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打开圣经,到腓利门这本虽小、却奇妙的书信,今天是四讲的最后一讲。我们给这四讲的题目是:「关于赦免的鲜活一课。」对于曾经缺席的人,我们简短回顾。使徒保罗写了这封信,这封信只有1章,只有25节。他写信给一个朋友,这个朋友的名字叫做腓利门。保罗曾引领腓利门到基督那里。腓利门明显已经在基督里成长起来。从这封信中也可以明显看到,他是一个有着基督徒伟大品格和信念的人。第2节中提到他的妻子亚腓亚,也提到了非常有可能是他儿子的亚基布,他儿子也在服事。很明显的是,腓利门是一个颇有财富的人;至少,他能够让歌罗西的教会在他自己的家中聚集。所以,他相当熟悉那个时候许多的属灵领袖、传道人和教师。
腓利门家庭里面还有另一个成员,第10节提到了一个奴隶,他的名字是阿尼西谋。阿尼西谋想要得到自由。他不是基督徒,所以他逃跑了。他是逃难的奴隶,当他离开的时候,他一定拿走了一些钱和有价值的东西,以便支持自己在罗马城的秘密生活。靠着神的顾佑,罗马城里的这个逃跑的奴隶不知怎的与使徒保罗遇上了。保罗那时候在罗马城一栋租来的房子里面做囚犯,但是他仍然能够传道,并且向来来往往的人教导神的话语。或许因为阿尼西谋的悲惨遭遇太过严重,或许因为他儿子的信念非常大,他决心找到保罗,他一定很熟悉保罗,因为他对在腓利门家中以及在其中聚集的教会会众都非常熟悉。
无论情况如何,他来听保罗传道,并且相信了耶稣基督。阿尼西谋这个奴隶成为了基督徒,也变成了保罗非常亲密且珍贵的朋友,而且在保罗坐监的时候也帮助保罗。然而,当保罗发现他是一个逃跑的奴隶,而且是从保罗自己的朋友腓利门那里逃跑的,保罗晓得自己必须把他送回。而这一封保罗写给腓利门的信有一个主要的重点:请求腓利门赦免阿尼西谋这个逃跑的奴隶,他如今已经成为一名信徒。所以,我们说,这是关于赦免的鲜活一课。
我们已经学到,赦免是一个应许。就是如此。赦免是应许永不报复。赦免是拒绝赦免的反面,反面就是保证一定要寻求复仇。如果你想要赦免的简单定义,就是:永不报复的应许。它是一个口头上宣告的应许。它是一份爱的声明,确证说:「我不怀怒,我不含怨,我对你没有苦毒。」赦免也有三个视角:我不会向你提起它;我不会向别人提起它;我也不会向我自己提起它。这就是赦免。无论你对我做了什么,无论你如何得罪我,我都应许不会寻求复仇。我不怀怒,我不含怨,我没有苦毒。我不会向你提起它,我不会向别人提起它,我也不会向我自己提起它。这就是赦免。
我们已经提到,赦免是基督徒可以做到的、最像神、最像基督的行为。当你赦免的时候,你就最像神或者基督了,因为这就是神所做的,这就是基督所做的。赦免是非凡的美德。英格兰的大法官托马斯·摩尔爵士,当他在西敏寺受审判,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就被判处死刑,他对法官说;以下是他名言:「因为保罗拿着那些用石头打死司提反的人的衣服,因为他们如今既是天上的圣徒、又在那里继续做朋友,所以我真诚相信,也因此最诚挚地祷告,尽管你们在地上的主权就是成为审判我的法官,然而我们以后还会欢喜快乐地在天上相会,拥有永恒的救恩。」噢,赦免是多么美丽。托马斯·摩尔说到司提反的赦免是多么美丽,当他们用石头消灭司提反的生命时,司提反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耶稣的赦免多么美丽,他看着那些钉死他的人,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这一封虽短、却美妙的书信,完全没有提到「赦免」这个词,却给我们上了关于赦免的鲜活一课。它以最温柔、最实际、最微妙的方式,教导我们关于赦免的、非常核心的元素。保罗已经帮助我们看到、并且识别一个赦免他人的特质。在第4-7节,我们表明了,如果你要拥有赦免他人的特质,你需要关心主的事、关心他人的事、关心团契、关心知识、关心神的荣耀、并且关心服事。所有这一切都从第4-7节出来。
然后,保罗也让我们意识到,不仅是赦免他人的特质,还有赦免他人的行动;我们也注意到,这个行动有三个元素。其中包括了接纳、修复以及赔偿。这些都在第8-18节。而后,我们来到这封书信的最后几节,第19-25节。保罗给我们打开了关于赦免动机的洞见。为何要赦免?驱使我们赦免的内在动机是什么?我要再次提醒你们,我们看过的所有这些特征,在这封书信中都并非十分明显;但是这些特征都在这里,而且这些特征确实给我们完整描绘了赦免他人的人。赦免的动机是什么?当然,赦免是需要胆量的。当然,赦免是很勇敢的。当然,赦免是很英勇的。但是同时,赦免对于一个谦卑的基督徒而言,应该也是正常的。
所以,保罗正是在关于动机的撰写上,结束了这封信;这里他用了恩慈、但耐人寻味的字词,为的是激动腓利门的心来赦免阿尼西谋。在其余的经节中,他最后的每一个评论都蕴含着真理的胚胎,是要用来作为我们也去赦免人的动机。
那么,赦免的动机是什么?第一,意识到我欠了无法偿还的债。请注意第19节:「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暂时在这里停一停。这是很有趣的文字。保罗的惯例是让听写员或者秘书来听写他的信。但是,保罗还有一个惯例,就是在许多书信的末尾,他拿起羽毛笔签上自己的名字。例如,在腓利门应该同时收到的歌罗西书的末尾,你会注意到在第4章第18节,书信如此结尾:「我保罗亲笔问你们安。你们要记念我的捆锁!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就像你今日会做的那样,你让你的秘书听写信件,让他写下来,然后签上你自己的名字,并且亲自加上附注。对于使徒保罗来说,拿起笔来亲自写一些东西,这是很常见的。
你会留意到,他在第18节中说了非常重要的东西。他说:「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帐上。」这是关于赔偿的议题。保罗晓得,阿尼西谋什么也没有。他无法偿还他所偷走的东西。他无法偿还500钱银子,这是腓利门为了找到某人替代阿尼西谋的位置而花费的钱。他没有钱。所以,保罗说与其试着从他那里拿到这笔钱、他又没有,不如就都归在我的帐上。最有趣的是,保罗说:「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而后保罗拿起笔来,签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他做的事情。我亲笔写上自己的名字,作为保证,就是如果你归在我的账上,我会偿还你的,而且他亲手拿着笔,一直从第19节写到最后。所以,最后这几节来自使徒保罗自己亲笔所写。
所以,我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从他受默示的心所出的东西,而且也看到从他的手所出的东西。他签上自己的名字,说我会赔偿的,因为阿尼西谋没有钱。保罗很明显是有些钱的。你还记得,他在监禁期间,收到了一些礼物。他在腓立比书2:30和4:14-18都提到,他对腓立比教会说:「谢谢你们在我坐监的时候,送给我一些东西、一些钱、以及一些支持。」所以,他有一些资源,或许他有足够钱偿还债款。保罗愿意这么做。然后,请注意他说了并列的话:「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他在说什么?他在说:「顺带说一句,我晓得阿尼西谋欠你钱。但是我要不要提醒你,比起他所欠你的,你欠我更大一笔债?」
这就是保罗的计划。将他的债记在我的账上,然后取消它,因为你欠我这么多。这就是他所说的。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原则。腓利门不仅仅是债主,而且也是欠债人,他欠保罗的要多得多,而且无法偿还。阿尼西谋欠腓利门的是物质的债,腓利门欠保罗的是属灵的债。阿尼西谋欠腓利门的是暂时的债,腓利门欠保罗的是永恒的债。为什么呢?保罗把福音传给了他。保罗引导他认识了耶稣基督的救恩。他如何能够偿还呢?所以,他说,阿尼西谋的债要记在我的账上,然后取消它,因为你欠我这么多,因为我被神使用,来将你从死亡和地狱中救出来。
这个原则就是这么简单。有人做了得罪你的事情、冒犯了你、欠你一些东西的时候,请记住:你也欠了其他人这样无法偿还的债,他人以最丰富的属灵祝福,来慷慨地、恩慈地、信实地来使你得益处,他们并不要求偿还,如果他们要求的话、你也付不起,所以请你赦免一个人暂时的、经济上的债或者义务,这个人只不过是以地上的方式得罪了你而已。这就是他的重点。
让我以个人化的方式讨论这一点。我欠了许多人的债。我因为如此多的事情,欠了如此多人如此多的债,以至于我从来无法偿还哪怕一点点。我欠了我敬虔的父母的债。我欠了我的母亲和父亲,他们引导我认识耶稣基督。我欠了他们的债,因他们教导我圣经。我欠了他们的债,因他们引导我进入事奉。我欠了他们的债,因为他们支持我,供应我的需要,教育我。我欠了他们的债,因为他们帮助我过自律的生活,并且让我为我的行为,在属灵上负责。我从来无法偿还欠父母的债。
我欠我妻子的债,因着她的友情、因着她的爱、因着她的支持、因着她的智慧、因着她的付出、她的纠正、她的信念。我欠了她。我从来无法偿还我欠帕特丽夏的属灵的债。我也欠我孩子的债,因他们甚至在我的软弱上也爱我。我欠了我孩子的债,因着他们的良善,因着他们的关心,因着他们对父亲的关爱,因为他们对我要求他们的事情尽责地回应。
我欠朋友的债。我欠了许多朋友的债,他们恩慈地、于我有益地服事我。我欠老师的债。我欠写书人的债,他们写的书塑造了我的生命、我的思考和我的事奉。我欠我的同工和其他牧者的债。我欠会众的债,因为他们如此不间断地将祷告、智慧和团契之情给我,他们也多年来支付我的薪金。
我在如此多属灵的祝福上,深深欠了如此多人的债,以至于我无法偿还。从来无法。而我欠了如此之多,以至于只有神能够偿还。只有神。神的偿还,就是因着他们为我所牺牲的所有事情,给他们一份永恒的奖赏,因为我自己无法偿还。我这样一个欠了这么多、欠了这么多人的人,能够不赦免一个只不过是欠了我地上一点债的人吗?你看到保罗的重点吗?既然我有这么多无法偿还的属灵的债,我不能够欢喜地容让一些物质的债勾销,完全赦免欠我的人吗?所以,保罗以他受启示的智慧,希望能够激励我们去赦免,他的方式是借着提醒我们,我们自己欠了有多少。
第二个动机:意识到我可以成为对他人的祝福。如果我赦免他人,我可以成为对他人的祝福,第20节说:「兄弟啊」—这表现了保罗的好心肠—「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快乐,并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畅快。」希腊文中,「我和我的」这些词是被强调的。他在说,你已经祝福了许多人,回到这卷书的开始,他已经在第7节中说,「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你长久以来已经祝福了如此多的人。保罗说,那么如今轮到祝福我了。兄弟啊,让我得祝福,让我获益,让我得快乐,让我找到属灵的用处。这与阿尼西谋的希腊文同源,所以他仍然在用阿尼西谋的名字来玩文字游戏,阿尼西谋名字的意思就是有益的或者有用的。他说,现在轮到我得祝福了,如果你赦免他,你就是祝福了我,你就是在主里面使我得益处。
他说这一点是什么意思呢?说的是属灵的方面,属灵的领域。所以,让我从你那里、从你的行动、从你赦免的行动上得益处。让我从你接纳他、与他修复关系、取消他的债那里得到益处。这会使我得益。这如何让保罗得益呢?噢,这会给他喜乐。这会给他喜乐。如使徒约翰所说,听到他的孩子在爱中行,他的喜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保罗也会这样说。晓得我的孩子在对彼此的爱中行,我的喜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你还记得腓立比书第2章吗?就是第2章第2节那美妙的文字:「使我的喜乐完全。」保罗,我们如何可以做到?我们如何可以给你喜乐呢?「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换句话说,腓利门啊,如果你要谦卑自己,看阿尼西谋比你自己重要,并且如果你要寻求合一、爱、团契,那么你就赦免这个人,你会带给我喜乐。
所以,他在说,想要成为对他人的祝福,这应当成为你的动机。你应当被激励去赦免,因为这会让其他人的心喜乐。他说:「所以,让我在主里面从你得快乐。」然后补充说:「并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畅快。」这里再次说的是属灵的领域。祝福我,使我得畅快。回到第7节,你已经使其他人得畅快;现在轮到我了。腓利门赦免阿尼西谋,这会带来属灵的喜乐和畅快,因为保罗爱这两个人。保罗想要他们成为一个。保罗爱教会的合一。保罗想要歌罗西教会看到这份赦免,作为伟大的榜样,实际的教训。
如果腓利门拒绝赦免阿尼西谋,这会伤了保罗的心,这会使保罗的心愁烦,因为他爱这两个人,他也爱教会,爱教会的合一。任何不赦免,都会伤害这份关系,会伤害教会。不赦免会使教会的事工和有效性被损毁,会使正在看他们的这个未悔改的世界,误解了福音的大能。所以,他只是说,你一直以来都做这么多事情来让他人的心得到畅快,那么你愿意为我做一次吗?你愿意原谅这个人,让我得畅快,祝福我,给我喜乐吗?以上就是两个赦免的良好动机。你所欠的,超过你所能偿还的,如果你赦免他人,你就会祝福圣徒,因为你在追求合一。
第三个动机,意识到我被召,是要顺服主。第21节中,保罗说:「我写信给你,深信你必顺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保罗再一次亲笔写到:「看,我对你的顺服有信心。」他再次拨动了腓利门的心弦,这根弦被顺服神的需要所拉扯。他不是在说顺服保罗,因为若回到这一章的前面,你还记得保罗在第8节对他说:「我虽然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但是为了爱的缘故,我宁可凭着爱心求你。」
所以,保罗从来没有吩咐他。保罗只是说,我晓得你在这件事上顺服主。保罗很有信心,腓利门是一个敬虔的人。他在第4-7节列出他的品格。他有信心,腓利门会以正确的方式行动,来顺服神要求我们赦免人的吩咐。我曾告诉你们,赦免神学并不在这一封书信里面,我们只可以假设腓利门已经知道了。我可以假设,腓利门很熟悉马太福音第6章,其中有一个原则,就是如果你不赦免你的弟兄,神也不赦免你。他很熟悉马太福音第18章的原则,就是你必须赦免,而且必须赦免七十个七次;或者如路加福音17:3-4告诉我们的,你必须赦免他人,如果需要,一天要赦免七次。他很熟悉使徒保罗的信念,就是在哥林多后书2:7中说的,赦免是不可或缺的。他当然很确定保罗在以弗所书4:32和歌罗西书3:13所说,虽然他还没有读过,就是他必须赦免,因为他已经得到如此多的赦免。腓利门晓得,神吩咐我们要赦免。保罗也很确定腓利门晓得这一点。这就是为何他没有提起来。保罗更确定的是,腓利门会这么做。他说,我对你的顺服很有信心。我晓得,你会做神吩咐你要做的,神已经吩咐你要去赦免他人。所以,你的动机不仅是因为你欠了无法偿还的债,不仅是因为他在第20节所说、你要成为其他信徒的祝福和喜乐,而且因为你晓得神期待你要顺服。
之后,他甚至在第21节中说:「我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一些人已经作出了不必要的假设,就是认为这是某种呼召,要腓利门解放阿尼西谋,将他完全从奴隶制中释放出来,但是经文并没有表明这一点。当他说我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时候,可以意味着他说,你的赦免会比我所要求的更为澈底,你对阿尼西谋的爱会比我所假设的要宽宏大量得多。你或许会给他浪子故事式的庆贺,为他戴上指环,穿上长袍,宰杀肥牛,举办一场贺宴。
或许他会做更多。或许他会做更多的是迎接他回来的时候,不仅当做仆人—这一点保罗确实在第16节中表明,当他说你不仅要在肉身上拥有他、而且在主里拥有他,就是他要回来做仆人。换句话说,他会在肉身上事奉你;他也要在主里事奉你。或许他在这里所想的要更多。或许更多的是,你不仅要迎接他回来,作为仆人做卑贱的事情,而且因着他属灵能力的缘故,你要给他自由来服事。
所以,你要做的不仅仅是迎接他回来,与他修复关系,让他继续事奉你;你还要给他机会与你一同事奉。或许更多的事情,就是你不仅要赦免他,而且要赦免你应当赦免的其他人;更多的事情,就是一份更宽宏大量、更广泛、以及更宽广的赦免,腓利门甚至要赦免保罗不晓得的、腓利门对之怀有苦毒的那些人。这里的「过于」指的是什么,有很多的可能性。但是他说的是,我晓得你的性格,我对此有信心,我晓得你会顺服,而且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自动去做、没有强制地去做,不是因为律法、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出于一个公义的心,腓利门会顺服吩咐他去赦免的神。
关于赦免,还有第四个强有力的动机,这就是意识到我要对敬虔的领袖负责。意识到我要对敬虔的领袖负责。这一点是与众不同的,在第22节中,保罗说:「此外,你还要给我预备住处,因为我盼望借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你晓得他在说什么吗?他最好这么做,因为我很快要去检查你。这就是他说的。我会到那里去,为我预备好住处。这是他在整封信里说的事情中,最不迂回的了。
噢,顺带说,我很快要来了。当他写哥林多前书的时候,他很关心哥林多信徒,所以警告他们说,他要来了。你在哥林多前书4:18和第21节都会读到,他说我要来了。他写哥林多后书的时候,他仍然关心着,所以你会在哥林多后书12:14和13:1找到,他说我要再次告诉你们:我要来了。他在这三次说的时候,他都是要告诉他们:你们最好表现好一点,因为我要来了。在这里,他说为我预备住处、我要来了,就跟对哥林多信徒说的时候那样不迂回。这意思是说,我要到那里,所以我就能看你做得如何。
保罗在这里真正在行使一些属灵权柄。我要来检查你。这是一个温和的强制。这不是一个真的威胁;而是一个承诺。当他在哥林多前书4:21中说「若需要的话,我要带着刑杖到你们那里去」时,他并不真的是想做他所说的。他不是在讲这个。他只是在说,我要去那里。顺带一提的是,这是积极乐观的,因为他仍然是在罗马租住房子里面坐监的人,被罗马兵丁锁住。但是他说,第22节:「我盼望借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这太美妙了。他晓得,神的主权会令其旨意运行,但是他也晓得,神的主权是借着祷告运行。没有人研究祷告的时候,可以忽略这一节经文。保罗说,我的盼望在于,我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而我去你们那里去的方式,是通过你们的祷告。
祷告会感动神。祷告就是移动无所不能之神肌肉的神经。祷告不仅仅是无用的练习,因神要做什么就会做;祷告是神藉以做他要做之事的方式。义人热切的祷告是大有功效的,正如雅各书第5章告诉我们的。保罗相当明白神顾佑的工作。在第15节,他也指向这一点,就是当他假设阿尼西谋逃跑或许是为了回来的时候,成为一名基督徒。他晓得,神在这一切事情上作工。他说,我的盼望就是,神会让我到你们那里,而这件事的方式将会是透过你们的祷告。所以,他所说的不仅仅是告诉腓利门说,我要来了;而是告诉腓利门,他要为保罗能来而祷告,如果腓利门知道保罗要来,他会为保罗的到来祷告,这当然会影响他对待阿尼西谋的方式。因为如果他还没有完全赦免阿尼西谋,他就不会这样祷告说:「噢主上帝啊,请快快带领使徒保罗来到。」如果他还没有完全赦免阿尼西谋的话,这样的祷告是不可能的。
所以,保罗真的是将他逼到墙角。我要来了,我期待着释放我的就是你的祷告。这是沉重的负担。那么,腓利门会对自己说:如果我不祷告,他就不会出监牢。我不想要为他困在监狱中而负责。我得为他获释祷告;我要为他获释祷告,我晓得他的第一站会在那里。就是这里。我得赦免他。这是属灵的责任。你对那些在主里高于你的人负责,这些人有权利监察你的灵魂,以便晓得你生命的质量。这就是我们为何谈论教会纪律的原因。当我们谈论牧养羣羊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要确保羊羣是顺服的,确保他们会做牧羊人、他们灵魂的大牧人想要他们做的事情。你对那些高于你的属灵领袖负责,他们有权利监察你的灵魂,让你为赦免一事负责。
然后是第五个动机,不仅仅是我所欠的多过我所能还的,不仅仅是我可以祝福众圣徒、被呼召来顺服主、对我属灵的领袖负责;另一个赦免的动机,就是意识到我不是一个人,而是团契的一部分。第23节和第24节,保罗作出了美妙的声明,他再次亲自动笔写道:「为基督耶稣与我同坐监的以巴弗问你安。与我同工的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也都问你安。」
他说以巴弗是同坐监的。他说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是同工。共有五个人。五个对于保罗而言是珍贵的人,五个对于腓利门而言是珍贵的人,五个腓利门认识的人,五个认识腓利门的人。他在说什么?他在说,你不可能独立于这个团契而做事。你不会独自做事。如果你不赦免,你就会使得存在于这些人与你之间的爱的关联断裂。你就会违背他们对你的期待。你就会为他们设立一个糟糕的榜样。你不可能好像你独自存在一样,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不仅仅对于你的属灵领袖有一份责任,也有责任为你的那些属灵伙伴设立一个标准。五个人。他们问候你啊,腓利门。他们对你都有颇高的期待。
这些人在歌罗西书第4章也提到。请读歌罗西书第4章,因为在歌罗西书第4章的经文会给我们关于这五个人的一些洞见。很明显的是,带信到歌罗西教会的推基古本可以亲自问候他。他也最有可能为腓利门所知。但是,腓利门书中,名单却从以巴弗开始。以巴弗在歌罗西书4:12节中被提到如下:「有你们那里的人,做基督耶稣仆人的以巴弗问你们安。他在祷告之间,常为你们竭力地祈求,愿你们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稳。他为你们和老底嘉并希拉波立的弟兄多多地劳苦,这是我可以给他作见证的。」
名列首位的以巴弗或许是在保罗面前决志的。他最有可能是歌罗西教会的创始人。在利革谷,还有其他两个教会,总共有三个教会,那两个就是老底嘉和希拉波立。或许,以巴弗创立了这三个教会。他自己来自歌罗西,当然为腓利门所知。这样描述他,当然仍然与在腓利门家中聚会的教会有联系。他是耶稣基督的仆人,这表明了他对事奉的委身何等深。他是祷告的人,殷勤作工,恒常为众圣徒得以完全而祷告,盼望他们可以完全确信他们在神的旨意当中。他对歌罗西教会、老底嘉教会和希拉波立教会有深深的牧者关怀。这是出色、奇妙、敬虔的人。
在歌罗西书1:7-8中,他被称为「我们所亲爱、一同做仆人的以巴弗。他为我们做了基督忠心的执事,也把你们因圣灵所存的爱心告诉了我们。」以巴弗是一个高贵的基督徒。他是最好的、敬虔的、委身的、常常祷告的、热衷事奉的基督徒。而后,在腓利门书中,他被称为「为基督耶稣与我同坐监的」。我们不晓得,这是否意味着,他也已经成为了罗马的囚犯,或者是否他只不过是与受囚的保罗认同到一个地步,他自愿受监禁,与在囚的保罗同列。他或者是一个被捕的囚犯,或者为了保罗的缘故而甘愿作为一个囚犯。
列出来的第二个名字是马可。在歌罗西书4:10提到,他是巴拿巴的侄儿。歌罗西教会被告知说,如果他来,他们要欢迎他。在这里,我们发现他是巴拿巴的侄儿,这可能可以为使徒行传第15章中的冲突作出一点解释。你还记得,当保罗和巴拿巴在行程中的时候,马可也同行,只不过他体弱,不喜欢困难。你还记得,他想离开,所以保罗说,够了,就放弃他了。如果他不足以强壮到做这件事,那就放弃他。巴拿巴则为他辩护,你还记得,保罗和巴拿巴在这里分道扬镳。
顺带一提,马可到这个时候已经进步很多。经过保罗的强力训练,马可学到重要的功课。或许也受到彼得非常强烈的影响,彼得前书5:13可以表明这一点。而后,在巴拿巴自己的训导下,马可的属灵力量完全成熟。在提摩太后书4:11,马可成为了一个很棒的人,当保罗在生命终结时,写信给提摩太,他说把马可叫来,因为他与我有益。所以,这里的马可是一个敬虔的人。
腓利门书中提到的第三个名字是亚里达古。在歌罗西书4:10也提及他。「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在腓利门书中,他不是被称为一同坐监的,而是同工。所以,这里可能再次表明,他是自愿选择坐监,而非因为法律而坐监;这表明了,他单单愿意与保罗一同坐监,帮助他。亚里达古与帖撒罗尼迦城有关,按照使徒行传20:14的说法。在保罗的第三次旅程中,他与保罗一起在以弗所,当时保罗待在那里有几年之久。在使徒行传19:29中,他甚至被以弗所的暴徒逮捕,在使徒行传第27章中,他与保罗一起在航行。在这里,他也与保罗在一起,共渡坐监的时光,或许也是自愿让自己被囚,以便事奉保罗。他被保罗所认识、所爱,并且很明显也被腓利门所认识、所爱。
下一个名字是臭名昭著的底马。在歌罗西书4:14提到底马,提到的时候只有他的名字,底马。我们对底马所知不多。我们唯一知道的事情是令人悲哀的。提摩太后书4:10中,保罗说:「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令人悲哀。约翰说:「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底马很有可能是一个假冒伪善的人。但是在这里,他是团契的一部分。他也参与帮助保罗,为腓利门所认识。
腓利门书中列出的最后一个名字是路加。歌罗西书4:14说:「所亲爱的医生路加。」这就是他怎么会为人所认识。一个外邦基督徒医生,充满爱,第三卷福音书的作者。这五个人当中,有两个人撰写了福音书,就是马可和路加,而他们都与保罗在一起;这不是很有趣吗?路加常常是保罗旅途中的同伴。路加写了使徒行传,在16:20、21、27、28章之中,作者一直说我们、我们、我们。这意味着,路加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一直在保罗身旁。在那些事上,他都同在。有一些事情是圣灵给予他的,就是他没有过的经历,但是多数事情他都有经历。在保罗第二次旅程中,在特罗亚和腓立比,路加都与保罗在一起;按照使徒行传20:6所说,他们一同前往耶路撒冷;按照使徒行传第27章的记载,他也同在航程中。按照提摩太后书4:11,在保罗最后被囚的时候,只有路加与保罗在一起。
所以,这里有五个非常、非常有名的人。他们都认识腓利门。他们与腓利门有团契。如果他不赦免人,那么他就会破坏了与这些人的亲密关系。你看到,你不是孤立地做事情的。如果你怀怨,你就破坏了你们的团契。那么赦免就变得很有必要。它之所以有必要,是因为我欠了我无法偿还的债,因为如果赦免、就可以祝福众圣徒,因为我被呼召要顺服;神也说要赦免,因为我对我的属灵领袖负责,而且因为我记得,我是团契的一部分,而这个团契会被罪所破坏。
最后,赦免还有一个动机,就是意识到我必须靠着神的恩典加力量。我必须靠着神的恩典加力量。第25节说:「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的心里!」这是保罗最后的话。而后他就把羽毛笔放下了。他在这里说:「腓利门啊,我只是想要提醒你,为了做这件事,你要有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你无法靠着自己做这件事。人性是无法赦免别人的过犯的。这一个我们熟悉的祝福语实际上是一个祷告,而且在这里不是一般性的、而是具体性的,求神的恩典可以给予腓利门、他全家以及歌罗西的教会。恩典给予你们所有人,以至于你们可以赦免阿尼西谋。保罗要求的是肉体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为肉体想要复仇。靠着律法,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律法要的是正义。但是借着恩典什么是可能的呢?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与你的灵、你的内心同工。让基督可以赦免人的也是同一个恩典。保罗说,愿你用这个让基督可以赦免人的同样的恩典,去赦免人。
这些就是动机。你必须赦免。为什么?你欠了你无法偿还的债。你可以祝福众圣徒。你可以顺服神。你可以对你属灵的领袖负责。你可以保持团契完整。而且,你可以在基督恩典的能力中这么做,基督自己也曾赦免了你。
这就是全书的结束,而这不是故事的结束。故事如何结束的呢?毫无疑问,腓利门赦免了阿尼西谋。保罗从监牢中获释,还旅行了许多地方。当然,其中一个地方就是歌罗西,就是腓利门的家。他确实向东走,即便他最初认为自己想要去西边。你还记得在他写这封信的六年前,他写信给罗马信徒说:「我要来了,在那之后,我要离开你们,向西去西班牙。」这是在罗马书15:22-24。
在中间的这些年,他的计划改变了。他人在罗马,但是他决定:「我不要去西班牙。我不要去征服新的地方。我得回去,修复一些旧的地方。」当他从第一次坐监中出来,他无法向西,因为他必须去修复一些教会,因为他们落入罪中。其中一个他一定去过的地方就是歌罗西,其中一个他一定访问过的家就是腓利门的家,因为教会就在他家聚会。所以,他一定已经发现了。
圣经学者会告诉你,如果腓利门没有赦免阿尼西谋,这卷书不可能进入新约正典,因为那就会让腓利门出现在人类历史中的时候,看起来像一个敬虔、有德行、很棒的人而已。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圣灵不会让这本书在新约中,以至于让我们对这个人有错误的印象。所以,神把这本书放进正典中这个事实,也就意味着,神奇妙地在腓利门和阿尼西谋的生命中完成了这件事。
整个教会一定已经知道了这封信。我的意思是,整个教会,不仅仅是歌罗西的教会。因为这是一本受启示的书,它也在各处流传。这也是使徒时代最伟大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确定,如果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一定会在某个地方说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但是,这个故事一直被作为赦免的见证,一定已经被回应过。
我加一个注脚,这事之后一段时间的历史记录中,以弗所教会的牧师,名字叫做阿尼西谋。这会是同一个人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当然可以知晓赦免的奇妙能力。赦免是有能力的。这就是原因。赦免会影响人。
让我来更新一下这个故事。我们刚刚纪念过日本偷袭珍珠港50周年。1941年12月7日,上午7:55,万里无云的星期天,日本袭击珍珠港。两个小时候之内,2403名美国人死去,1178人受伤,169部美国飞机受到彻底破坏,3艘大型船舰沉没,18艘受损。这次不可思议的袭击,是由一名39岁的日本海军大佐带领的,他就是渊田美津雄司令官,他的人生英雄就是希特勒。渊田美津雄带领183架日本飞机进入火奴鲁鲁的港口,杀了几千条人命,破坏了一整个国家,以及如你所知的,刺激了后来美国以原子弹和传统武器作为报复而造成的大规模死亡。渊田美津雄,这是一个你在读二战历史的时候会反复读到的名字。他的飞机在珍珠港来回,不知道被击中了多少次,但是他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之后,他被死亡的回忆所困。他决定去过隐居生活,所以他在大阪附近务农。这给了他时间去思考。他越来越集中在和平的问题上,于是他在对战争中所做的一切的罪疚感和担忧中,决定写一本书。他决定这本书的标题叫做「不再有珍珠港事件」。他呼吁世界要追求和平。但是,渊田美津雄在寻找和平运行的原则中挣扎,而徒劳无功。多年来,他试图找到一个原则,可以让他写出这本书。但是他找不到。他在日本宗教中、在世界各种哲学中找不到任何东西。
然后,故事发生戏剧性转折。第一份报告来自一个朋友,一个被美国人俘虏的上尉,被监禁在美国的战俘营中作囚犯。渊田美津雄在一份报纸的战俘营名单中,看到他的名字,这些战俘要回到日本了。他决定去拜访他。当他们见面的时候,谈了许多事情。而后,渊田美津雄问了他心中最想问的问题:美国人在战俘营中如何对待你?他的朋友说:「他们对我很好。」
然后,他告诉渊田美津雄一个故事,他说,这个故事对他产生了很深刻的印象,也对每个在美国战俘营里面的囚犯产生了很深印象。「在我所囚禁的战俘营里面,发生了一些事情,」他说,「这些事情使得被关在这个战俘营里面的我们,有可能放下我们的怨恨,并且转而以赦免的心和无忧的心回来。」渊田美津雄说:「是什么事?」这名前囚犯对他说:「有一个年轻的美国女孩,名叫柯玛歌。」他们判断她大概20岁。「她有规律地来到战俘营,为囚犯做她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她给他们带来他们会喜欢的东西,例如杂志和报纸。她照顾其中的病人,并且以各种方式持续地、关怀备至地帮助他们。但是,当他们问她为何如此关心要帮助这些日本囚犯的时候,他们得到的回答令他们震惊。她回答说:「因为我的父母被日本军队杀死了。」
这番话对于来自任何文化的人都可能感到震惊,但对于日本人来说简直是不可理解的。在他们的社会里面,没有什么过犯是比杀人父母更加严重的。柯玛歌尝试解释她的动机。她说,她的父母曾经是传教士。当日本入侵菲律宾的岛屿时,她的父母为了安全的缘故,逃到了北吕宋岛的山上。然而,最终他们还是被发现了。日本人指控他们是间谍,告诉他们说,他们要被判处死刑。他们竭力否认自己是间谍,但是日本人不相信,他们被处决了。
柯玛歌直到战争结束之后,才听到她父母的命运。起初,她又悲伤、又愤怒,想到她父母生命的最后一刻,就会让她充满悲伤。她想象他们如何被捕,完全任凭抓住他们的人处置,没有出路。她看到士兵毫无怜悯的残忍。她看到他们面向处决他们的日本人,然后在菲律宾遥远的山上死去。而后,柯玛歌开始思考她父母对日本人无私的爱。渐渐地,她开始相信,他们已经赦免了神要他们去爱和事奉的人。而后,她想到,如果她父母死的时候,没有对于处决他们的人怀有苦毒和憎恨,她的态度为何要有所不同?当他们充满爱和赦免的时候,她应该充满憎恨和复仇吗?
于是,柯玛歌选择了爱和赦免之路。她决定在附近的战俘营事奉日本囚犯,证明她的真诚。渊田美津雄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但是他尤其印象深刻的是,这可能就是他一直追寻的东西,就是足以成为和平基础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赦免的爱。他计划的「不再有珍珠港事件」一书的信息,可以这个原则作为基础吗?
不久以后,渊田美津雄被麦克阿瑟将军召到东京。当他搭火车在涩谷下车,有人给了他一本小册子,题目是:「我曾是一名日本囚犯。」这本小册子讲了一个美国中士德雅各在日本囚房中渡过了四十个月。战后他回到日本,去爱和事奉日本人,帮助他们认识耶稣基督。
简单地说,这个故事就是,德雅各讲述他是个轰炸员,在杜立德将军手下的B-25第16军的飞机中,1942年4月18日从美国海军第八舰队的甲板上起飞,去轰炸东京。没有一部飞机被射下来,但是它们都没有燃油了。德雅各被捕,被囚禁了四十个月,在战争期间,所有囚犯都被恶劣对待,他因为日本守卫暴力的仇恨,而几乎要发疯。
而后,一天一个守卫给了他们一本圣经。他们被独立关押,所以他们轮流读这本圣经。当轮到德雅各的时候,他读了三个星期。他如饥似渴地、专注地读旧约、读新约。最终他写道:「1944年6月8日,相信的神迹发生了。」德雅各悔改信主了。
他决定了,如果战争结束的时候他还活着,如果他获释,他会回到美国,研究圣经一段时间,再回到日本,与日本人分享基督的信息,而这就是他所做的。大批民众来听他。许多人回应了,得到了拯救。这是第二个人,他赦免了日本人,在赦免中向他们显明基督的爱。
渊田美津雄深深感动。他得到一本新约圣经。他开始读。1949年9月,珍珠港事件八年之后,他正在读路加福音第23章,他听到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他就跪下来,接受耶稣基督作为他的主和救主。渊田美津雄这一个希特勒的支持者,成为了基督徒。他写了自己的书。你今天可以在图书馆里面看到这本书。书的标题是「从珍珠港到各各他」。你或许会有兴趣知道,渊田美津雄如今在天上,但是在他离世前,他曾在恩典小区教会演讲过。赦免的力量可以影响世界。圣灵晓得这一点,神晓得这一点,保罗晓得这一点,腓利门需要晓得这一点,这就是为何这本书会在这里。这就是为何向你们教授这一门功课。让我们祷告。
父啊,感谢你,为了你透过你的话语给我们的大喜乐,为了你极大地提醒我们关于赦免的美德。愿意我们能够忠实地赦免他人,以至于我们可以享受祝福、团契,以至于我们可能可以为看着我们的世界作出有力的见证。愿看到我们的这个世界,看到一个赦免的民族,就如你已经赦免我们。愿意我们像你,借着赦免他人,向那些看着我们的人彰显你。我们祈求这一切,都是为了基督的荣耀。阿们。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