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教会剖析系列,认清教会的本质和特征,认识我们做事的依据和方式。我们一直在教导大家,教会怎样运作,这段时间里,我们也一起经历神美好的同在。
借用圣经中教会的比喻,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是丰富、奇妙的存在,蕴含着真理的宝藏,让我们可以学习和应用。保罗在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教导我们,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头。我们一直在看这个特征,也不断地深入思考,更丰富地领会这个比喻,理解教会的这个特征。
一开始我们先来看以弗所书第4章,11节到后边的经文。保罗说:「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这是奥秘而丰富的真理,我们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来学习保罗在这里说的话,但是作为开头,我只想为大家指出:建造基督身体的时候,很明显地,我们一直都在做这件事:必须把「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作为建造的最终目标。换句话说,我们希望基督的身体尽可能地像基督自己。所以,保罗在加拉太书4:19说:「我为你们再受生产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们心里。」我们一定要像基督,不只是个人像基督,教会整体要像基督,我们要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这就与信心的合一有关,与更深认识神的儿子有关;在变得像他之前,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他的样子。我们要有他的特点,彰显他的美德,这样,教会就不是个宗教机构,也不是松散的群体,而是被神自己充满的活的生命体;人们都处在合一当中,就是属灵的合一,每个人都越来越像基督。你们应该还记得,信徒被称为「基督徒」是从外邦的安提阿教会开始,「基督徒」的意思就是「小基督」。所以,教会,就是基督属灵的身体要成长,就是要长大、成熟,满有基督的品格,有基督的美德,可以彰显出最能反映基督品性的方面。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这个成长的过程;教会被称为基督的身体,这身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成长着的,并且逐渐长成基督的样式。我们从教会的骨骼性特征开始,提到许多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结构性的方面,这些方面塑造了教会的形态,塑造了教会一些不可更改、无需商榷的底线。在这几次讲座中,我们就这样非常细致地学习了这些内容。
然后,我们看了第二个范畴,就是教会的内部系统。一个身体如果只有骨架,那当然不完整。在这副骨架上,你要添上所有承载生命的内部系统,让它成为活的身体,而不只是骨架。所以,我们也一直在学习教会的内部系统,就是有这内部系统,教会才能成为基督的身体,成为神命定她要成为的样式。
我们从信心开始讲,提到信仰的开始源于相信神、信靠神,在生命的每个领域中认识他、信任他。哈巴谷书2:4提醒我们说:「惟义人因信得生。」哥林多后书5:7说:「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当然,我们提醒自己要拿起信心的盾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然后,在讲到内部系统的时候,我们提到顺服的态度,顺服与信心并行不悖,顺服神对我们所有的要求:「凡我所吩咐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这就是以信心为伴的表现。罗马书6:17说道,从前我们作罪的奴仆,如今我们成为了义的奴仆,得以顺服神的话,让他的旨意塑造我们。
第三,我们谈到了谦卑,这个基督徒最宝贵的品德。谦卑就是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罪和不配。我们提到,谦卑不是软弱,谦卑也不是罪性,不是无知,不是恐惧。有时候罪恶、软弱、充满恐惧的人看起来显得很谦卑。但正好相反,谦卑的人真正认识自己的罪,认识在基督里神的恩典,认识到当我们降服神,神就能使用我们。这一点把我们带进内部系统的第四个特征,第四个元素,也可以说是第四个属灵的态度,我们称之为属灵的动机。你们已经听过很多,但这是最最关键的,就是爱。这就是今天的主题。
有很多讲「爱」这个主题的方法,也许我要从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的角度,从我们所处的文化,来看看爱的定义,我们的文化不断给「爱」下非常错误的定义。我们要找一个切入点,以弗所书第5章,就是很好的开始。很显然,爱这个主题很大,在神的话语中到处都提到了爱,但是我要总结一些方面,在以弗所书第5章找到一个切入点。第1节说:「所以你们该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效法神」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2节,「也要凭爱心行事。」如果你想要效法神,就要凭爱心行事,原因正如约翰说,神就是爱。如果你真正成为神的孩子,彰显他的品性,效法神,那么,你就要凭爱心行事,因为这就是神的特点。就像约翰福音3:16说的那样,神爱世人。约翰一书说:「神就是爱。」在第2节,约翰说明神爱人的程度:「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这就是圣经上各处讲的神的爱,是最清晰而准确的定义。神的爱是最高程度的自我牺牲,这种爱不是简单的情感,也不是感觉。
这是舍去自己的行动,自我牺牲。你思想神的时候,就明白神爱你,藉着他的牺牲向你显明了这样的爱。所以,这节经文很简洁地告诉我们,要效法神。怎么效法呢?凭爱心行事。什么是爱呢?基督已经向我们显明,他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也就是说,爱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断、不断地给予,给予到一个极端的程度,没有自私,不考虑自己的益处,牺牲自我。还有,爱是谦卑的果子,所以,我把这两者放在一起,没有一个人可以这样爱,因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人愿意为他人献上自己的生命,没有人愿意付出这样终极的牺牲。
用耶稣基督的话说,就是:「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你想明白爱是什么吗?爱就是牺牲,是无私,是舍己。这种爱只有在谦卑、舍己的人身上才能看到,像腓立比书第2章说:「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看别人比自己强的人才会牺牲。这就是圣经说的爱,只有谦卑的人才会这样爱,因为谦卑的人会为他人舍去自己。谦卑不是个性特质。
谦卑不等同于贫穷或沉默,轻声细语讲话不等同于谦卑。谦卑就是自我牺牲,可以为了他人舍去自己。这就是从谦卑的心涌流出来的爱,没有谦卑,就没有爱。请记住,谦卑就是真正认识自己是谁,认识神是谁,这就是谦卑。所以,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0:12说:「我们不敢将自己和……人同列比较」,他说,我们不是那种以自己的标准衡量自身的人,因为这样不通达,会得出错误的结果。当你把自己和他人比较的时候,你总能找到理由抬高自己。
当你把自己和神比较的时候,你就认为自己卑贱、羞辱。然而,腓立比书第2章说,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向我们证明,藉着倒空自己,我们就可以活在爱中。神非常爱我们,所以他成了肉身,为我们舍了自己的生命,为了给我们这样的爱,他谦卑自己。坦诚地说,我们的世界完全不认识这样的爱。我希望大家可以继续看这段经文,我会指出经文的要点,告诉大家在我们的文化中,这几点怎样体现。请注意第3节,很有意思,在这段有关爱的经文里,他说:「至于淫乱并一切污秽……」,这里的「淫乱」在希腊文是指性犯罪,这个词也被翻译成「通奸」。
「污秽」这个词就是指每一种性犯罪的情形,「或是贪婪」,贪婪就是性犯罪背后的毒瘤,这里保罗不是在说人贪恋钱财,而是对罪恶的渴望。「在你们中间连提都不可,方合圣徒的体统。」为什么保罗说到这一点?在第1、2节,他一直高谈爱的主题,谈到爱最奇妙的彰显,就是基督因为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被当做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给神,保罗一直在谈基督舍己的谦卑体现出的至高荣耀,基督顺服父神的旨意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拯救罪人的爱,为什么保罗话锋一转,开始说淫乱、性犯罪以及背后的贪婪呢?
因为,这就是世界对于爱的看法,这是世界对爱的曲解和定义。第4、5节更进一步地说明,「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淫词」,就是猥亵的话,「妄语」指的是与性有关的戏笑的话、玩笑话,两者意思都很相近。「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也就是说,当人说起爱的时候,总会突然掉进可怕的反面,就是世界先入为主的性范畴。这就是世界偷换了爱的概念。今天你谈到爱,究竟指的什么呢?
一个人说他爱一个女孩,这种爱要求的是什么?如果你结婚了,却爱上了别人,这就是性犯罪。如果你单身,爱上了他人,这也是性犯罪。如果你是男人,却爱上男人,或是跟男人有恋爱关系,这就是同性恋。如果你是女人,你说你爱上女人,这就是女同性恋。这就是世界对爱的曲解。所有那些关于爱的歌曲、电视节目、电影,都不断地在性的层面定义爱的纯洁,对真爱的曲解正好证明了这世界的败坏。
我再进一步说明,刺激大家思考我们所处的文化面貌。比如说,有关堕胎的争议让我们发现,在这种扭曲的爱中我们陷得有多深,我们从性的方面去定义关系,多么的错谬!我要谈堕胎这件事。堕胎的争议焦点不是婴儿,不是我们应不应该杀死婴儿,没有人会单纯地因为要杀死婴儿而投票让杀婴这种行为合法化。人杀死婴儿,只有一个原因,不是婴儿,而是性,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堕胎跟性没有任何关系,堕胎就永远不需要以法律来规范。
我还是小孩的时候,第一次听人说鹳可以生出婴儿。我要告诉大家,如果鹳可以生出婴儿,没有人会再要求堕胎合法化了,如果鹳可以生出婴儿,没有人会允许谋杀婴儿这种行为被合法化。然而,你应该注意到了,性才是问题的症结,人要求发生性关系,而成形的胎儿就是这种性行为的不幸结果。人没有停止性行为,却杀死孩子。他们怎么辩驳呢?他们会说他们不是讨厌孩子,不是讨厌胎儿,也不是喜爱谋杀,而是渴望性渴望到了这种程度。就这样,我们愿意去杀死这个社会中最无辜、最无力反抗的人。
这种「愿意」越过了世界上最强的保护本能,就是母亲保护孩子的本能。社会可以说服母亲杀死自己的孩子,说明这个社会有强大的影响力,因为母爱就是母亲保护孩子的本能。这是黑暗的力量,撒但的力量,堕胎是骇人听闻的成就。这成就不是属于讨厌孩子的人,那根本不是问题所在,而是属于想要发生性关系而不想考虑任何后果的人。自由地发生性关系,意味着社会可以接受通奸,这样通奸就不是什么错了,我们要接受淫乱,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同性恋,所有这些行为都以最美好、最有爱的话语形式去定义,所以我们听到有人说,只要有爱,什么都可以。
我只是希望大家能明白,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性,一切都是为了性,这种败坏已经深入到了文化的核心。家庭,这个本应让人实践无私的爱的地方,却在每一方面,都变成性犯罪的灾难现场。不管这欲望是什么,整个社会已经习惯于满足人的欲望,却没有给予的心肠。现在就满足你的性欲,如果你不喜欢有孩子这个后果,那就杀掉他;尽情满足自己吧!如果你得了艾滋病,就把自己身体所受的惩罚标榜为勇气,变成英雄吧!尽情满足你的性欲吧!如果你厌倦了现在这个人,就抛弃掉,再找一个。我们的社会完全陷入了性瘾,结果就是,人对爱再也没有正常、合理的认识。
我们有没有时刻意识到这些事,我不敢确定。我们可以回过头看看奥古斯丁说的话,他说,神的城和人的城之间有战争。今天,我们面临大规模的文化战争、文化冲突,争战正在升级。神的城,就是基督信仰,人的城,就是撒但的世界体系,两者之间的战争就围绕基本、单一的领域展开,就是性。在社会的道德层面,这种冲突几乎把性排除在外,然而,性可以把基督徒和世界之间所有最严重冲突的那些方面总结起来。堕胎、通奸、淫乱、离婚、同性恋,甚至还有女权主义,这些都是性问题。这一切都是对爱的直接攻击。
撒但有邪恶的七步计划,类似这种:第一,撒但的最终目的是要夺走人的灵魂;第二,为了达成这个邪恶目的,最有力的工具就是败坏的社会,在对于错误引导墨守成规的社会尤其能产生影响。毕竟,好的社会更容易让人变好。撒但的这种推论是真的:坏的社会更容易让人变坏。也就是说,如果你所在的社会都是墨守成规的人,人人都容易随大流,如果这个社会只有单一的影响力,比如单向的媒体影响等等,你很容易就可以控制整个文化。因此,撒但唯一要做的,就是让败坏的社会做坏事,因为很容易,现在的美国社会就是这样。在这个败坏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做坏事。我在说什么呢?我们容纳邪恶存在,我们还不仅仅容忍邪恶,我们甚至高抬邪恶,自由运行。
撒但的第三步,要摧毁社会,最有力的手段就是,摧毁这个社会的基石—家庭,摧毁这个产生牺牲之爱的地方。家庭是唯一能让我们每天操练无私品格的地方,现在,撒但让家庭分崩离析。第四步,要破坏家庭,就要破坏婚姻。第五步,要破坏婚姻,首先要破坏婚姻的粘合剂,就是配偶对彼此的忠诚。
第六步,要破坏忠诚,就要鼓动性解放。这就是撒但施行计谋的步骤。性解放运动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具毁灭性的革命,比我所知道的任何革命都更加糟糕。比任何政治革命、军事革命更加败坏,性解放运动已经破坏了这个国家。我们一直认为俄罗斯是威胁,一直担心铁幕下的世界格局,忧心怎么武装自己,星球大战、军事武力、军备竞赛、核武器、氢弹等等,我们担心所有一切。虽然看不见任何武器,然而我们正在进行毁灭社会的革命,因为这革命毁灭的是生命本身。现在,我们认为道德只是相对的事,性的问题大行其道。性解放运动的要求是,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性。这就是我们文化中充满的撒但文化的主导。
撒但体系在人类性犯罪中邪恶的作为达到顶峰,在堕胎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总是读到谋杀、杀戮的新闻,但是请记住:美国百分之九十九的谋杀源于堕胎。这就是我们要求性解放要达到的程度,为了保持性自由,人可以谋杀另一个人。正如一个作家所说:「人愿意堕胎,说明人为了交配,可以不顾一切,哪怕谋杀亲生孩子。」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重新定义了爱,把爱和性欲、性自由联系在一起,认为这就是爱的真义。就像以弗所书第5章说,这个世界已经开始取代真实的东西,转而以淫乱、污秽、贪婪、淫词、妄语、戏笑这些肮脏的东西来替代,这些都跟以性为主导、淫乱的文化息息相关。
问题来了,这个社会那么绝望地渴求真爱,在哪里才能看到真爱呢?只有一个地方,就是在你我身上。请翻到约翰福音第13章,类似引言,然而,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研读约翰福音第13章,我可能会在这里花上一些时间,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明白,今天的社会处在什么样的阶段。这一章可以说是最伟大的经文之一,我还记得,应该是二十二或二十三年前的一个周日,我也讲过这一章,来到这间教会后,有关这段经文的信息,我只讲过一次,是在小教堂里。这段话深刻地影响着我,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会。
这段经文甚至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教会之外的人,因为神也带领我把这段经文的信息带到我们教会之外的地方,很多不同的地方邀请我去讲道的时候,我都讲了这一章。这里有深邃的洞见,有最亟需的属灵动机,就是爱。主在这里告诉我们的爱,也是最关键的属灵动机。
我们从第1节开始看:「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或者说,爱他们到最深的程度,爱到最完满的地步。耶稣正处在最艰难的处境,门徒都聚在一起,都在楼上的房间里。
这就是犹大极度诡诈地出卖主的最后那个夜晚,这些事都在这一章里记载了。这些迟钝、自我为中心的门徒在争论天国里他们谁将为大。在犹大诡诈谋算的时候,在门徒不贴近神的心只顾虑自己目标的时候,这个晚上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犹大即将背叛主,门徒正在丑陋地争论谁将为大。所有人都没有考虑过主即将经历的事,即使主此前已经告诉他们,他将要像麦子那样,落在地里死去。
他们对此很冷漠,只是满心想着自己的事。在这个情况下,在门徒几乎感知不到主的任何情感的时候,经上说:「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耶稣对属他的人,有无条件的爱,他爱他们到底,甚至他们的心最冷漠的时候,依然爱他们。从第2节开始,这种爱实际地展现出来,就好像第1节是整章的主题句,主题就是耶稣怎样爱门徒,这就是整章的内容。「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加略是犹大出生的地方。
那恶者已经完成了牠的工,牢牢掌控了犹大不悔改的心,让他打定了心意背叛主。「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父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外界一切的纷乱之下,耶稣基督心里却没有丝毫恐惧。背叛一定会来,死刑一定会来,但是耶稣知道,他是从父神那里而来,尽管有这一切的苦难,最终他也要回到父神那里去。当然,在客西马尼园中,面对担当人类罪的重担、不得不与父神隔绝的现实,主耶稣的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
毫无疑问,主耶稣当时非常痛苦,但是对于最终的结果,他没有恐惧。耶稣知道最终的结果,他是从神而来,道成肉身来到地上,他还要回去。当然,第17章里,他对于这个结果作了非常美好的祷告。第4节说:「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他脱了外衣,有可能把到腰间的外衣脱了,就是一种上下分离的外衣,长度到腰间为止。他蹲下来的时候,腿和上半身也许没有披着什么衣物,而是拿了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
这是主给我们留下的最伟大的景象之一,我们需要明白这一幕的含义。这是一种习俗,犹太人传统的习俗,但是没有这么简单,在参加筵席之前,人要洗脚,因为那时候的人穿凉鞋,有时候什么都不穿,赤脚走路。你去参加筵席之前,把脚洗干净才是恰当的,因为脚如果没有沾着水,也会有很多灰尘,如果脚是湿的,就会沾着很多泥土。因为人们把晚饭推迟后,整晚都为筵席而预留,如果你去参与这样的场合之前不把脚洗干净,就显得非常、非常没有礼貌。当时,也习惯斜躺在桌旁吃饭。
也就是说,他们当时就是在休息,如果你的头很靠近另一个人的脚,也不会有什么顾虑。所以,在古时候吃饭前洗脚是很合宜的事,而为人洗脚的是社会地位最低的奴隶。很显然,这不是你想去做的事,也不是最受欢迎的工作,而是社会底层的奴隶服事在他们以上的人。在耶路撒冷,主和门徒租来或是借来享用逾越节晚餐的这个二层房间里,当时没有这样的仆人,而这时正在讨论天国里谁为大的门徒们中,没有一个人会去做这件事。
他们都生怕这场争论中少了自己,所以,没有一个人愿意谦卑去做这件事。没有人做,于是,主亲自去做。主一直在等,但没等到任何人来做。他就脱下了外衣,拿一条手巾束腰,把水倒在盆里,洗门徒的脚。他走到西门彼得面前,正要开始洗他的脚,彼得说话了,大家要记住,不管彼得应不应该,在当时,他说的话不是单为自己说,也是为其他人说的,但是他说话的时候,也许没有表明自己代表所有人的立场,然而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综合了其他人的意思。经上说:「挨到西门彼得」,耶稣开始为门徒洗脚的时候,当时肯定突然安静了下来,荣耀的王正在做最肮脏和卑微的工作。
他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我很肯定,彼得的疑问也是众人的疑问,「你不应该这样做」,「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呢?彼得仍然无法理解耶稣为什么屈尊为他洗脚,他仍然无法理解腓立比书第2章说:耶稣的虚己,他仍然无法理解耶稣要降卑到什么程度。耶稣的意思是:「我这样做你就不能接受了吗?你还是什么都不明白,看吧,几天后我会变成什么样,我要上十字架,从死里复活,为了你们,我要像罪人一样,接受极其羞耻的死刑,被葬在普通的坟墓里。你不懂得我的虚己,但是你将要明白。」
大家会注意到,彼得的回答还不至于达到反抗、命令神的程度,「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彼得真的是大胆,他在跟宇宙的创造者、永世的君王说话。「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这句话其中带有敬重的成分,他的意思就像是:「不对!你是完美、无罪的,你是我们的主,你不应该这么做,我不能让你洗我的脚」。然而「耶稣回答他说,『彼得,你听好,不要跟我说让我不要洗你的脚,因为从属灵的角度看,我如果不洗你,你就跟我没关系了,这就是洗脚的属灵含义,如果我不洗你,你就跟我无份了。』」
我不知道彼得明不明白主说的话,里面有非常重要的属灵意义,彼得的心必须让基督来洗净,否则他就跟主完全没有关系了。我不知道彼得有没有听懂,他知不知道主的意思,但是主依然回答他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我很喜欢彼得直接的性格,第9节,「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彼得的意思就是,「主啊,我想跟你有份,你帮我洗澡吧!」这再一次说明,当时的门徒不清楚这个真理,他们还在努力关注正发生着什么事。
他们确信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是彼得说的。他们认识耶稣是主,知道经上记载的耶稣由童女所生的事实,他们也见证了他行神迹的大能。当耶稣在水面上行走、平静风浪的时候,他们就和他在一起,他们认识到他就是创造者,这一切他们都知道。耶稣告诉他们,他将要死去,第三日要复活,他要像麦子落在地里,死去,结出许多果子。他告诉他们,他舍去自己的生命,好再拿回来,这些话他都跟门徒说了。门徒知道,耶稣来到地上是为了拯救世人,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他们知道,他就是为世人被献上的燔祭,他就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这一切他们都知道,但不都在他们心里起作用。他们仍然无法接受基督要在十字架上受死这个说法,所以,彼得不清楚明白这一切明确的事实,主对他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彼得就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但是,这里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主在说什么呢?「彼得,我不需要从头到脚帮你洗澡,我已经帮你洗过澡了」,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彼得,你已经得救了」,这就是经文的属灵含义。「我不需要再帮你洗一次,你不需要洗澡了,你只需要洗脚。」
这真是令人惊叹的属灵真理。作为基督徒,你也经历过一次全身洗礼和许多次洗脚,对不对?你曾经从头到脚被清洗过,那就是你得救的时候,你经历了保罗所说的「重生的洗」。在那一次洗礼中,你已经完全洁净了,但是你现在还行走在世界上,你需要不断地洗脚,洗去你脚上沾染的这个堕落社会的风尘。彼得,你不需要再经历全身的洗礼,这一点证实彼得真实的信心、真实的重生以及他的罪已经得了洁净。但是,他还需要不断地洗脚,这是美好的类比。
我们来到基督面前的人,在灵里都从头到脚被洗过了,我们得了完全的洁净,罪已经完全被洗去,但是当我们行走在世上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地承认自己的过犯、悔改、求主洁净,一天又一天,让我们的脚保持洁净,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基督荣耀的国度里,有份于他超越的生命。第11节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在这一群人中,有一个人是不洁净的,他还没有真正悔改,他还没有得救,是谁呢?犹大。耶稣说到他的时候,说:「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犹大从来没有相信过耶稣,他从没有悔改过,从来都没有活出真实的一面。
耶稣说:「彼得,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你们不都是干净的」,因为其中一个即将要背叛他。第12节说:「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他洗完了所有门徒的脚,二十四只脚,我不敢想象,主这样洗门徒脚的时候,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每个人目光往下看着主,而主目光往上,注视着门徒的脸。他洗完了门徒的脚,就穿上衣服,束上腰带,坐在桌旁,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吗?」你们明白吗?「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彼此怎样呢?「……彼此洗脚。我给你们做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
第16节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请注意,我来总结一下,耶稣基督既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他怎样体现对门徒的爱呢?藉着谦卑自己,他向门徒表明了他的爱,他谦卑自己到最低微、最卑贱的地步,亲自做了这最不受欢迎的事,洗去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门徒脚上的污秽。最后,他甚至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他们的罪,这罪也包括了人的冷漠和自私。
耶稣亲自成为榜样,实际地教导了门徒这爱的功课。他爱他们到底,什么叫做「爱到底」呢?就是无私地牺牲、虚己、最大程度满足人的需要,为了你的朋友,甚至可以将生命献上。第34、35节告诉我们怎样应用这爱的伟大功课,「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这时候犹大已经走了,耶稣对门徒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这就是新命令。有人说:「怎样相爱呢?」「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耶稣怎样爱门徒呢?怎样体现呢?洗脚,我再提醒大家,爱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不是感觉,不是属世的吸引。
爱不在乎感觉、情绪、吸引力,爱是一味地满足被爱者的需要,直到牺牲自己。满足他人的需要,意味着要谦卑自己,所以主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我们要这样去爱对方,请听好,亲爱的弟兄姐妹,主的话并不复杂,这里讲的就是无私,就是舍己。这一点,跟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方面都背道而驰,是不是?这跟我们社会的本质都不相同。这个社会是世界上最自私的文化充满的地方,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口口声声谈着爱,却对真爱一无所知。
这个社会将爱视为索取、索取,一味地索取,先入为主地将爱定义为性的联合,既然这样,这个社会怎么才能看到真爱呢?第35节:「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如果我们是基督的身体,我们也的确是基督的身体;如果我们要彰显基督的品性特点、达到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如果我们要把神儿子丰富的知识体现出来;如果我们要变得更像他,我们就必须像他爱我们那样彼此相爱。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为了彼此舍去自己,也许要为彼此洗脚,也许要为彼此舍去生命,我并不是单一地表示舍去肉身的生命,也表示我们活着的时候要为彼此舍己付出。
你会去爱吗?你的爱是否到了一个程度,只要能满足某人真实的需要,你可以立刻谦卑自己?你是否愿意为了他人的需要,献上自己的拥有、你的个性、计划、时间、金钱?你这样去施行爱吗?你会爱到谦卑自己为人洗脚的地步吗?你可以付出最大的爱吗?可以为他放弃自己的生命吗?
我收到的,最激励我的其中一封信,是来自一个在南加州大学读书的女孩,她在主日学班上教课。她的信里写道:「我在给一群初中女孩教课。我告诉自己,我爱她们,我爱这些头发卷卷的孩子,她们的微笑,漂亮的裙子。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只花了十分钟准备课程,我对他们完全没有爱,因为我没有费心准备最好的礼物给她们,就是神的话。我跪在神面前,为自己没有爱心向神献上悔改,我只是在情感上喜爱这些小女孩,但我并没有爱她们。爱她们意味着,我要勤勉地预备课程,把最好的自己呈现给她们,即使我因此不能参加足球比赛,或是参加其他什么校园活动。」
现在大家就明白真正的爱是什么意思了,这就是真实的爱。圣经所说的爱不是立刻点燃人体化学反应的爱,不是指共同利益下的爱,不是冲动,不是情感,而是自我牺牲。当你这样去爱,我也这样去爱的时候,教会就会变得像基督一样,世人就能认出我们是属神的人。
亲爱的朋友们,我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活出这样的爱,我们不能随从世人走的路,把爱归到性的范畴,抹掉爱真正的含义。我们不能摧毁家庭和婚姻,我们希望将真爱的模样传达下去。爱是自我牺牲,也许你的人生、你的婚姻、你的家不是像什么幻想中的那样美好,但是,这个地方就是你学习施行爱、教导无私的爱的地方。
我们要结束今天的信息,还有些信息没有分享,但是没有时间了。约翰一书第3章,可以当做总结。我们从约翰福音转移到约翰的书信,约翰一书3:14:「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这就是我们已经得救的明证,就像约翰福音13:35说,因为我们活出了爱,证明了我们是属神的子民,「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你们晓得凡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这是什么意思么?意思是我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吗?不,第17节说:「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贫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非常清晰,人可以用时间、物品、金钱、属灵引导、观察、祷告或者不管什么方式,来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第18节:「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爱,是态度,是基督身体内部系统最关键的驱动力。我们一起祷告。
天父啊,再次感谢你赐下丰富的真理,主啊,我们为着罗马书5:5这个美好的事实感谢你,你告诉我们,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这样,我们亟需的爱,你已经放置在我们里面,我们只要彰显出来就好,这是多么美好的事!为了这个美好的目标,我们求你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荣耀你的名,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