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要回到保罗写给腓利门的书信,腓利门书。这书信短短25节,只有一章,却讲了关于赦免的鲜活一课。这是我们讲的第三次,我们要再次坐在保罗的脚前,学习如何赦免。你还记得,头三节经文给了导论。而后,第4-7节告诉我们,赦免的人的特质。现在,在第8-18节,我们来到了赦免的行动本身。我们要来看看赦免的议题本身。为免你忘记、或者你是刚加入我们,我要作一点回顾。腓利门是个平信徒,住在歌罗西城,歌罗西的教会在他家聚会。他被保罗领到基督里面。他的妻子是亚腓亚,他的儿子是亚基布。
他们有一个奴隶,名叫阿尼西谋。阿尼西谋逃跑了。他是逃跑的奴隶。他想要得到自由。他最终逃到了罗马。当他在罗马的时候,不知如何,因着神的顾佑,他遇到了使徒保罗。保罗当时是囚犯;他在租的房子里面,还能够做一些事工。不知怎的,阿尼西谋这个逃跑的奴隶被保罗引领到基督那里。如今,保罗要把他送回给他的主人腓利门那里,并随身带着这封信,要腓利门赦免阿尼西谋的背叛、欺骗以及阿尼西谋所欠腓利门的各样东西,就是那些阿尼西谋逃离时偷走的东西。所以,这是个呼召,呼召人去赦免得罪他的人,也就是这个逃跑的奴隶阿尼西谋。
这本小书卷的主题是赦免。有趣的是,「赦免」这个词在书卷中从来没有被提及。就几乎好像是圣灵使得这本书变成有待填空的书卷。书卷中到处是关于赦免的话,但是从来没有用「赦免」这个词来明确表达;然而对于读者而言,这里讨论的赦免是非常清楚的。
书卷另一个令人好奇的地方,就是其中并没有什么关于教义的原则,本来这些原则是可以为赦免提供基础的。你或许会假设,像使徒保罗这样一个神学家,他要呼召一个人去赦免人,一定会想给他一个赦免神学,或者使得赦免成为一个天命、要求或者命令的圣经原则。但是,这些东西你在这里都找不到。事实上,其中压根没有说什么关乎赦免的原则。相反的是,保罗所诉诸的不是律法或者原则,神学或者圣经经文,而是诉诸爱。他占据了高地。他晓得,腓利门是敬虔的人。他晓得,腓利门是属灵的人。他晓得,腓利门是一个对神的心是正确的人。所以,他并没有诉诸律法,而是诉诸爱,我要再说,这是一个高地。
我们必须假设,腓利门晓得赦免神学。我们必须假设,腓利门晓得赦免所赖以建立的原则,以及引导我们去赦免的圣经教义。他一定晓得这些。很明显,他在对圣言的认识上是有根有基的。然而,尽管我希望我能这么做,但是我不能作出同样假设,假设你们所有人也是如此。我可以诉诸爱这个高地,但是我并不确定,你们当中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在这一个诉求之下的赦免神学。所以,我认为对于我们而言,今天早晨我们简单讨论一下这一点是好的,这样可以建立关乎赦免的基础性元素,这些元素来源于圣经,并驱使我们要去赦免,这是从神权威话语的立场说的。让我给你们七把钥匙,或者七个元素,或者七个特征,是关乎如何从神学、教义和圣经角度为赦免辩护。
第一,十诫的第六诫不仅仅禁止杀人,而且禁止不赦免人。十诫的第六诫不仅仅禁止杀人,而且禁止不赦免人。第六诫说:「你不可杀人。」但这是一个非常薄的声明,需要更多内容填充进去。就此内容而言,我们只要记得马太福音第5章中,耶稣自己的话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拉加是一个嘲弄人的词—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换句话说,耶稣说,当神说你不可杀人的时候,他的意思也包括了你不应该恨人,你不应该心怀恶意,你不应该生气,你不应该怀有愤怒,你不应该渴望复仇,你不应寻求复仇,你不应该显示出不赦免的心。神也禁止这些事情。赦免神学的确是从十诫开始的。我们不仅不可以杀人,而且不可以怀有哪怕一点这种情感,就是最终、最极端的目的会导致剥夺人生命的情感。
那么,我应该如何摆脱这些生气、怀有敌意、不赦免和复仇的态度呢?首先,你要看你不愿赦免的这个人是神的创造。换句话说,爱那个人,赦免那个人,因为他里面有神的形象。对于每个都是按着神形象创造的人,尽管这个形象有伤痕、受毁损,但是如果我看一个信徒、他是一个基督徒,那么他就是圣洁的,他带着神部分的道德形象。我可以赦免他,因为他里面有神的形象。如果我看一个非信徒是不圣洁的,他仍然带有神自然的形象,所以我可以赦免他,因为他里面有神的形象。如果我可以在某人身上看到神的形象,这可以用敬畏来取代我的愤怒和不赦免。
此外,耶稣说,要爱邻如己。当然,你希望在你自己里面看到神的形象。你不是发现自己非比寻常地配得赦免吗?你不是发现很难理解别人竟然不肯赦免自己吗?你当然渴望赦免自己,你对自己没有怨恨,你也不会惩罚自己,你也不会对自己有复仇的心。那么如果你不愿意得罪自己,你如此对待自己,这不是寻求破坏的渴望,而是寻求祝福的渴望:你寻求健康如常。所以,你首先必须意识到,任何仇恨、任何的不赦免,都是违背不可杀人的诫命,因为这个诫命强调了想杀人的态度会剥夺某人的生命,如果可以做得到的话,或者这种态度在可能的情况下会对他人带来伤害。
此外,如果你要处理这个态度,你就必须意识到,你不愿意赦免是出于自私。就是这么简单。你必须处理你的自私。正是你自己所不配得到自己的那份爱,使得你会为他人得罪你而恼怒。我要再说一次。正是你自己所不配得到自己的那份爱,使得你会为他人得罪你而恼怒。另一方面,如果你很谦卑、无私、舍己,你就会看到自己是一个低下的人,没有什么得罪你的事情是重要的。一个骄傲、自尊的自我,很容易被激怒,而且通常不会赦免人,因为这个自我把自己看得太高,因此就怨恨任何得罪这个荣耀自我的人。所以,神说,你不单不可以杀人,而且不可以恨人,不可以生气,你不可以不赦免人。如果你是不赦免人的人,你就展示出你的自私,你就无法在别人身上看到神的形象,你就确实地违背了第六条诫命。
关于赦免的第二个神学基础:谁得罪了你,谁就更是得罪神。谁得罪了你,谁就更是得罪神。如果至圣的神已经赦免了他那更大的罪,你这最不圣洁的人能否赦免他那更小的罪呢?你理解这一点吗?大卫得罪了拔示巴,得罪了拔示巴的丈夫乌利亚,得罪了他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国家,大卫得罪了所有这些人。他在诗篇第51篇里面说:「我向你犯罪,唯独得罪了你。」
换句话说,他晓得,无论他如何得罪人,他都更是得罪了神。而如果神能够赦免更大的过犯,那么为何你不可以赦免更小的过犯呢?这就是关键所在。这就是马太福音第18章那个难以解释的问题,其中,王赦免了那个无法偿还债务的人,而后这个人却不愿意赦免另一个只不过欠了一点债务的人,还要掐他,把他投入监狱。关键在于:你怎么可以看见神赦免了更大的过犯,而你却不愿意赦免更小的过犯?任何犯在你身上的罪,都是犯在神身上的更大的罪。任何时候,某人只要得罪了你,这可能是得罪你;但是这更是得罪神。为什么?因为祂比你更圣洁。罪对祂而言是更严重的。罪对祂而言是更令人讨厌的。同样的过犯对你而言可能是一件严重的事情;但是,对于无限圣洁的神而言,那可是严重得多的事情。然而,神怜悯地赦免了他。你更正直吗?你更圣洁吗?你有一个更高的法律,站在更高一等的法院吗?事实是,如果你不赦免,你根本就不像神;你更像魔鬼。
别忘了,你已经被神赦免了很多,而且其他人做在你身上的过犯和你做在神身上的过犯,不会被用来比较,无论是数量、严重性或者后果方面的比较都不会做。没有人得罪你,可以像你得罪神那样,但是神却赦免了你。你难道可以不赦免他人吗?你本活该受神的谴责,我也一样,但是祂却怜悯我们,赦免了我们所有的过犯。你要一生都为了那一点点的伤害,而寻求复仇吗?赦免神学是什么?要记得:神禁止发怒、仇恨和不赦免,而不仅禁止杀人。要记得,祂被得罪得最多,然而祂却赦免人,而你被得罪得最少,所以理应赦免人。
第三条原则也是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赦免他人,你就无法享受从神而来的赦免。在马太福音6:14-15,我们已经注意到,神说如果你不赦免他们的过犯,你的父也不会赦免你的过犯。如果你不赦免他人,祂必不赦免你。换句话说,在我们与神的关系的意义上,如果我们不赦免他人,我们就会站在神面前,带着无法被赦免的罪,还会被他追讨。不赦免人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你拒绝赦免他人,那么神也拒绝赦免你,而后你就会从与神有意义的团契中被隔绝,你会被祂追讨罪过。
第四点,如果你不赦免他人,你就无法享受兄弟之爱。如果你不赦免他人,你就无法享受兄弟之爱。换句话说,如果你不赦免他人,你就无法参与喜乐的团契和基督徒之间的爱。你还记得马太福音第18章的比喻吗?你还记得那个人出去,掐住对方说,我要你把欠我的还给我,对方无法偿还,所以他把对方投入监狱,直到对方把所欠的全部还清为止吗?这个人,神已经赦免了他,但是他却不赦免一个朋友。马太福音18:31说:「众同伴看见他所做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并说:主人,你必须对付这个人。」这里说什么?我来告诉你这里说什么。你的基督徒朋友看见你带着不赦免的态度,他们去神那里说:「神啊,你得教训教训这个人。」
这里是一幅关于教会纪律的画面。圣徒聚集在神面前说:「神啊,在这人的生命中施加一些惩戒吧。」如果你不赦免他人,你会摧毁自己与其他基督徒的关系,他们会到神面前,要求祂教训你。如果你不赦免,他们也会不赦免,而且他们还会要神对付你。所以,你不仅失去了与神的团契,而且失去了其他信徒那甜蜜的、鼓舞人心的、充满爱的支持,他们看你是对教会纯洁的威胁,所以他们走到神那里,想让你的生命被改变,否则就要把你踢出去。
请注意听,赦免神学是这样的:神对不赦免态度的禁止,就像祂对杀人的禁止一样。祂被得罪得最多,但是祂赦免了人,所以你被得罪得最少,也应该赦免他人。如果你不赦免他人,你就无法享受神从赦免处淌流出来的团契,而且你也无法享受基督徒之间的甜蜜团契和彼此相爱。
第五点,也是理解赦免的非常重要的元素:如果你不赦免,反而寻求报复,你就已经褫夺了神的权威。你已经褫夺了神的权威。在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在那美妙的、充满实践性的第12章中,请听他在第14节和第19节中所说:「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接着是第19节:「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申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申冤在我,我必报应。』」让神来伸冤。当你不赦免某人,当你带着那种愤怒、苦毒和充满敌意的态度时,你就相当于把神圣审判的剑从神手中夺过来,你自己来用。你在说:「神啊,把那把剑给我,我来处理。」这样的态度是在说:因为神不义,神太慢了,神太冷漠了,神不懂,神太无知了,神不懂得审判,所以我必须来做复仇者;这些都是亵渎。
神比你更能够处理任何做在你身上的过犯。祂比你更能够处理罪的后果。祂对这个问题有最真的理解。你的理解反而是有限的。祂有至高的权威;你没有。祂不偏不倚,祂是正直的;你是自私的,有偏颇的。祂是无所不知的,永恒的,看透万事的结局;你是短视的,无知的,看事情只能看此刻。祂是智慧的,良善的,祂所做的尽都有美好、公义的目的;你是无知的,被你的愤怒蒙蔽眼睛,而且你的目的可能是邪恶的。任何一个如此亵渎神的人,竟从神的手中拿过剑来、自己运用,这实在没有道理。
第六点也非常重要:不赦免会使得你不适合去敬拜。不赦免会使得你不适合去敬拜。再看马太福音第5章的登山宝训,我们的主说:「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如果你没有和你的基督徒弟兄完全和好,就别来敬拜我。你在这样一种不赦免心态的框框里,不能亲近神。你不适合与神的百姓团契。你不适合与神团契。你处于越发加增的罪的处境中,你无法成为对他人的祝福,你无法被神所接受。你看,圣经中关于赦免的神学牵涉到以下这些理解,就是神禁止不赦免,就像他禁止杀人;就是祂尽管被得罪得最多,却仍然赦免人,所以你也要赦免人;就是如果你不赦免人,你就弃绝了与祂的团契,弃绝了兄弟之爱。如果你不赦免人,并且感到你必须自己来复仇,那么你就褫夺了神的伸冤,这是一种亵渎的行为,而且你还会使得自己不适合去敬拜。
最后,非常重要的是:你所受的伤害和过犯,就是你所受的试炼和试探。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必须意识到,无论什么发生在你身上,只要是做在你身上的过犯或者罪,那就是一场试炼或者试探;而你必须如此处理它。再次回到马太福音5:44,耶稣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做你们天父的儿子。」如果你想要成为真基督徒,如果你想要真的表明你的儿子身份,如果你想要成为真正的、独特的基督徒,那么无论谁对你做了什么,你都要赦免他们,你都要爱他们。
每次别人得罪你,那就是一场试炼或者试探。如果你通过了,赦免了他们,那么这就是一场产生力量的试炼。如果你无法通过,不赦免人,那么这就是一场产生罪的试探。你生命中的事件发展的方向要么是前者,要么是后者。正确的回应让这件事变成一场试炼,生发公义;错误的回应让这件事变成一场试探,生发不义。当某人得罪你的时候,你唯一要关心的事情就是,你不会落入罪中,被别人的过犯所试探。你必须毫不介意别人对你的过犯,无论那些过犯是什么;你必须有心理准备:这些过犯变成试炼,让你更加强,或者变成试探,让你犯罪。
那么,我们假设,腓利门完全了解这些,因为保罗并没有将这些告诉他。腓利门当然知道赦免神学,所以,保罗并没有讲这些。而我会讲,是为了你们当中需要听的人。现在,让我们回到经文中。
已经理解这些之后,保罗并没有将他要说的事情建立在重新确证这个神学基础的工作上,而是站在高地,诉诸爱;他晓得,腓利门已经知道这一点在教义上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第8-9节说:「我虽然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然而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他说:「你看,我本可以吩咐你,我对我在基督里面的工作有足够的信心」。意思就是,「我有足够的胆量、我有足够的勇气,作为一个使徒,受复活的基督直接委托,来吩咐你,要在神所命定的赦免神学的基础上去赦免人。我本有神圣的权利去吩咐你,我并不是缺乏胆量用这神圣的权利,因为这是在基督里面赋予我的工作,所以我本可以要求你做合宜的事情、或者在主里面合适的事情、基督徒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你要赦免人。」但是他在第9节中说:「但是,为了爱的缘故,我宁可向你请求。」我处于一个高地。
保罗爱腓利门。第1节,保罗就称腓利门为「所亲爱的」。第7节,保罗说:「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这两人之间有一个爱的连结。不需要去吩咐对方。你还记得吗?耶稣说,如果你想遵守律法,就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并爱邻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保罗说:全律法在此得到成全,爱成全了全律法。罗马书第13章,保罗说:「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当某人拥有圣灵所赐的、真正敬虔且高尚的爱时,爱就是那个高地。
这就是高地:超越了律法、要求和命令,爱让人做正确的事情。尽管圣经中规定了要去赦免,尽管保罗也可以用使徒的权柄来吩咐他去赦免,但是保罗晓得,腓利门是一个被爱激励的人。他并非与一个在肉体中犯罪的弟兄说话。他在与一个灵性上成熟、敬虔的人说话,而爱会感动他的心。所以,保罗提到自己的权柄,只不过是放在那里,让腓利门稍微看一看,而后就收回。只是一个小小的提醒说,他如果想用权柄,本可以用,但是他说,不过我只为了爱的缘故来请求你。
而后,为了软化腓利门的心,因为这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保罗抛出了关于自己的两点声明。他说:「为了爱的缘故这么做吧,既然我保罗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为了打动腓利门的心,保罗想要使用一些唤起同情心的沟通。他说,你会为了可怜的我做这件事吗?他真的在这里拨动腓利门的心弦。他谈到自己的时候,是用了两种令人同情的方式,为的是软化腓利门的心。毕竟,这个情况对于腓利门而言是相当困难的。
当他像你我今日一样读到这里的时候,他读到了第8节,他是在他自己的屋子里面读这一封简短的信。他看着阿尼西谋这个逃跑的奴隶、这个欺骗了他的奴隶,正站在他面前。他从阿尼西谋第一次离开他至今的所有情感都涌上心头,他真的不晓得如何面对。有一个他认识的推基古,他有一封写给歌罗西人的信在手中,读给全会众听;但是这里是阿尼西谋,这个人已经使得腓利门的心生发各种敌意与愤怒的试探,这些都是腓利门要去处理的,而阿尼西谋回来了,现在二人面面相觑,他不懂接下来会怎么样。他的情感可能会令他想要抓住阿尼西谋,打他一顿或者囚禁他。所以,使徒保罗说,我想请求你为了爱的缘故来赦免他,可以吗?看在这个请求是来自保罗这个上了年纪、又做囚犯的人的份上。
他只想要引来一点同情。上了年纪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年迈的。他并没有老到那个地步,我的意思是,他不过是六十岁。但是,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寿命通常不会超过这个岁数太多。使徒约翰活得比保罗长,但这很少见。人们的寿命在那时要短得多。事实上,他可能不比腓利门老很多,因为腓利门已经老到有一个儿子在事奉了。但是,「年迈」一词在保罗那里,不仅仅意味着岁数,而且意味着年老的过程,这无疑因为保罗的经历而加剧。你可以确信,保罗身上所累积的岁月,要比腓利门身上所累积的岁月要重得多。可能岁数不会差很多,但是年老的过程有一个差距。保罗要比他的实际年龄老的多。
回看使徒行传第7章,当保罗站在那里看着人们用石头打司提反时,圣经中说他是一个年轻人;他现在不再是一个年轻人了。他老了,而且比他的实际年龄要老,因为他承受了如此多的监禁、糟糕的食物、病痛、旅行、逼迫、工作以及身体上的伤害。他说,我全身都带着基督伤痕的印记,这些伤痕来自令人差不多窒息的石头,来自鞭子和棍子、以及其他东西,还有他被关在监狱里面时戴的足枷。这些年日中充塞着这些艰巨的、削弱人力量的经历,都使得保罗变老,而对此轻轻一瞥为的是拨动腓利门的心弦,使得他同情这个老战士,并且因为这位自我牺牲的、且领他到基督面前的使徒,而激发起爱心。
如果这还不足以激发腓利门的同情,保罗又使得他的镣铐铃铃作响,他说:「而且我也是为了基督耶稣被囚。」在他心中,他从来不是罗马的囚犯,而从来都是耶稣基督的囚犯,为了基督的缘故被囚。使徒行传第28章说,他被囚禁在一个租借的房子里,有人来来往往,他或许是与一个罗马士兵一起戴上镣铐。他说:「腓利门啊,你胆敢拒绝我这样一个可怜老人的请求吗?」这个请求是什么?他要采取什么行动?
从第10节开始,你可以说,我们进入到了赦免的实质。这里有三个行动,是一个赦免人的人必须做的。赦免涉及到三件事。首先,接纳。这是什么意思?赦免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打开你的生命,迎接这个人回来。让他进入你的生命中。第10节开始说:「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谋求你。他从前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于你我都有益处。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 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保罗说,迎接他回来。我向你请求,迎接他回来。这必须马上做,因为对于阿尼西谋而言,有三件事是真的。他悔改了,他改变了,而且他被证明是忠实的。他悔改了,他改变了,而且他被证明是忠实的。这三件事在简单的几节经文中展开。
他说的是,你需要迎接他回来,因为他预备好了被迎接。而且从个人的角度,赦免从接纳开始。弥合裂缝。跨越不合。医治伤口。让阿尼西谋回到你的生命中。他说,我为了我的孩子向你请求。腓利门啊,我领他到基督面前,就如领你一样。他是我信仰的儿子,就像提摩太,就像提多,就像其他人。这个场景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因为阿尼西谋正站在那里。这对于腓利门而言非常震惊,因为他与推基古一起回来,并且带着与使徒保罗的这份不可思议的经历一起回来。保罗说,迎接他回来,他带着悔改回来了。
你会问:「阿尼西谋的悔改表现在哪里?」第10节说:「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谋求你。」这里暗示了他的悔改。你怎么知道他悔改了?弟兄姐妹,因为他在那里,他在那里。他回来了。他做了最危险的事情。他谦卑地回来了,带着悔改的心,面对他得罪了的人,这是一个有权力主宰他的生命、使他受罚的人。他回来了。这就是悔改。你不必用言语表达;你只要做出来。还记得施洗约翰对法利赛人和文士说了什么吗?他说:为何你们不显出悔改的果子呢?不仅是说说而已。这就是果子。他回来了。这非常危险,会要了他的命。但是他做了对的事情。
他说:「我为我所生的儿子求你;借着神的恩典,我是他救恩的管道;现在他是我的儿子,他在我还受监禁时接受了基督,我现在差他回来,请你打开你的臂膀。」他悔改了。这是很明显的,否则他就不会在那里了。他是谦卑的。他希望与他所得罪的这个人修复关系。这就是赦免的第一个元素,接受此人进入你生命中。打开心,杀死你的敌意,拥抱这个人。
第二点,他不仅悔改了,而且他改变了。请看第11节。他说,你要重新获得的这个人,不再是你所失去的那个人了。「他从前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于你我都有益处。」他不再一样。顺带一提的是,这里在玩文字游戏。阿尼西谋的意思就是「有益处」。这是奴隶常见的名字,或许是由一个绰号开始的。他们只不过是给他们的奴隶起绰号叫做有用的。他们或许也给一些奴隶起绰号叫做无用的,因为这两个词在希腊文中很相似。所以,他们根据这些奴隶有多好,给他们起绰号叫做有用的或者无用的。阿尼西谋的意思是有用的。
所以,保罗在第11节玩了一点文字游戏,他说:「有用的以前是无用的,但如今是有用的,对于你我都是如此。」为什么?因为神改变了他,他不再一样,他不同了。一个剧烈的变化发生了。他要来事奉你,就是以歌罗西书3:22-23、他一会儿要读的书信所描述的方式:「不要只在眼前侍奉,像是讨人喜欢的,总要存心诚实敬畏主。」他回来了,变成了一个不一样的仆人。他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看看你是否在监视他,来决定如何事奉你。他要像侍奉主那样侍奉你,他改变了。他如今是有用的。他配得上他的名字,对于你我都是如此。我看到他是有用的,你也会看到的。
还有第三个元素,表明他配得你接纳到你们的关系中,这就是,他不仅悔改了、改变了,而且他被证明是忠实的。在第12节中,保罗说,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这个人已经为此作证。我的意思是,我送他回来,这对我而言是非常痛苦的。我送他与推基古一同回来,因为我晓得这是对的。他必须修复这段关系,这段关系必须复合,他得被你接纳,这段关系必须变对,但是我得告诉你,我送他回来,这就像割出了我的心。这个人可以被爱。
使徒保罗具有一份极大的爱的能力,他说他爱这个人。送我的心出去,「心」这个词实际上是肠子,就是我们感到比较下面一点的部分。希伯来人总是用这个词来指情感和感觉所在的位置。他说,我为了这个逃犯而深有感觉,这个弗吕家的犯人奴隶已经成为我所爱的。我已经打开我的膀臂,我已经接纳他,我要告诉你,他是一个值得了解、值得爱的伟大的人;把他送给你,我简直是割出了我的心。所以,他说,要迎接他回来,他悔改了;要迎接他回来,他改变了;要迎接他回来,他配得,他是有价值的,他是一个很棒的朋友;请你为他打开心,迎接他回来。他在第13节说:「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我本想留下他。这就是为什么送他回来,就像割出了我的心。
请听这个微妙的小注解:「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他的意思是什么?这是另一种方式,来确证腓利门具有恩赐和爱的特质。他说:「腓利门啊,我把他送回来,这就像割出我的心。我本想留下他,以至于他能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我晓得,你本想在这里伺候我,我晓得你满有爱的心,我晓得你希望你自己可以在这里;我本想,那我就留下阿尼西谋就好了;这就像你在这里一样,当你无法伺候我的时候,他可以来伺候我。我晓得你本想伺候我,我晓得如果你可以的话,你愿意亲自这么做;所以我想,我们把他留下就好了,他可以代替你来伺候我,因为我晓得你愿意这么做。」
但是他说:「请看」,第14节说:「没有你的同意,我不想做任何事情。我晓得你会愿意他留下来,在我被监禁的时候帮助我。」他第四次摇了摇他的镣铐,是为了让腓利门的心柔软。「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我不想你因为没有选择地行善;我想要你因为有得选择,而选择行善。我不想做任何事情,违背你的意愿;我不想要强迫你做这件事。我晓得你是很棒的人,我晓得你本想事奉我,你也愿意亲自这么做,你或许会把阿尼西谋给我、来伺候我,但是我不想假设你爱这么做,我想要你按照自由意志来做行善的决定。此外,保罗想要他看到阿尼西谋的改变、悔改和价值。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就是赦免开始的地方。赦免从打开我的生命、让这个人进来开始。赦免从忘掉怨恨、忘掉过犯、打开我的生命让他们进来开始;并且说「是的,如果你觉得抱歉,我愿意迎接你进来。是的,我可以看到,你不再是以前做那样的事情的那个人了。是的,你有价值了,我承认这一点。」你所赦免的这个人,如果没有悔改,你或许无法将他带入这份关系中。所以赦免是非常单面向的。但是,有赦免、改变和价值的地方,你就要迎接他们进来。
那么,这就引到第二个元素。第一点是接纳。第二点就是修复。保罗建议说,你不但要打开你的臂膀、迎接他进来,因为他配得被爱,而且你需要让他回来事奉。你需要让他回来发挥作用、继续事奉。第15节很吸引人,它说:「或者」—在这里他诉诸的是神的顾佑—「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这是何等的声明。
保罗说:「你看,我不要减轻阿尼西谋的罪过。阿尼西谋过去做的事情很明显是错的,但是我只是想要你考虑下,神或许有目的在其中。」没有人能够看轻神隐藏的顾佑在运行。保罗说,但是腓利门啊,你不想一想吗,或许神正在用这件恶事来产生好的结果?还记得创世纪50:20吗?从前你们的意思是恶的,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罗马书8:28说,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诗篇76:10说,人的愤怒要成全你的荣美。神能够翻转、推翻任何的恶。神借着他顾佑的能力和他顾佑的恩典,总是能够胜过罪。他能用人类一切偶发的事情和决定,成就他自己的目的。
所以保罗说,你不想想吗,或许神计划了这一切,当这个人离开你的时候,他要以另一种方式回来?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你失去了一个奴隶,但是你得到了一个弟兄。你失去了一个奴隶,但是你得到了一个弟兄。神容许这件事。神推翻了它。暂时的分别,引向永远的关系。
阿尼西谋所做的事情,本来会对腓利门的信任造成无法修复的伤害。但是,他需要看到神在这件事上工作,神也引领这个人到保罗那里、让他悔改、并且送他回来。如今,在第16节中,保罗说:不再只是一个奴隶。这并不是说,他不用再做奴隶了;这并不是黑奴解放宣言。他说的是,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奴隶;他的身份超过了奴隶。他回来,还是一个亲爱的弟兄。所以,迎接他回来,虽然也仍然是一个仆人,但是不仅仅如此,而是超越了仆人。在第16节,他说,他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你所得到的他具有两个身份。
保罗并非要废除奴隶制。他说的是,他回来仍然是一个仆人,他回来仍然是一个奴隶,但是他不仅仅是一个奴隶。你失去的仅仅是一个奴隶;但是你得到的是一个更忠实的奴隶,他所做的会彰显主的荣耀,而且你得回来的,还是一个基督里面的亲爱弟兄。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对我而言,他仅仅是一个在主里的弟兄,对你而言,按着肉体说他是一个仆人,按主说他就是一个弟兄。你得到了身体上的服事;而你还能完满地得到灵性上的服事。赦免意味着,我打开我的心;我在关系上接纳这个人进来。赦免意味着,我接受他,修复服事的关系。接纳,这是个人性的;修复,这是为了有益处和服事。
第三点,在一份赦免的关系中,第三个构成元素就是赔偿。有错处的地方,这个错处就必须被处理。要如何处理呢?很明显地,当阿尼西谋逃离的时候,他诈取了腓利门。如果一个好奴隶的价钱是500钱银子,那么他本需要拿来500钱银子,相当于500天通常的工价,为自己买另一个奴隶,意味着花费甚巨。不仅如此,似乎很明显的是,当阿尼西谋离开的时候,他拿走了腓利门的一些财产和金钱,为的是帮补自己的逃难生活。所以,他一定是诈取了他。圣经对于赔偿有非常直截了当的原则。例如,你可以在民数记5:6-8读到这些原则,这段经文谈到了赔偿。必须被偿还。所以,一定要有赔偿。
保罗要如何处理这件事?阿尼西谋一无所有。就像浪子,他花光了所有的钱在放纵的生活上,而后他又没有工作,他只不过是在服事使徒保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有了新发现的信仰,他的心也渴望陪伴在这个敬虔的人身边。他回来的时候,可能口袋空空。所以,他要如何处理赔偿问题?第17-18节说:「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是灵性生命上的同工——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噢!我的天哪!他说,你对待他,就像你对待我一样。我想阿尼西谋在你的眼中,拥有我所拥有的义。欢迎他,就像你欢迎我一样。赦免他,就像你赦免我一样。对他尽责,就像你对我尽责一样。迎接他回来,就像你会迎接我一样。
而后,在第18节中,保罗补充说:「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帐上。」赔偿总是赦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腓利门而言,说你要赔偿我为了填补你所花费的钱。我要从你的工资里面拿出这笔钱。你要超额工作,你要赔偿当你离开的时候从我这里偷走的东西。这是正义的,并非错误。但是表现恩慈也非错误。说我晓得你曾是一个不敬虔的、犯罪的人,我也理解行为与这种本性一致,这也并非错误。既然你现在已经改变了,我不再为了你在自己未蒙拯救的身份时曾做的事情,而追究你。这会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也会是基督徒处理这件事的一个高地。
但是,为了卸下腓利门的压力,为了不强迫他作出完全赦免的恩慈行为,保罗说,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因为他没钱。很明显的是,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偿还,所以保罗说:我来还。你说:「保罗有钱吗?」一定有一点点。他租了房子,住在里面。他也时不时工作,积蓄了一些钱,所以他可以支持身边的人。保罗说,记在我账上。而后,在第22节说:「我将要与你同住。」这就假设了:当我去你那里的时候,我会把账结清。
赔偿是需要的。有时候,赔偿就是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偿还,那就偿还。但是,有时候,最好的赔偿方式就是纯粹的赦免,而这是神的恩典。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一个非比寻常的元素需要补充,因为我想要你跟上这个想法。保罗在腓利门和阿尼西谋的生命中,扮演着非常、非常相似的角色。这是他非常清楚的角色。这与耶稣基督在罪人和神之间扮演的角色一样。腓利门就像神。他被冒犯了。他被欺诈了。阿尼西谋就像罪人,逃离神,欺诈神,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个罪人要与神复和,这个人必须付代价,对吗?代价就是基督。保罗非常清楚耶稣基督代赎的死。他经年累月地传讲这一点。保罗所说的,在这里就是非常崇高的事情了。保罗说的是:我要像基督一样。我要承担阿尼西谋的债和罪,以至于他能够与你复和。
这可以给你关于保罗的洞见吗?你还记得,他好几次说:「效法我,如同我效法基督吗?」这里,你看到他是为了复和而付出的代价,就像基督。当我们赦免人的时候,我们就最像神了。当我们承担债务,以至于赦免可以发生的时候,我们就最像基督了。保罗正在效法基督。他说,我要承担他的罪所带来的后果;你只需要迎接他回来。这是关于赔偿议题的一个美丽的、美丽的视角。
这里没有说腓利门做了什么,但是我相当肯定,他一定会赦免,而且他不会向使徒保罗讨债。我们如何赦免?接纳;打开我们的膀臂,迎接这个人回到个人的爱中。第二,修复;迎接他们回来,进入有益处的事奉。第三,确保他们已经完全、彻底地偿还了债务。如果他们可以偿还,这是正义的;他们只要愿意,你可以接受他们的偿还。如果他们无法偿还,你赦免他们,或许同一时间,你甚至可以成为与你自己复和的代替。这就是赦免的特质,这就是神要我们给予彼此的赦免。让我们屈膝祷告。
父啊,赦免的奇妙功课大大感动我们。主啊,如果我们有什么东西在我的心中、或者在你百姓的心中,那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待任何人都不赦免的态度,请赦免我们,移除这种态度;因为我们晓得,你禁止一颗不赦免的心,就如你禁止杀人。我们晓得,你尽管被得罪得最多,但是仍然赦免我们,所以你也要求我们赦免更少的罪,因为我们是更不圣洁的。
主啊,我们也晓得,缺乏赦免会废除团契,与你的团契,也会让我们自己的罪不被赦免。缺乏赦免,会从我们这里剥夺其他基督徒的爱,让我们被你所管教。我们也战战兢兢地晓得缺乏赦免,就像从你手中拿过剑来,亵渎地宣称自己是一个更好的法官,这会让我们不适合去敬拜,也会让我们落入试探中。
主啊,愿意我们不是不赦免的人,愿意我们像保罗,他赦免人,就像基督一样,他也希望其他人同样如此行。愿意我们晓得你的赐福和喜乐,会因为我们救主的缘故,临到顺服的信徒身上。阿们。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