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ce to You Resources
Grace to You - Resource

第6节提到了一个比喻、类比、文字描绘,也许我们需要对其中的语境有更深的了解,好叫我们明白,为什么主在这里说出这样一个比喻。主耶稣的事工,不是孤立存在的事件,每一件事都有处境、有历史性的语境。我想,很多人把圣经当成一本单纯谈论属灵事情的书,好像圣经脱离了历史、真实事件、人群和各种结果,也没有顺序。然而,圣经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历史,并且我们在福音书中读到的所有教导、神学思想、和主的话语,无论是在哪一刻、哪一个事件里,都是对应那一刻的,并且所论说的一切,都针对着那关键的一刻。毋庸置疑!

在第8章里,主曾跟犹太领袖对峙,他们弃绝了他,还公开表达了对他的仇恨,甚至当时就想要杀他。实际上,读到第10章的时候,他们已经至少有三次要将他置于死地,他们对基督的看法是什么样的,已经无需多说。

第8章描述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坦白说,耶稣告诉他们真理,反而加剧了冲突。他对他们说:「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他从起初是杀人的……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我们可以说,第8章发生的事,到最后带给他们严肃的提醒。第8章以这样的话结束:「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他,耶稣却躲藏,从殿里出去了。」

所以,他躲过了石刑,那时,像是宗教暴徒激起的暴力处决。他出圣殿的时候,看见了一个瞎眼的人,当时,他正被人群紧紧围绕。他出圣殿门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因为在圣殿门口经常有瞎眼的人在乞讨,耶稣就在那里找到了他。这人是生来瞎眼的,耶稣停下来,医治了他。

当时,耶稣的仇敌法利赛人想在这件事上抓住他的把柄。他们暂且按捺住想要杀掉耶稣的行动,因为耶稣又被人群包围,人们因为他所行的神迹,都在紧紧关注他。法利赛人再一次因为耶稣受到这样的欢迎,而深感不安,因为耶稣医治了这个瞎子,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他们制定了一条法律,9:22暗示,如果有任何人承认耶稣就是弥赛亚,那人就会被赶出会堂。耶稣医治了瞎子,接着,瞎子相信了基督。

我们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尾,第38节:「主啊,我信!」他当时就敬拜主。这样,瞎子不仅身体上得医治,他的灵魂也被医治。结果,他违背了他们的律法。他承认耶稣就是弥赛亚,是主,是救主。他们就把他赶出了会堂,这些人依然一心要杀掉耶稣。

第8章记载了犹太教的宗教领袖对耶稣的仇恨,第9章更深入描述了他们的憎恨。在这一切的事当中,瞎子得医治,似乎有一些偶然性。对他来说,却不是偶然的,然而在大蓝图里,耶稣无疑行的神迹,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这是先天就眼瞎的人,每个人都认识他,因为他在那个地方,已经乞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个神迹并没有改变他们对耶稣的看法,他们认定,耶稣是被鬼附的,这个看法丝毫没有摇动。他们对耶稣的仇恨有增无减,实际上,他们自己显明出来,他们是假教师,他们非但没有承认耶稣是弥赛亚,还拒绝了弥赛亚,甚至想要杀掉弥赛亚。简单来说,他们是以色列的假牧人。

很明显,「牧养」是暗喻,好让古时候农耕社会的人更能理解。旧约经常运用这个词,比如我们读过的诗篇第80篇。神被称为以色列的牧者,比如诗23:「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还有许多其他地方。他们都明白这个意思,因为以色列地到处都是羊群和牧人。牧人的职责是关心、喂养和保护羊群。这些人自称以色列的牧人,其实却是假牧人,真相就是,他们是披着羊皮的狼。

所以,在第9章里,这个人得医治后,他们的仇恨和憎恶再一次浮现出来。第9章末尾,以耶稣对他们属灵瞎眼的审判宣告作为结束,因为他们执意活在黑暗里,不接受真理。这一段耶稣与他们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结束的:「你们的罪还在。」你们没有一丁点的义,因你们活在罪中。

在此之前,他说过:「你们要死在罪中,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几章以后,他说:「你们的罪还在。」你们的罪还在。这是以色列的瞎眼领袖,是瞎子领瞎子,他们是以色列的假牧人。

第10章,耶稣仍然对他们说话,还在对他们说话。他们还在,瞎子还在,门徒还在。犹太人还聚集在耶稣医治的位置。法利赛人、文士都在,耶稣就开始描述,真正的好牧人是什么样的。我们上次已经看过了1到10节。第6节,是修辞手法,是类比、暗喻。我们重温一些细节,好帮助我们更明白牧养。牧人有自己的羊,他有自己的羊,他认识自己的羊,他不仅有权带领、和喂养自己的羊,他更有责任带领、和喂养自己的羊。

你还记得吗?晚上,羊群回到村庄里的羊圈,每个牧人都把自己的羊带来,他们的羊都在一个羊圈里。到了早晨,牧人会来叫自己的羊,按着羊的名字叫自己的羊出来。他认识自己的羊,按着名字叫他们。羊也认识主人的声音,也会跟着自己的主人,羊不会跟着陌生人。我们也了解到,晚上,可能会有贼或强盗,想要从墙或篱笆爬进羊圈,剥羊皮,甚至是宰杀羊。所以,羊圈门口必需有一个保护群羊的守卫,因为总是会有贼和强盗。晚上,牧人委身保护羊圈里的羊群,早上,又带领他们,按着名字逐一领他们出羊圈,到青草地,到可安歇的水边。牧人还是那门,因为羊经过门时,他要确认自己的每一只羊。

美丽的牧养图景!但这不是他的目的,只是图景。请看第9节,就更清楚事实:「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哦,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实际上,这是描绘真牧人为我们提供的救赎。救赎,这全是对救赎真理的描绘,大牧者拥有自己的羊群,他们是父赐给他的羊。在世界的根基立定之前,他已经拣选了他们,他知道每一个的名字,他有权呼召他们,他叫他们名字,他们也知道他的声音,他们跟随他,他们不会跟随陌生人。这就是救赎。蒙拣选的人在世界的羊圈里,时候到了,牧人就叫他们出来,牧人一发声,他们听到那声音,就跟随这声音。这是无法抗拒的恩典,是有效的呼召,是救恩的神圣呼召。

他们不会跟随生人,他们不会跟随不熟悉的声音。是的,的确有盗贼和强盗,假教师试图爬进羊圈,剥掉羊皮,毁掉群羊,他们来,就是杀害和毁灭,但是大牧人会保护羊群,远离假教师。大牧人在他们前面带领他们,他们跟随他。他把他们平平安安地带到「青草地」,意思是属灵的祝福;又带到「可安歇的水边」,意思是每时每刻有属灵的祝福,直到永远。这是救恩的课堂,就是这个图景。

相反,假教师是陌生人,是窃贼,是强盗,我们会在第11到21节看到,就是「雇工」。真正的牧人关心自己的羊。所以,这幅牧羊的图景,每个人都会认同,他们都会说:这就是牧人的工作。牧人拥有自己的羊,他有责任照顾这些羊,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把他们从羊圈里领出来,按着名字叫他们,他叫他们的名字,他们认识他的声音,他们也跟随他,他们不跟随生人,牧人必需保护他们,免受窃贼和强盗的危害,又带他们到有吃有喝的地方,这就是好牧人。这是救恩的图景。

谁是好牧人?耶稣给我们非常好的诠释。上次我们看到的第9节里,耶稣说:「我就是门。」牧人就是门。晚上,羊群进入羊圈,牧人就把杖放在门口,挡住一只又一只走到门口的羊,检查他们身上的伤口,或是查看有没有什么问题,然后,他会举起杖,让羊儿进去。早上,他会按着羊的名字叫他们,他们必须从他面前经过,走进他的照顾。牧人就是门。耶稣说的这个牧人,是信实的牧人,这才是真正的牧养。这就是我所作的,我就是门。这是很好的提示。

我们知道,他说的是比喻,是打个比方,因为在同一段里,他说他在讲救赎。但接下来在第11节,他说得更详细:「我是好牧人。」这是不是我刚才描述的好牧人呢?是不是那个为羊群谨慎、全心全意牧养羊儿的好牧人呢?「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

「犹太人为这些话又起了纷争。内中有好些人说,『他是被鬼附着,而且疯了,为什么听他呢?』又有人说,『这不是鬼附之人所说的话,鬼岂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呢?』」

在这里,从11到21节,主解释了他怎样成就好牧人的角色。他就是好牧人,就像上次我们在以西结书第34章里看到的,他是经上预言的那一位,是神自己差来的好牧人。上次我说过,今天我再说,耶稣用了这个特殊的暗喻,是因为这些宗教领袖被视为以色列的牧人,然而,他们是假牧人。所以,他要把自己跟这些虚假的领袖区分开来,他是羊群真正的牧人,这些人是瞎子,第9章39到41节的对话就是以这样的宣告结束的。他们面对神的真理,属灵的眼睛却瞎了。他们无法带领任何人走到哪个目的地,因为他们看不见自己在往哪里走。他们是假领袖。实际上,他们是陌生人,不是牧人。他们是雇工,为了金钱而干活,也不顾念羊群,他们是贼,是强盗,只想杀戮,和剥羊皮。

耶稣提到他们,跟自己形成对比。他们明白吗?不明白。第6节说,他们不明白所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也证明了约9:29-41耶稣对他们说的话是真的。「你们是瞎眼的,并不明白」,他已经对他们说过:「我所说的,你们不明白。」他甚至说得非常直接:「我将真理告诉你们,你们不明白,因为你们是属你们的父魔鬼,他是说谎的。」如果我说谎话,你就明白,我说真理,你却不明白。

所以,这个明喻,或者暗喻,不仅仅是对好牧人的诠释,还是对瞎眼假牧人的描述,因为他们完全不认识真理。这些虚假的领袖,窃贼、强盗、陌生人、雇工,一心想的就是保护自己。就像我们读到的,他们从来没有打算为羊付出生命,他们追随的是财利,如果有必要,他们自己会变成窃贼和强盗,掠夺群羊。他们是生人,不是牧人。然而,这里提到的真牧人,会爱护、顾念、抚育群羊,为羊活,为羊死。毫无疑问,只有主耶稣基督是这样的好牧人。

我们来看第11节到第21节,再来解释。这是约翰福音里第四次提到「我是」,约翰福音里有一系列主自己宣称的「我是」。「我是」是圣经里面上帝的名字,包括希伯来语和希腊语,「我是」,就是神的名字,所以,在每一个语境,「我是」都是神性的彰显。我是道路,真理,生命,我是复活,我是生命,我是羊的门,我是好牧人,所有这些,他对自己神性的宣告,都和「我是」这个称谓紧扣。

在这里,他是好牧人。我们来仔细看。「我是好牧人」,接着,主马上重复了一遍,「好牧人……」这个结构很重要,帮助我们理解。这里强调的是:「我是牧人,好牧人。」非常重要的顺序!「我是牧人,好牧人。」好像是在说,「我和所有败坏的牧人是相反的。」我是牧人,而且是好牧人。希腊语中有两个词形容「好」,一个是指道德良好,也可以用作名字:阿加莎,很古老的名字。这个「好」,仅仅局限于道德上的「好」,这是表达美好、伟大的词,在新约很常见。

另一个字是「坏」的相反。不仅指道德上的「好」,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含有超越一切的「美丽」、「宏伟」、「可爱」、「迷人」、「优美」、「卓越」的意思,不单局限于看不见的品格层面,更指向所有的层面。我是牧人,是最优秀的牧人,我是牧人,是可爱的、美善的牧人,跟那些丑陋、危险的牧人恰恰相反。

他不仅是另一个牧人,他是牧人,而且是好牧人,是卓越超群的牧人,他胜过人世间所有的牧人,他是好牧人!

犹太人知道谁是最好的牧人。在他们的历史中,大卫就是好牧人。大卫就是那个照管他父亲群羊、打败巨人哥利亚的男孩,他后来成为了以色列的国王。大卫是以色列历史上伟大的牧者。

但是,你记得吗?第5章,耶稣宣称,他高过摩西,第八章,他宣称自己高过亚伯拉罕—「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在这里,他宣称自己是超越包括大卫在内的、所有牧人的好牧人。

他是真正的牧人,是好的、首要的。这个宣告很厉害,因为耶稣是在说,自己胜过摩西、亚伯拉罕、大卫,甚至说自己是神!难怪他要用神迹奇事来作证,对吗?

耶稣是在告诉犹太人,他就是神,因为他们熟知诗篇23:「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他们熟知诗篇80:「以色列的牧者」。他们也熟知先知以赛亚说的,神怎样牧养他的百姓,耶稣在说:「我是牧人,好牧人。」他又一次宣告自己的神性。

他作为真正的好牧人,有三方面体现他的「好」。我不是要说什么神秘的事,我只是要说这里在讲什么。大家明白后,一定会非常感恩,因为对我们而言,再一次看这些真理,真是丰富又美好!这位牧人,这位好牧人,对他的羊有三种特别的服侍。第一,他为他们而死;第二,他爱他们;第三,他使他们合一。他为他们死,他爱他们,他使他们合而为一。

回到第11节,这位好牧人「为羊舍命」。牧人对自己的羊绝对负责。这是非常严肃的工作。杰出的工作,而且真的低等、和卑微的工作,因为不需要什么技术,却高风险,而且又脏又乱。但是,牧人要对自己的羊负完全的责任。一旦发生什么事,牧人必须提出证明,他没有玩忽职守,没有偷羊据为己有,没有让朋友顺手牵羊,等等,他没有犯错。

先知阿摩司说,有牧人从狮子口中救回两条羊腿,或是半个耳朵,阿摩司书3:12。他们要跟野兽战斗,有狼、山狮,甚至还有熊。撒母耳记上17章记载,大卫告诉扫罗,他怎样管理父亲的羊群。大卫为了救羊群,打败狮子和熊。正是这样的反应和行动,把大卫塑造成英勇的牧人。

以赛亚书31章,以赛亚说,有一群牧人被召出来。狮子来的时候,这些牧人就接到命令,要和狮子争战。出埃及记22:13,律法是这样的:「若被野兽撕碎,看守的要带来当作证据。」如果你失去了羊、丢了羊,你必须按着羊的价值赔偿原主。如果是被野兽撕碎的,你必须拿出羊的残体来证明。

对牧人来说,冒生命危险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这就是牧人的天职,是他们一直以来所做的事。你可以把羊带到青草地,然后留他们在那儿,但是,为什么牧人要留下呢?为什么要待着、待着、待着、呆在那儿呢?因为他要保护羊群。

有一本很老的书叫「圣经地理」,作者以历史性的眼光描述说:「我曾怀着极大的兴致,听他们描述那一次次跟野兽之间、凶猛而艰险的搏斗。出现窃贼和强盗的时候,忠诚的牧人,常常会为了保护自己的羊群,而命悬一线。我了解到,往往有一些牧人会在搏斗中牺牲自己。」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跟野兽搏斗,有可能会输,所以,很危险,你也无法突然就阻止危险,可能会致命!

他继续说:「去年春天,在提比略和他泊山中间,有一个可怜人,他遇见三个贝都因强盗,他没有逃跑,而是一直和他们搏斗,最后,他被刀砍成碎片,就死在他要保护的羊群里!」就像这样!但这就是牧人的工作,全力以赴、困难重重,却回报少,低技术。

牧人履行职责,不能因危险而犹豫不决,尽管甚至要牺牲自己。这是自愿的,因为这不是必须的。所以耶稣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他舍了自己的生命!看第18节:「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

Freely, voluntarily, Jesus gave up His life for the sheep. Some would say, “Well, that’s no big thing. He’s God, so He had a body, and He gave up the body and, you know, big deal.” It’s more than that. It’s strange that the commentators would even say something like that. There was a lot more than that, and it’s bound up in the word “life.” He lays down His life. It’s not the word bios or zoe. Those are the two words for “life” in Greek. Bios, biological life; zoe, that gets transliterated “zoology,” the study of life.

无条件地、心甘情愿地,耶稣为羊付出了生命。有人会说:「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嘛,毕竟他是神,他可以有一个身体,也可以舍掉这个身体,没啥事的!」不是这样的!很奇怪竟然有人会说这样的话!事实远远不是这样!这是「生命」攸关的!他舍了「生命」。这里用的词,不是希腊文里一般表示「生命」的两个词。一个指的是生物的「生命」;另一个指的是「动物学」,「研究生命」。

这里用的词,不是这些科学词汇,而是指「灵魂」,是指整个人,不是指外在,而是指内在。是人的内在,他舍了自己的灵魂,他的全人。他不只是感受到钉子扎入身体的痛苦、荆棘刺入他身体的苦楚,还有鞭子鞭笞在身上的苦痛,他的灵魂都因着背负沉重的罪孽,而受到极度的痛苦。

马太福音20:28,耶稣说:「人子来……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在这里的「生命」,用的还是灵魂这个词。他舍去了他的灵魂,他的全人,他由内到外每一个部分都感受到痛苦。

为什么他要这样做?为什么他心甘情愿舍弃自己的灵魂?他说:「为羊……」「为」这个词,意思是「代表别人」、「为了别人的利益」,这恰恰就是哥林多后书5:21保罗说的:「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替我们」、「替我们」、「替我们」。这个字。在很多提到基督代赎工作的段落都出现了,他替代了我们的位置,他为我们而死。弟兄姊妹,这是以命换命的实际行动!他为羊舍去了生命,这里说得非常详细,「为羊」,真实的代赎行动,为了他所认识的羊,为了使他的羊,在他呼召时能回应他,他毫无保留地献上了自己。

他这样做,是为了羊的利益。从一个很自然的角度来看,如果牧人发生什么事,羊也完蛋了。如果发生危险,羊就会失去保护。他们会被杀戮、会四散。不管是动物、强盗或窃贼,牧人的死亡,就等于宣告羊的灭亡。

但是这牧人呢?不!因为他舍了自己的生命,第18节说他「有权柄」做什么呢?「取回来」。第三天,他从坟墓出来,重新聚集被赶散的羊。他们四散了吗?是的,都被赶散了。击打牧人,羊会怎么样呢?羊会分散,撒迦利亚坚定地说:「羊就分散」。但是,他从坟墓里出来,就重新聚集他们,他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我……一个也不失落。」

所以,有时,牧人死了通常就是死了,但这个却是例外。他为什么要死?以赛亚书53:8说:「因我百姓的罪过。」马太福音1:21:「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他的羊。真实的代赎。不是潜在的、只要相信就可以转化成真实。主实实在在地,替他的羊担当了完全的刑罚,他认识他的羊,他在历世历代呼召他们来到他面前。第12-13节说,跟雇工很不相同,「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

真正的牧人,或羊的主人,可能是同一个人,顾念他的羊。对牧人来说,这不是工作,而是他的生命。他跟羊建立了关系。他认识他们,爱他们,雇工却不是这样。我喜欢古老的翻译「雇来的人」,这就是雇工的特点。根据撒加利亚书11:6,雇来的人不会去聚集分散的羊群。这个世界总是有太多的雇来的人,这也是形容以色列领袖的另外一个词,他们被称为「生人、贼、强盗,雇工,雇来的人」。我认为,逃跑的雇工只是比贼或强盗好一点。

但结果是一样的,雇工带来的结果,跟贼或强盗没有区别。羊总是受害者。世界总是充斥着这样的事,神的群羊总是受袭,世界总是被假领袖攻击,他们剥羊皮、杀害羊,到真正的危险来临,他们却逃跑了。

谁是狼呢?狼就是任何袭击羊的,任何人事物,一切邪恶的、世界上所有被撒旦操纵的、一切敌对羊的。历世历代,直到现在,都有很多假牧者、假教师。他们可能说:「主啊,主啊,我们做了这个,我们做了那个!」但主要说:「你们离开我去吧,我不认识你们!」使徒行传第20章说,他们是乖僻人,他们在教会中起来,带人走错误的路,除他们以外,还有外面来的狼。

但是,耶稣是那位,会为他的羊舍弃生命的主。雇工就是雇佣军,他们一切的动机就是个人利益,他们是危机中的懦夫。当危险来到,不管是外来的袭击或是内部的攻击,雇工都只会保护自己。他会逃走。

有外来的危险,外面的狼来袭击。也有披着羊皮的狼。耶稣在马太福音第7章说:「你们要防备假先知」,在你们中间也有危险,假教师不会在危险来到的时候保护羊群,他们会逃跑。但是,真正的牧人为羊舍命,接着,他把生命取回来,再次聚集他被赶散的羊群。

所以,教会最需要的,是像基督的牧养,这样的牧人会轻看自己的安危,甚至为了群羊冒生命的危险。在基督里,神可以透过愿意冒生命危险、保护群羊的牧人,把羊带出来,和保护他们。当危险来到,你不退缩,当危险来到,你坚立。

昨天,我跟一位宣教士聊天,他说:「那些愿意站起来讲真理、保护神百姓的人在哪里?他们在哪里?」很难找到。彼得前书第5章说,我们都是小牧人,在那大牧人、好牧人以下。我们都要有为羊冒生命危险的心志。

所以,牧人和羊关系中的第一个特征就是:他舍命。第二个特征是,他爱他的羊。当然,这是舍命背后的原因。第14节:「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可以心甘情愿地为羊舍命,因为他认识他们。

你说,你从哪里看到「爱」呢?这里没有提到「爱」。就是「认识」这个动词,四次,「认识」,我们来看一点提示。第15节:「我父认识我」,17节:「我父爱我」,这就是理解的关键。「认识」这个词,包含了爱的关系。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创世记4:1,亚当跟妻子夏娃「同房」,她就生了一个孩子。该隐跟妻子「同房」,她就生了一个孩子。亚当又跟夏娃「同房」,她就又生了一个孩子,塞特。神对阿摩斯说:「在地上万族中,我只认识你们。」这里不是说神只熟悉犹太人这个民族。什么意思呢?圣经说到,由于马利亚未婚先孕,约瑟感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从来不「认识」她。什么意思呢?其实是形容亲密关系的委婉说法。

不是跟「资讯」有关,不是关于资讯,是爱,而且是四次,在这里,认识,是暗示亲密的关系,亲密、甜蜜、爱的相交,是极致满足的关系。

约翰福音14:21:「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在这里,圣经用的词是「爱」,不是「认识」。第23节:「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所以,当你在这个语境下读到「认识」这个词,指的就是相爱、亲密的关系。

他爱他的羊。他认识他们,不仅是知道他们的名字,不仅是认识他们是谁。他跟这些人有亲密的关系。他亲密地认识他们。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说:「离开我去吧!我从来—」怎么样呢?「—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这不是知识上的知道,而是说,我认识你是谁。我跟你没有任何亲密的、爱的关系。他愿意为他的羊舍命,因为他认识他们,他爱他们。

约翰福音3:16:「神爱世人,甚至—」怎么样呢?「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这就是天父把独生子赐给我们的原因,这也是神的爱子为人舍去生命的原因。他爱他的羊。这也跟那些假牧人,形成鲜明对比。那些人对羊群没有一丝爱意,他们叫自己做牧人,但对羊没有爱,对羊没有关怀,爱的只是自己。

这爱把我们带到关系的第三个层面:他叫羊合而为一。首先是跟他合一,然后是羊彼此的合一。第16节:「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还记得上次我说过,第1节的羊圈是什么吗?第1节的羊圈是指以色列,对吗?牧人来到羊圈,把他的羊叫出来。主就是牧人,他来到以色列,先找到犹太人,按着他们的名字,把他们领出来,他们也跟随他。但是,他也有羊不在以色列的羊圈。「我必须领他们来。」

他们是谁呢?非犹太人。不是以色列人。外邦人、列国。太惊讶!犹太人不能接受!根本是让他们火上浇油,因为他们厌恶外邦人。他们认为,外邦人跟神的救恩、诸约、应许是永远无关的。但是,在以赛亚书第42章,谈到关于弥赛亚的预言。第6节:「我耶和华凭公义召你」,这是神在对弥赛亚说话,「必搀扶你的手,保守你,使你作众民的中保,作外邦人的光,开瞎子的眼,领被囚的出牢狱,领坐黑暗的出监牢。」在这一段对弥赛亚的应许中提到,弥赛亚会把救恩带给列国。另一处也这样提到,以赛亚书49:6:「你作我的仆人」,指的是弥赛亚,「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什么意思?

耶稣说的话让他们震惊:「看哪,我有羊,不在你们的圈里。」这是他颁布大使命的原因。「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去吧,使万民作主的门徒。

他要把他们都领来,合成一群,归于一个牧人,所以,保罗在加拉太书第3章说:「归入基督的……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意思是,并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所以,在以弗所书第2章,保罗说:「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

约翰福音11:49,大祭司该亚法不经意间发出了预言,他对那些想要谋害耶稣的人说:「你们不知道什么。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圣经说:「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这一直是神的心意,他叫羊合而为一,他带他们来合成一群,跟他、跟彼此合一。

这就是好牧人跟羊之间的关系。因他爱自己的羊,他为他们舍命。他把他们带进与自己亲密合一的关系里,也叫他们彼此合一。与主联合的,是与主成为一灵,与他合而为一,也与其他肢体一起,在基督身体上合而为一。

第二,简单来说,就是好牧人与父之间的关系,17-18节:「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现在我来作个简要的解释,天父赐给耶稣一个命令,这个命令就是:「舍去你的命,再取回来。你有权柄这样做,我命令你这样做。」

这是命令,但是,「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天父爱我,因为我顺服他。非常丰富的真理!是的,天父的确拣选耶稣成为羔羊,成为可悦纳的燔祭。天父在创世以前的计划和预知里,把自己的儿子舍了。耶稣成了燔祭。

但是,这不是宿命论。这不是说耶稣毫无选择。「是我自己舍的,没有人夺我的命去」,天父也没有夺走我的生命。耶稣是在告诉我们,这是完全愿意顺服的行动。实在是奥秘!他不能犯罪,他没有任何犯罪的概念,但是,他有非常真实的挣扎。因为,在客西马尼园,他说:「我父啊,倘若可行」,后面怎么说呢?「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他心甘情愿地做父命令他做的事,耶稣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他对父的爱,所以经上说,天父爱他。「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这是父想要耶稣做的事,这是救恩计划的关键,好把赎民带进神永恒的荣耀。

耶稣甘心乐意这样做,不是宿命论的结果,耶稣不是没有选择。他不会作错误的选择,但是他甘心乐意地做正确的选择。「天父给我一个命令,我甘心、乐意地遵行这个命令,因此我在父的爱里满有平安。」耶稣说:「人若爱我,就必遵行我的道。」你这样确证你的爱。

约翰福音14、15章里,有许多这样的论述,现在我们不作过多解释。但是,耶稣跟父的关系,就是爱和顺服。爱和顺服,一件事的两面,也成了我们的榜样。「你们在基督里的人,要记得耶稣基督的样式,他存心顺服,以致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天父永远爱他的儿子,儿子也永远爱天父。但是,在道成肉身时,儿子甘心、乐意地遵行天父的命令,出于对天父的爱,他舍去自己的生命,这样,他永远持守在父的爱里。爱和顺服。

还有,最后一层关系:好牧人和世人的关系。什么意思呢?第19-21节:「犹太人为这些话又起了纷争。」如果回到约翰福音7:43,再看9:16,就能看出这些纷争。因为耶稣,人群产生了纷争。这不是在信与不信的人之间产生的纷争,而是在不信的人之间产生的分歧,就是这样。因着耶稣所说的话,犹太人中起了纷争。他们当中许多的人,也许是绝大多数人,都在说:「他是被鬼附着,而且疯了,为什么听他呢?」这是犹太领袖说的话,在民中很有权威,人们就这样被误导了。马太福音第12章记载,他们说:「这个人赶鬼,无非是靠着鬼王别西卜啊!」

所以,人群中极端的人就说,耶稣是个疯子,是精神失常、被魔鬼附身的疯子。总是有这样的人,他们毫不顾忌地咒诅耶稣,说亵渎他的话。但是,第21节说,还有其他一些人,他们说:「这不是鬼附之人所说的话。」这是非常理性的回应,对吗?这些人比较理性。「鬼岂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呢?」被鬼附着的人不会这样说话,他们是没有逻辑可言的,不会做这样的事,不会行这些神迹。不管魔鬼作了什么迷惑人的事,都不像这个人所作的!

所以,他们是理智的人。我猜你们可能会说,第一种人是失去理智的亵渎者,第二种是理性的人。不过,他们都会永远地落在同一个地狱里,因为若是不信,不管你是咒诅耶稣,或是认为你应该更理性地看待他,都是一样的结果。犹豫不决,会让你一无所获。你要么认耶稣是主,要么死在自己的罪里,跟所有极端的亵渎者同入地狱。

好了,这就是好牧人。在他和羊的关系里,他为羊舍去自己的生命,他爱他的羊,他叫羊合而为一。在他和天父的关系里,他爱天父,并且顺服天父。在他和世人的关系里,他被世人拒绝,世人不是无理地亵渎他,就是姑且理智地容忍他。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就是当时站在人群中的门徒,我们会一起认同他: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我们这样说,实在是祝福。希伯来书13:20:「但愿赐平安的神,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神,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叫你们遵行他的旨意,又藉着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行他所喜悦的事。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门!」我们称他是从死里复活的群羊的大牧者。他是我们的牧人。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我们再次感谢你这样爱我们,你把自己的生命给了我们,叫我们合而为一,你是那样地爱着天父,顺服天父,也这样甘心地,为我们的罪成为赎罪祭。你为我们从死里复活,叫我们称义,把我们带进你的荣耀里。只要稍微想象你为我们所预备的将来,我们的心就激动得无法平静。然而,想到你现今赐予的一切,我们就已经兴奋不已。求你让我们的心充满感恩和祝福,让我们可以继续服侍你。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This sermon serie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messages:

Please contact the publisher to obtain copies of this resource.

Publisher Information
Unleashing God’s Truth, One Verse at a Time
Since 1969

Welcome!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and we will send you instructions on how to reset your password.

Back to Log In

Unleashing God’s Truth, One Verse at a Time
Since 1969
Minimize
View Wishlist

Cart

Cart is empty.

Subject to Import Tax

Please be aware that these items are sent out from our office in the UK. Since the UK is now no longer a member of the EU, you may be charged an import tax on this item by the customs authorities in your country of residence, which is beyond our control.

Because we don’t want you to incur expenditure for which you are not prepared, could you please confirm whether you are willing to pay this charge, if necessary?

ECFA Accredited
Unleashing God’s Truth, One Verse at a Time
Since 1969
Back to Cart

Checkout as:

Not ? Log out

Log in to speed up the checkout process.

Unleashing God’s Truth, One Verse at a Time
Since 1969
Minim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