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们探讨圣经中一些具有挑战性、深奥且困难的教义。我相信我们会非常享受这段深入挖掘神宝贵真理的时间。
上次我们思想过:「基督是为谁舍命?」或者说:「救赎的本质」。或者我称之为:「实际救赎的教义」。我们先来复习,再继续这个题目。
这些教义挑战我们,尽管我们已经从圣经的角度竭力理解它们,但是还有很多遗漏的地方。神的心思高深莫测,总是有一些事情是我们无法完全测透的。圣经中每一个主要的教义,如同未完成的交响乐。每一个教义都以一个未解决的音符结束,因为我们有限的头脑无法完全明白神无限的心意。但是,我们会尽量全力以赴去探索,把剩下未知的交给神。全心接受我们能够理解的。
这个救赎的教义会带领我们进入艰辛的旅程。它会使我们的思想伸展到极限,将我们的神学观带领到我们能够容忍的边缘。最终还会给我们留下难以理解的现实。既然我们是有限的,神是无限的,那么,我们所能知道的与神确实知道的之间,应该有非常巨大的差距。但是,总有方法帮助我们明白救赎工作的伟大和荣耀。
现在,我们来探讨救赎的程度。耶稣降临这个世界,他在路加福音19:10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耶稣来,为要寻找和拯救失丧的人。耶稣带着恢复的使命而来。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要拯救罪人,那些罪人在那个时候是活着的,他们已经活过,以后也会活下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工作,可以追溯到过去,延伸至未来,并且接触到那些与他同时代的人们。
主耶稣的降临是永生神最完美的启示。神藉着耶稣完全清晰地彰显他自己。神的属性,神的性质,神的目的与神的意志都在耶稣里显明出来。因此,我们的结论是:神在本质上是救主。使徒保罗很喜欢称耶稣为「我们救主神」。神本质上就是救主,所以耶稣来到世界寻找和拯救失丧的人,来成就神属性的那一部分,就是对罪人的救赎。
为了让神能拯救罪人,必须有人牺牲,来为他们的罪担负刑罚。耶稣,这位神,来到世界上,成为人的样式,将自己献上作为祭物,这是难以想象的屈尊,是我们不配得的行为。实际上,耶稣在十字架上不是死于人的怒气之下,而是死于神的怒气之下。耶稣的死不是出于罗马人和犹太人的计划,而是出于神命定的计划,神在创立世界以先就预定了。耶稣承受了神的怒气,并且为罪人承受了与神隔绝之痛苦,如此,让罪人能够相信神。基督将自己如同祭牲般的牺牲,是神所满意的祭牲。这是耶稣到世上来的原因,他要献上自己为祭物,买赎神的选民和他自己的新妇。
请翻开圣经,以赛亚书53章。我们要谈论基督的牺牲,这是很好的开始。以赛亚书53:4。这是旧约圣经提到耶稣代替罪人而死的经典段落。以赛亚得到启示写下耶稣代替罪人而死的经文。从第4节开始,以赛亚这样写道:「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这就是说耶稣真的是为我们的罪被神惩罚。
以赛亚书53:5-7节说:「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请回到第4节:「我们的忧患,我们的痛苦。」第5节:「我们的过犯,我们的罪孽,我们得平安。」第6节:「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这里一直说我们的,我们的,我们的,我们的,我们,我们,我们,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呢?耶稣承担了谁的罪?谁的过犯?耶稣为谁的罪孽被压伤?耶稣医治了谁的鞭伤?谁的罪孽都归在耶稣身上?
请看第10节:「耶和华却定意将他压伤。」这是多么令人惊异的宣告。因为神本质上是救主,神从拯救罪人中得到满足,这意味着神喜悦自己的儿子牺牲来拯救罪人。「耶和华却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换句话说,耶稣被压伤,受痛苦,他成为赎罪祭,好让自己能看到他的后裔。第11节说:「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神就心满意足,基督也心满意足,因为从这里面会产生他的后裔和子孙。
然后第11节末尾说:「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这是指弥赛亚,「得称为义;并且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第12节末尾说:「他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问题是,许多人是指谁?一定是指后裔,是那些从赎罪祭中生出来的人,因为那正是神所喜悦的,也是使基督心满意足的。
新约提摩太前书1:15告诉我们,主耶稣来到世上拯救罪人。这是保罗说的,这是保罗自己的见证:「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是伟大的事业。神是一位福音布道者,神是一位救主。基督是神的显现,他做救赎的工作。基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基督授权给他所拯救的人继续做救赎的工作。根据大使命,我们要到世界各地去,传扬福音。我们要使万民做神的门徒,给他们受洗,教导他们遵守基督命令要他们遵守的事情,那样主就常与我们同在。我们是基督的使者,邀请人来与神和好。我们是被救赎,来参与这伟大的福音事业。
根据使徒行传1:8的记载,耶稣离开这世界前,曾经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这是耶稣在世界上的最后嘱咐。「我的父神是救主,我也是救主,你们要继续传扬救赎的荣耀福音,直到地极。」
因此我们在这里。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教会里其他的事物都是排在第三位。其他事情都没有那么重要,不能超越大使命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一直教导神主权拣选的教义,完全无能力和拣选论,以及救赎程度的教义。传讲这些教义是我们的使命,是教会存在的原因。
在天堂里我们会更好地敬拜,会更好地服事主,会更加彼此相爱。事实上,在天堂里我们会把这一切做得完美。但是有一件事我们在天堂里不会做的,就是向失丧的人传福音。他们不会在那里。神藉着先知耶利米流泪,耶稣为着在耶路撒冷失丧的人留泪,他呼唤我们要为那些不知悔改的人哀哭,并出去继续为结出宝贵的种子流泪。
神为那些不知悔改的人流泪。神为那些不相信的人流泪。神对恶者的死亡一点也不感到喜悦。神向全世界的罪人发出正当且真诚的呼召。这个呼召一方面是从圣经发出,另一方面是从信徒口中发出,他们向世人传扬福音信息,呼召罪人前来、相信并且得救。
这个传福音的命令说明为什么教会要存在于世界上。传福音是我们存在的原因,我们要向世人传扬救恩,和好、饶恕和天堂的福音。我们要去请人来领受救赎。我留意到诗篇126:5所强调的:我们带着眼泪出去,撒下救赎真理的种子,然后欢呼收割信心的果子。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提摩太前书2章教导我们要为所有人的得救祷告,树立敬虔的榜样,生活如同明光照耀,使人们可以看见基督在我们里面的大能,而被吸引归向他。圣经教导我们,如果我们呼叫基督的圣名,那么我们就应该像他。圣经教导我们,要去宣扬福音,并且绝不以基督的福音为耻,因为是神的大能使人得到救赎。圣经教导我们,要向犹太人和希腊人宣扬福音。这是合理的邀请,真诚的邀请。世界上每一位罪人都有责任回应这个邀请。
神赐给每一个人管家的职分。那个职分可能是写在他心中的一条律法,那个职分可能是要他以理性去环顾周围的受造物,而让他被带领去认识神。如果他谦卑地跟从神的托付,他会发现真理对他敞开。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责,没有人有借口。我们领受了使命要将福音传扬到地极。但是,我们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悔改,这是事实。
现在已经有很多灵魂离开这个世界,已经离开神的同在,承受永恒的痛苦。这个事实是无法逃避的。我们活着的每一天,他们都要备受折磨。数以千万计的人死亡。有一个永恒的地狱,那里将不断地挤满罪人,直到救赎历史结束。
这些罪人忽视良心的谴责,忽视铭刻在他们心中的律法;这些罪人忽视神放在他们里面的是非之心,他们忽视所听见的真理,所阅读的圣经,所传给他们的福音;这些罪人拒绝神的恩典和美善,他们拒绝悔改。他们最终都会下到地狱去。如果他们在地狱里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们也不会那样做。这些罪人对神没有任何兴趣,现在也一样。
我们被呼召来完成一个世界性的任务,而罪人要根据他们接受到信息的那个程度来回应。不是每一个人在地狱里的惩罚都是相同的。那个惩罚会根据所认识的真理多寡来决定,因此真理是危险的。你知道的真理越多,你就越应受责备,你就越该愧疚,你的刑罚也应该越重。
我们不应该对此感到惊讶。请看以赛亚书第6章。这里记载神向先知以赛亚发出呼召。以赛亚书6:8,主问了一个问题:「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神的子民陷入困境中,正面对极大的危险。前一章,第5章描述了神子民所犯的罪,并且预言审判就要临到,严厉和毁灭性的审判就要来临。这是在第5章章底提到的。神需要使者去警告,去呼吁他的子民在审判来临之前悔改。所以神发出的问题是:「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们」是指三位一体的神。
以赛亚回应:「我在这里,请差遣我!」「我去!」当然这应该是每个信徒的回应。「我应该差遣谁去向堕落的世界宣告审判将临呢?」「我会去。」然后就是异乎寻常的陈述。主说:「去吧,去告诉这些百姓。你去告诉他们关于审判,关于恩典、饶恕和怜悯。告诉他们要从罪中悔改回转。你去吧,去告诉他们。」然后经文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
顺便说一下,这段经文在新约中一再被重复引用,因为这是对一个固执不愿意相信神的社会,尤其是以色列的典型描述。神对以赛亚说:「要知道,他们会听到,却不明白。他们要看见,但是不懂。他们要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他们不会理解,不会回转,不会悔改,不会被医治。你去的时候要知道这些。」
昨天读到这样的话:「今天世界上有很多人正在回转归向基督。」真的吗?在哪里?我肯定错过了。然后,以赛亚在第11节问了正确的问题:「我就说:『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我的意思是,我应该要做多久呢?是大概几个星期吗?不是,要持续地做,「直到城邑荒凉,无人居住,房屋空闲无人,地土极其荒凉。并且耶和华将人迁到远方,在这境内撇下的地土很多。」只要一直做到城邑荒凉。直到无人继续做了,只要一直传扬。
你说:「等一下。这看起来很徒劳。」不是的,第13节是关键:「境内剩下的人若还有十分之一,……」。这就是旧约希伯来语中最纠缠的。简单说,主说有十分之一剩下的人,这就是我们称为「余剩的教义」。有十分之一的人,有一个树墩子。
在第13节末尾说:「树墩子却仍存留。这圣洁的种类在国中也是如此。」有这么一群人,有余剩之民,有圣洁的种类。这是弥赛亚在以赛亚书53章中看到的相同种子,神可以看到祂的种类和祂的灵魂就满足了。你认为神对谁被拯救也不清楚吗?当然不是。神知道。神知道人数很少,神知道会有余民剩下,神知道只会有一部分人,就是圣灵的种类。「圣洁」这个词的意思是「分别出来」。
所以我们要像以赛亚那样出去。我们要带着福音去到世人当中,知道大多数人是不会相信。我们可能非常灰心地说:「我要做到几时呢?」主会说:「只管一直做,因为已经有被预备的圣洁的种类。」他们是神分别出来的,他们是神拣选的。他们听到福音后,愿意悔改和相信。
你记得使徒行传13:48节吗?「外邦人听见这话,就欢喜了,赞美神的道;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凡预定永生的人都信了。是有余剩之民存在,有被预定得永生的人会接受福音。
在使徒行传18章记载,主耶稣在异象中向保罗显现。主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 ,因为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这些百姓当时还没有悔改。你去到那里,你要在那里传讲福音,因为我有圣洁的种类在那里。这些百姓只是在等待着听到福音。
所以谁会相信呢?谁会相信我们的报告呢?以赛亚这样说。当我们宣讲福音的时候,谁会被拯救呢?所有的人都应该负责任,这个邀请是合理的,但是谁会被拯救呢?这就带领我们进到实际救赎的教义,或者确定的救赎,或者特定的救赎,或者特殊的救赎,所指的都是同一个教义。
当我们问谁会相信和被拯救这个问题时,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刚好讲完了「完全无能力和不情愿的教义」,有时候称之为「完全堕落的教义」。这是圣经里的教导:那个教义是说没有罪人可以靠着自己来寻求神,对吧?没有罪人可以靠着自己的意志来追求真理、公义、也不会靠自己的意愿与神和好并获得救赎。罪人不会这样做,因为他做不到。他的情况如同死在罪中,因此他无能为力。所以,唯一能来的,是神已经赐下生命、光明、悟性、悔改和信心给他们的人。我们从之前的讲座中也学习到,神赐予他们这些东西的人,是神已经拣选要赐给他们的人。神拣选了他会拯救的人,神拯救那些他拣选的人。
很清楚的是,救赎来自于神。按照以赛亚书53章所说,得救者是神圣洁的种类,神圣洁的后裔,是神所认定的子民。他们的救赎没有与他们的意志分开,但是当他们的意志被神的大能改变时,就与他们的意志吻合。所以,就引起这个问题:基督为谁舍命?基督为谁而死呢?
像我们上一次说的,教会里大多数人认为耶稣为每一个人潜在地死亡,没有一个是实际地,对吧?耶稣只是为每一个人潜在地死了,如果你想要的就接受,不想要就对你没用。所以耶稣是为每一个人潜在地死了,不是实际性的死了。所以救赎的实际性取决于罪人是否决定要实现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如果罪人永不相信,如果罪人选择永不接受基督,那么基督为他的死仍是未实现的潜在事件。
所以,对于相信的人来说,基督的救赎作用是有限制的。基督的救赎作用是有限制的。他们喜欢说他们不相信有限制的救赎,他们相信没有限制的救赎。这不是真实的。他们相信的救赎在能力上是有限制的,在作用上是有限制的,其影响力仅限于罪人的意志。这是非常有限制性的救赎。他们相信救赎的范围是没有限制的,认为救赎是针对全人类,但是其作用确实非常限制的。
圣经的教导恰恰相反。救赎范围是有限制的,只针对那些神所拣选和拯救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说,救赎作用和能力是没有限制的。那么这对所有人来说,就不是潜在的救赎,对很多人来说是实际的救赎。谁是我们的,我们的,我们,我们,许多人,基督为许多人受死,基督到底为谁担了罪的审判?就是那些圣洁的种类和后裔,是天父拣选的人,是圣子的新妇。
你看,这就改变了一切。如果你相信这世界好像有一种潜在的救赎,你只需要说服罪人接受,好好利用它,那么传福音的方式将会完全不一样。传福音就会成为改变罪人的意志,来让他实现这唯一潜在的救赎。
那要把救赎归功于谁呢?这听起来不像是荣耀神的方式。这个想法是在说耶稣的救赎范围没有限制,但是其作用相当受限制。事实上,这根本不足够来拯救你。这太令人惊讶了吧?在那样的神学概念下,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为你的罪承担刑罚,这些都不足以拯救你。
你必须做点什么来成就救赎,在我听起来,感觉就是靠着行为得救赎。但是,当罪人完全没有能力也不情愿这样做时,他应该怎样完成这件事呢?罪人死在过犯罪孽中,被撒但蒙蔽了心眼。所以我们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被拯救。救赎本身是有限制的,它的范围是有限制的,那么问题是谁限制了救赎?是谁限制了救赎?是神。
我知道有时候这个信息有点难以消化。但是神确实这么做了。地狱是存在的,而且世界上大多数人最终的归宿就是去那里。这就是事实。真正艰难的教义,其实是永恒惩罚的教义。如果没有地狱存在,我们也不需要争论这些问题,这些只会成为学术问题。但是,神却在创立世界之先,就决定了他会拯救和拣选的人。
我就是无法接受耶稣最后在十字架上抬头说,「已经开始了。」什么?「救赎是潜在的。」这不是耶稣所说的,对吧?基督的死是平息神对特定选民的义怒所付上的完全赎价吗?还是只是对无名的人的潜在救赎?不是对无名的人的实际救赎,而是对每一个人的潜在救赎。
让我们来看圣经,我们需要思想一些词语。首先,我们来谈谈「世界」这个词。
圣经经常提到「世界」。当我们听到「世界」这个词,我们认为是指在世上存在的每一个人。这是不符合圣经的。约翰福音1:9说:「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生在世上的人是什么意思?那意思是耶稣来到世上每一个人的跟前吗?不是,耶稣只是来到人类的领域里。他在世界里,也是在人类的领域里。约翰福音1:10说:「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世界」只是描述人类的一个词,或者说被创造的世界。耶稣在世界上。他是神取了人的样式来到世界。「世界」这个词里不包括这个星球上每一个独立个体,只是指创造的秩序,只是指人类而已。
所以在这里你看到「世界」这个词是有限定的。约翰福音1:29说:「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现在我们需要马上来限定「世人」这个词。在英文圣经中,「世界」与「世人」同样是world这个字。如果神的羔羊除去了「世人」罪孽的话,那么每一个人都会得救了。所有人的罪都被除去了。所以我们马上得限定「世人」这个词。如何来限定呢?神来到了人类的领域,进入他所创造的世界,来到世人中间除去罪孽。当然,在未来新天新地的时候,一切的罪孽将被完全除去。
但是你会注意到这很明显是受限制的。耶稣没有除去每一个人的罪。回到第11节:「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第12-13节:「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所以「除去世人的罪孽」是指那些相信他的人。只有这些信徒才有权利被饶恕和成为神的儿女。所以「世界」只是对人类和创造顺序的通用术语,这是必须被限定的。
在约翰福音3:16,再次说到,「神爱世人。」「神爱世人。」这意味着人类。「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所以你马上就知道「世人」是一个被限定的词。如果不限定,我们就都成为普救论者,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会得救。我们却知道这不是真的,因为圣经对审判讲得很清楚。
约翰福音3章讲的是神爱世人。神爱来自各个部落,各个语言和各个国家的人。神根据普遍的恩典,福音的传讲以及怜悯,向世人展示他的爱。但是神对世人救赎的爱是有一定限制的,只是针对相信的人。「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约翰福音4:42,再一次说到了相同的事情。「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这里没有说神是世人的潜在救主,神是世人的救主,世人的救主没有被限定,所以世人必须被限定,因为你不能限定「救主」这个词。
耶稣是潜在的救主。你是在尝试保护世界的普遍概念,但是最后你却限制了救主本身。这就在愿意之外了,对吧?要么你限制了基督救赎工作的作用,要么你限制救赎的范围,反正是两者之一。
耶稣在这种意义上是世人的救赎主:他是这世界上唯一的救赎主。这个世界没有其他的救赎主。最重要的是在整个约翰福音中,每当你读到,「世人的救主」,「神爱世人」,「他在世上」等等之类的话,记住约翰是在跟犹太人反对外邦人的种族主义说话。说弥赛亚是全世界的救主,这个概念是外来的,是一个革命性的概念。
约翰福音6:33是同样的强调。「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给世界的。世界的哪部分呢?第35节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无论你来自世界上哪个国家,只要你来到基督面前并相信他,你就会有新生命。耶稣是世人的救主。约翰一书4:14也有一样的内容,表明救赎不是限于犹太人。
但是救赎是有限制的。总是限于那些相信的人。我们刚读到的约翰福音6:33,还有紧接着的6:51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神将自己的生命赐给世界,但是是指世界上的谁呢?同一节就说到了:「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
所以只有相信的,只有相信的才有资格。整个约翰福音都是这样讲。约翰福音12:47-48,再一次说到是有限定的。「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很明显地,这不是在说神要拯救每一个活过的人。但是,这确实在说,神不按这世界的种族、肤色或性别来施行他的救赎,总之就是人类。
请看约翰福音14:22。这是另外一个对世人限定的描述。约翰福音14:22说到犹大。经文说:「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问耶稣说:『主啊,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你觉得犹大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犹大说「你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是什么意思?犹大当然不是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而是指这个小圈子以外的更广阔的世界,整个人类的领域,普罗大众,这是他的意思。
耶稣甚至明白了对于「世界」这个词的自身限制。请看约翰福音17章,很重要。约翰福音17章。耶稣正在祷告,第6节说:「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为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祷告。「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然后去到第9节:「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那里说耶稣不为世人祈求,而为那些神从世上赐给他的人祈求。再一次,你必须限定,耶稣自己都已经做出了限制。
在约翰福音17:15,耶稣为属自己的人祈求,说:「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耶稣明白世界就是人类和他们的罪。在第16节耶稣说:「他们不属世界。」第18节:「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但是「我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不为世人祈求。」耶稣甚至知道对于「世界」这个词的限定用法,只是普遍的,不只是以色列人,而是涵盖所有种族和语言。「世界」总是被限定的。没有一个情况我们可以武断地说世人就是指活着的每一个人。
事实上,法利赛人越来越关注耶稣的言行,所以在约翰福音12:19说:「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他去了。』」你觉得法利赛人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每一个活过的人吗?不是,是有限定的。路加福音9:25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有限定的,没有人会赚得全世界。
所以我们在文中所理解的是,「世界」这个词只是让我们超越犹太主义的狭窄心胸、小气和种族歧视,从而知道救赎的范围是扩展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时间和所有国家。保罗在罗马书11:15说到以色列人拒绝福音,使世界有与神和解的机会。保罗从来就没有一刻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会与神和好。保罗的意思是由于以色列人拒绝福音,所以他们被置诸一旁,教会被接上来,教会是由犹太人和外邦人组成。
犹太人很难接受这一点。因此使徒要告诉犹太人主在外邦人中所做的工作来震撼他们。你记得使徒行传这卷书吗?使徒行传10章说道「彼得还说这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礼、和彼得同来的信徒,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这就是乡土观念的一部分。
福音从来就不是打算只给以色列人的。使徒行传15:6和接下来说的就是一样的内容。我们可以从第7节继续看。「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神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知道人心的神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又藉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福音从犹太教中扩展到所有语言、部落、人种和国家,这是犹太人很难接受的观念。
所以我们来看「世界」或「世人」这个词语,我们必须限定它。还有两处经文需要我们关注。约翰一书2:1说:「那义者耶稣基督」。第2节说:「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那是在说什么呢?就是「他不仅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样说有非常强烈的犹太人背景。「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这是约翰强调的重点,也是他们在使徒行传所说的观点,是保罗在罗马书11章说的观点:福音不只是限于犹太人。
顺便提一下,挽回祭是一个很强烈的词,意思是实际满足神的义怒。那不是潜在的,而是真实的词。它可以被翻译成「被和解」或者「心满意足」。耶稣本身就是满足,就是和解。耶稣挽回了神,使神满意,使神对我们的怒气得到平息。但是不只是我们的罪,而是普天下人的罪。这就是说,除了这位作挽回祭的,其他国家没有任何给人作挽回祭的。
如果这意味着耶稣真的是每个活过的人的满足,那么这个词就不可能是任何潜在的意思。这个词必须是实际的意思,因为那是满足。神因着这样代替他们的牺牲而满足,没有剩下的。耶稣的死是一个满足。耶稣是救赎日的牺牲羔羊,那被洒在神面前的血是真的满足。挽回祭是一个很强烈的词,不可能有任何潜在的意思,因为挽回祭意味着永远除去了神的愤怒。不仅是对我们的愤怒,而是任何一个外邦人,或者任何相信的人。
哥林多后书5:19说:「这就是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你再一次说,「好吧,与世人和好。他不是与世人和好了吗?」世人是什么意思呢?还是要被限定。不然就像我说的,最后就会成为普救论者。你对那些去到地狱的人怎么解释?神叫世人与自己和好。这是什么意思呢?哥林多后书5:19继续说:「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这不是潜在的东西,而是实际的。
神与人和好,神并不是让和好变得有可能,也不是移开障碍,以便和好。神不是在做十分之八的教义,最后告诉罪人再多走两步。神是在基督里与世人和好,就是藉着基督的死,不将世人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不将你的过犯归到你身上的意思是说,耶稣完全担当了你的过犯,你再也不受任何咒诅。
这不是潜在的救赎,这是实际的救赎。无论是哪一位世人,他的过犯都不归到他身上了。正如第17节说的,他们都是基督里的新造的人。第21节说:「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替谁?那些与神和好的,好叫我们可能在基督里成为神的义。
圣经里没有潜在救赎这回事。那只是简单地意味着没有种族限制或者人种限制。这些所有讲世人的章节都是有限定的。只是在说人类,人类的世界和领域,而不是说每一个活过的独立个体。你知道其实我们已经相信这个很久了。基督没有完全还清我们的罪债,他没有和解,没有完全满足神,或者神再也不计较我们的过犯。如果这是真的,那就是实际的救赎,也不会有地狱,因为没有任何的刑罚。那么神会成为什么样的神?不是公平而是—不公平的神。
好吧,你又说:「圣经说了『众人』。」我知道圣经说了「众人」,是的。让我们看一些关于「众人」的经文。
罗马书5:18说:「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这是另一处重要的经文。「因一次的过犯」是指亚当。那也的确影响了每一个人。「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如果你在这里不小心的话,会做出错误的推论,说:「既然每个人都被亚当的罪影响,成为罪人,那么每个人都会被基督的义所影响,成为义人。」这不是真实的。
这里只提出一个例证。保罗在讲基督所做的工作影响,以及基督的工作如何成为所有相信者的救赎。读者脑海中会问:「一个人的行为怎么能有这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怎么能有这么广泛的意义?」保罗只是在做一个对比。「因一个人的罪,每一个人都死了。每一个死的人都死了。因一个人的义,每一个成为义的人就成为义了。」
保罗甚至改变了第19节的用语:「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这一节里的「众人」在英文圣经中是「多人」的意思。我认为保罗加上这句话是为了不让我们对第18节有错误的理解,误以为每个人都会得救。保罗是在说,「我们用『多人』这个词,避免弄混。我们只是在描述一个人所做的工作,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所有人。」「众人」就是这样运用在适当的意义上,在上下文中已经被限定了。
罗马书8:32又提到「众人」。经文说:「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谁是这里的「众人」呢?基督为我们众人舍命了。有人会说:「神将耶稣赐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那不是保罗在这里讲的意思。那是保罗的「我们」的意思吗?
让我们回到第31节:「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这里的「我们」是指谁?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吗?神要帮助世界上每一个人吗?我们有一个限定的「我们」。谁是神若帮助的「我们」呢?我来告诉你是谁。第29节说:「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第30节说:「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第31节:「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神若帮助的「我们」就是那些预先定下,召来,称为义和得荣耀的「我们」。换一种方式说,第33节说:「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是神所拣选的人,我们才是众人。
哥林多后书5:14。这里的语言非常像罗马书5章,这样好作比较。哥林多后书5:14-15节说:「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这里的「众人」是被限定了,我们小心看下去。
「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人们说:「哦,一人替众人死。基督替全世界死了,就是每一个人在世界上的人。」基督为所有人死了?不是。「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基督为死了的众人而死。那是什么意思?当你来到基督面前,你记得你死了,对吗?「我与基督 - 」什么?「 - 一同钉在十字架上。」在基督里你死了。所以「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基督为那些死在他里面的而死。第15节说:「一人既替众人死」,谁是这些众人呢?「活着的人。」基督为那些在他里面死而复活的人而死。基督是为了他们「死而复活」。第15节最后说:「替他们」。替他们。
我们还可以看「多人」这个词。这个词有一些很有趣的用法,你也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多人」的经文。我们已经在罗马书5章中看到一个,所以你可以作比较,说主没有为众人死,而是为多人死。这是得出相同的结论的另一种方式,「众人」是从广义上讲,「多人」是指不是每一个人。
希伯来书9章说:「像这样,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基督被献上,来担当多人的罪。除了理解这些词在文中是怎样被限定的,你不想过多地使用这些词。
马太福音20:28说:「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作多人」。谁是这「多人」?就是所有愿意相信耶稣的人。耶稣基督实际上是一个赎价。基督实际上是一个满足。基督实际上提供了赎罪。基督实际上为了相信的人成就了救赎。
用天使的语言来描述,是这样说的。天使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圣经没有教导过潜在的救赎。耶稣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这是耶稣来到世界要成就的事。这是耶稣对百姓的真实救赎。
约翰福音10:11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我认识我自己的羊。第14-15节说:「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并且我为羊舍命。」约翰福音11:50这么说:「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这是该亚法说的话。约翰福音11:51-52继续说:「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多么令人震撼的陈述啊。你明白了吗?耶稣死了。耶稣不仅是为犹太人死,并且要将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这些就是耶稣为他们受死的人。
请看以弗所书5:25-27:「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基督为自己的新妇,就是教会付上了赎价。基督拯救了他的新妇。这不是对某个特定的人的拯救,而是对他自己教会的救赎。
这是一个特定的救赎。神在创立世界之先就拣选了我们。神预先选定了我们。以弗所书1:7说:「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我特别爱这一节,以弗所书1:14说:「直等到神之民被赎」。「神之民被赎」。就是属于神自己的子民被救赎。提多书2:13说:我们「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谁是那些人呢?就是神在创立世界之先所拣选的,并且赐给他儿子作为新妇的人。
彼得在彼得前书2:24说:「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得前书3:18说:「因基督也曾以此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基督死不是为了有可能把人带到神面前,他死实际上就是把我们带到神面前。他死了是为了满足神。基督死是为了拯救圣洁的种类和后裔。
我们再看一处经文。希伯来书10:29是澄清和说明。希伯来书10:29说:「何况人践踏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有些人会说:「慢着!那里说有些人会被惩罚,有些人践踏了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这里不是讲罪人成圣,而是论到基督,「使他成圣」。「何况人践踏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
有人可以拿出彼得后书2:1说:「等一下,有假先知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当然,这里是有点讽刺,他们宣称自己是真信徒,是真师傅。他们渗透进教会,掩饰自己假师傅的身份,彼得说:「连买你们的主也不承认。」我们知道主没有为那些该死的异端献上赎价。
我们来总结—基督的死是真实的,真正满足神的公义要求。基督的死是真实的赎价和完全实际的救赎,而非潜在的,是藉着基督来还清给神,代替所有那些相信的人,因为这些人是被神的大能所拣选和救赎的。基督的死就是代替神所拣选的人确切的、特定的、具体的和实际的救赎,因着神的主权范围被限制,但是其作用是不受限制的。对于所给予的人来说,救赎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是完全有效的。
这是神的工作。是基督完成的救赎工作,而不是让救赎成为可能,最后由罪人自己成就。基督为所有神所召来和称义的人献上救赎。罪人自己不能限制救赎,神可以。耶稣是真的是为了所有相信的人完全承担了刑罚。
这对你意味着什么呢?首先,你应该欢喜,因为耶稣诚然担当了你的罪。你不需要自己来激活救赎。你是神恩典的战利品。第二,出去欢喜地对失丧的人传福音,知道外面有圣洁的种类,因为基督已经为他们的罪死了。能成为神的器皿来向他们传福音,是我们的喜乐和荣誉。
天父啊,我们向你献上感谢,愿我们都能因伟大的救赎而欢喜快乐,祷告奉耶稣的名祈求。阿们。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