们软弱,无法面对死亡;那就是他们害怕的。在第32节中,主说:「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主以极大的勇气面对死亡,因为他知道他有能力胜过死亡,门徒知道他们不能。他们看着自己,说:「我们无法面对死亡。他们要杀死我们,一切都完了。我们没有能力胜过死亡。」他们不愿意把自己交托给有能力的那一位。他们缺乏信心。
罗马书6:4说,耶稣靠着父的能力,从死里复活。当耶稣走向坟墓时,他说:「我要复活。」他一再说这句话,马太福音第16、17、20章。「我必须去,被钉十字架,三天后我要从死里复活。」但是他把自己交托给神的能力,胜过死亡。希伯来书说,他来,征服了死亡,死亡曾让人一生为奴仆。他来,摧毁了撒但,牠有死亡的能力。基督的能力如此大,他可以面对十字架,因为他有征服死亡的能力。他承担了死亡,死亡被打败。门徒面对死亡的时候大惊失色,逃跑了;所以你看到他们的软弱,相对的是基督的能力。
他相信亚伯拉罕所相信的,就是希伯来书11:17和19节说,他献上以撒。既然以撒是应许之子,为何他要这么做?经文说,因为他相信神会起死回生。亚伯拉罕相信,如果神想要取去以撒的性命,他一定会让他从死里复活,以成就他的应许,如果必要的话,神会这么做;所以他甘心献上儿子。当然,基督愿意去坟墓,因为他知道神是应许的神,如果神说他是基督,是万王之王,是统治者,会从死里复活,事情就会这样发生。
门徒知道吗?他们本应该知道。他们本应该记得几天前,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约翰福音11:47-53,所有人都知道他使拉撒路复活。他们本应该记得他说过的话:「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他们本应该知道这点。但是,在他们信心软弱的时候,他们是懦夫。而耶稣以对神的信心力量,把自己交付给神,带着能力走向十字架。
所以你再次看到基督的威严,相比的是门徒的软弱,这在于一个事实,就是他相信神胜过死亡的能力,而他们不相信。他们软弱。他强壮。他说:「我要引导你们去加利利。我要回来,做你们的牧人,再次引导你们。」他就这么做了。第28:9节。他再次见到他们,他把他们聚集在一起,他们进入加利利。他说:「你们去告诉我的弟兄,在那里必见我。」是的,他做到了。他从坟墓出来见他们。他知道他有能力—留意—不仅征服死亡,而且废除死亡。在他那么做之后,他会来,再次聚集他们。但是他们只有软弱的信心、软弱的爱、软弱的感恩。他们拥有的就只有情感主义。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一课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无知,在我们不聪明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自己聪明。我们可以到处说自己多么勇敢。当情况危急的时候,我们变成了懦夫。我们可以说自己有力量面对任何事情,但是当我们面对真正的问题,我们发现自己非常软弱。那不全是坏的。不是的。因为直到你学会自己软弱的功课,你才可以学到力量在哪里,那就是为何在哥林多后书第12章,保罗说:「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你必须学会停止相信自己。
然后,还有在骄傲和谦卑之间的奇妙对比。骄傲从彼得的口中出来。「彼得回答」—虽然没有人问话,坦白说—「并对他说」—他只是发牢骚,只是如此—「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你可以看到他看着其他人说:「你们可以走了,我要留下来,我是最忠心的。」骄傲、自信的彼得—懦夫,软弱、无知,却浑然不知。他是很好的例子。
他是所有门徒中最接近犹大的。除了他相信的事实,他在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分别—非常的自我为中心、非常自我本位,非常具有消耗性,非常骄傲。这个人没有学好。「众人虽然跌倒」—每个人都可能会陷入网罗,「我却永不跌倒。我要一直与你站在一起。」那不过是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的事情,之前他已经被教训了一课。还记得在楼上房间发生了什么吗?约翰福音第13到17章。
请听约翰福音第13章。主说要离开。约翰福音13:36说:「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哪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换言之,我要去天上,你现在无法来;但是时候到了,你也要来。「彼得说:『主啊,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就像一个三岁小孩说,我也要去。「『我愿意为你舍命!』耶稣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等等。你的意思是,他之前已经对他说过一次了?是的,就在楼上房间。
请看发生了什么。之后他们上了橄榄山的山坡,他在马太福音26:33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给了他同样的答案:「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这个人真是难办。一个晚上要说两次。两次,但他就是不听。他太骄傲,太自信了。
耶稣对他说了一些别的事情,是马太没有记录的;但是路加记录了,真的很有趣。这就是耶稣对他说的其他事情。「西门!西门!」他在叫他的旧名字,在他得救之前的旧名字;因为他的行为就像得救之前。「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筛就是把麦子放进去,你用力地像这样来回摇动。他说:「撒但想要得着你们。」他用了「你们」这个复数词。彼得,不只是你,还是所有人。撒但在追逐你们,牠要动摇你们,是你们从来没有被动摇过的。彼得之前已经撞到过撒但。你还记得马太福音第16章吗?彼得说:「不,主,不。很抱歉,你不能去死。现在,我知道这是你想要做的,但是不,你不能这么做。」耶稣看着他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所以撒但已经缠着彼得好长时间了。
但是,在路加福音22:31,耶稣说:「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你要被动摇。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他的意思是:「我要为你祷告,这不会是完全的被击垮。你会遭遇灾难,但是这不是彻底的,因为我已经为你祈祷。当你复兴、恢复,你要能够坚固他人。」你会对人说:「嘿,弟兄姐妹们,不要相信自己。」你要学会一课,就是你可以对别人传讲。他在路加福音说:「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哦,他太固执了。耶稣说:「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不认我。」
回到马太福音第26章。耶稣在说一个严重的试探—「你们」是复数—不仅是临到彼得,也临到其他所有人。他们处于背叛的境地。彼得是愚蠢的人。他绝对是。他的骄傲显明了三次。第一,他驳斥主。「不,主啊,你错了,我不会不认你。」太自以为是了。第二,他声称比别人要好。「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第三,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说:「我要与你同死,而且我不会不认你。」我,我,我—这个人非常骄傲;而且在第35节末尾,所有其他门徒也说了同样的话。「哦是的,我们都不会这么做。」耶稣的谦卑却是美丽地彰显。他在第34节说:「不,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要一个人,被撇下,被遗弃,被放弃。
人愚蠢的骄傲,耶稣基督却有威严的谦卑,他毅然、自愿走向十字架,去死,为那些要放弃他的、愚蠢、懦弱、软弱、骄傲的门徒而洒出自己的血。真奇妙—何等屈尊,何等谦卑。永生神不以这些人为耻,这些人竟敢以永生神为耻!如果神以罪人为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罪人居然以神为耻?这是何等扭曲!
所以主说:「今夜鸡叫以先。」鸡叫是午夜到凌晨三点的这段时间。非常早。这时几近午夜,主却说:「几个小时之后,甚至在鸡叫两次以前,你已经三次不认我。甚至就在凌晨三点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
哦,他知道每个细节。他知道每个时刻会发生什么事情,不只是关乎他自己,也是关乎彼得。他知道彼得会在哪里。他知道他会遇到谁,他会如何否认;一切事情对他而言都是全然清楚的。
顺带一提,这章的第74节,有人说:「哦,你不是与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吗?」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不认基督还不够,他还要说出亵渎的话。弟兄姐妹,这就是使徒彼得,他发咒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他在咒诅谁?他是在咒诅基督吗?太不可想象了。立时,鸡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哦,多么痛苦的回忆。「他就出去痛哭。」何等的功课!马太福音26:35,他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彼得,很好的感想和思考;但不过是吹牛,废话而已。你无法实现;没可能实现。
留意路加所说—太有挑衅意味。路加说:「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晓得你说的是什么!』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哦—你可以想象吗?他转身看他,只是看着他—「早就告诉过你。」所有门徒都说:「是的。」我们看到他们的骄傲,形成对比的是基督的谦卑,他真的为了这群不知感恩、没有爱、背叛的、放弃的门徒而死,他谦卑地为那些甚至在压力下不愿意认他名的人而牺牲自己。
所以,全知的、勇敢的、有能力的、谦卑的基督独自走向十字架,没有他那无知、懦弱、软弱、骄傲的跟随者陪伴。这就是故事的结束吗?不是的,感恩的是,故事并非这样结束。第32节。「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在你们以先」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我要引导你们进入加利利。」
这带我们到最后一个对比,就是放弃和复兴之间的对比—门徒的放弃和基督的复兴。尽管他们做了一切来放弃主,尽管有这些发咒、起誓、不认、逃跑、离弃等等,基督还是有爱,他是怜悯的,他要复兴他们。这就像他活出了那伟大的诗篇136篇最后的话,就是他们必须一再说的话:「他的慈爱永远长存。」我们看到怜悯的绝对经典的例证。
他们不配得到什么,但是他说:「我还要回来,尽管你们做了这些,我还要聚集你们,引导你们去加利利。」这就正是他所做的。他引导他们到了山边,复兴他们。约翰福音第21章记载,他最明确地复兴了彼得,他说:「你牧养我的羊。你喂养我的小羊。你牧养我的羊。」他问了他三次是否爱他。他让彼得重新回来。他让每个人重新回来,然后他升上天,差遣圣灵,并差遣他们出去,改变世界。
这对我说了什么?神在拣选那些已经放弃他的门徒,这给我安慰,非常有安慰。我们或许会离弃他,但是他在任何情况下从来不会离弃我。耶稣说了:「离了我,你们什么都不能做。」你或许也会学到,你们的资源是在主里面,不是在自己的力量里面。
感谢神,他们学到了。请看最后一段经文,使徒行传第5章,同样的一羣人。第40节,耶路撒冷犹太公会叫来门徒—就是这些门徒,同样的十一个人,「他们叫使徒来,把他们打了,又吩咐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就把他们释放了。」如果这羣人还是马太福音第26章的那羣人,我们预期他们很快就会离开。但是第41节说:「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地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
哦,他们学到了功课吗?你说:「或许差别就是圣灵的降临。」那当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那不是唯一的分别;因为以基督为耻的提摩太也有圣灵。
我相信这些人学到了功课:自己软弱的绝对力量。我相信,当耶稣从坟墓回来,用他爱的臂膀拥抱那些人,把他们拉回自己身旁,复兴他们,成为门徒的群体,就是他们原先被设计要成为的群体;并且重新交给他们任务,差他们出去;他们如此深刻地看到他的怜悯,看到他复活的能力,如今他们不再惧怕死亡,因为知道他们会如他一样,从死里复活。
他们已经看到了基督的荣耀,以及为了他们而赐下的基督恩典;我认为他们带着全新的方式出去。所以,或许在我们生命中,直到我们被主甜蜜和温柔的恩典从背叛中复兴,我们才会在未来即使面对那些困难,也不妥协地出去,踏上征程。我感谢神,为了我失败的时候,而主教导我,我自己的力量多脆弱。你不是如此吗?我很高兴,他教晓我他的力量,我在他里面安息。
让我以另一首诗歌,作为恰当的结论。请听:「不要惧怕惊慌,因为我是神,我必赐你力量;我必帮助你,使你站立得住,用我全能手,时常将你扶助。」那不是很棒的应许吗?「虽然有患难,经过水火试炼,我必赐给你,丰富足够恩典;患难与试炼,无法将你伤害,你必成精金,必永远不朽坏。靠近我的人,灵魂必享安息,在我怀中的,我永远不丢弃;仇敌无法侵,灾害也不能临,我必常保护,一直到无穷尽!」我们一起祷告。
哦父啊,我们何等感恩,当我们遇到敌人,尽管地狱要努力动摇灵魂,你也永不离弃。哦神啊,我们感谢你,在最严峻的试炼中,我们被试探要蒙羞,你也与我们同在。圣灵加给我们力量,以勇气充满我们,不要离弃。哦主啊,你是无限圣洁的神,你不以我们为弟兄儿女羞耻,我们却以你为我们的神羞耻,这是不可能的吊诡。圣洁的神如何能够称罪人属他?而罪人竟拒绝称圣洁的神属他们?哦主啊,给我们新的勇气—给我们威严基督的异象,就是当他为我们走向死亡,以至于我们可以成为他的儿女,聚集我们到他那里,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