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翻开圣经,看《以弗所书》第四章。现在,我们已来到这篇书信的第二部分。这是保罗写给小亚细亚教会的书信,而以弗所是其中的一间教会。而我们把这一段经文命名为:我们崇高地位的谦卑之行。我们首先要花一些时间来探讨前六节经文;这段经文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影响力。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加入某个社会或机构时,他就有义务在行事为人上跟从那社会的标准。他有义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行事上与他所在的社会的目标、意向和主力一致。这在很多方面都有实际的体现。例如,当你身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并选择在那国家居住,你就有义务遵守这国家的原则、标准和法律。另外,如果你被聘请在某间机构上班,不论那机构是什么,是商业也好,学校也罢,不论你在哪里做什么,你都必须调试自己,根据那机构的标准、目标、原则等行事。即便是黑社会、异端组织、体育团队或商业机构等等,这也是如此。无论是哪里,只要是在人类的社会里面,我们都有某些原则是必须忠心持守的。
而若你不愿意合作,又或者你不跟从那机构的惯例,你就会在其中失去你的地位。若一个人没法成为那社会所需要的,无法达成机构的目标和意向,他反而会成为一个阻拦而因被淘汰。若你视自己为某个机构的一份子,但又无法达到机构所设的目标,无法随从他们的操作标准,那么你就会被淘汰。这就是社会运行的方式,是很普遍的。
同步跟随,是人类社会和心态的一部分。我们所在的机构强制要求我们必须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领域里与它们一致,否则就会被淘汰。而如今,人们已经为此如此地被辖制了。为了要同步跟随,他们甚至能做出让我们极为惊讶的事;有些甚至成为所谓的“机构人”,就是无论机构叫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会服从,赴汤蹈火,为要使自己能够爬上阶层阶梯。这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喜欢随之而来的归属感,因为这是我们被接纳的一种方式。我们从小就很喜欢套上制服,都想成为团队的一份子。这就是人性欲望的一部分,我们都想在某种程度上被接纳,有归属,而这可以变成一个非常恐怖的枷锁。
这欲望其实可以变成一个很负面的捆绑;在《约翰福音》9 章,我们就能看见一个例子。主耶稣基督在这篇章里行了一个美妙的神迹,祂医治了一个生来是瞎眼的人;这乃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行的。祂行了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这人生来就是瞎眼的,而耶稣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叫他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瞎子确实去洗了,回头就看见了;这是个非常美妙的神迹。当然,接着的,是首领们开始着手察看这神迹。实际上,当不信之人考察神迹的时候,这是挺悲哀的,因为他们必不会有正确的结论。这些法利赛人对基督所做的事起了很大的敌意。当然,首先,他们就去找瞎子的父母来查明他们已经知道的事。而当我们来到22 节时,我们看到这句:“他父母说这话,是怕犹太人。”他们说了什么呢?回到21 节:“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他自己必能说。”换言之,他们不愿意承认任何关于他们儿子如何被医治的事,不愿意讨论他是如何被医治的,不愿意给予耶稣基督任何功劳,不愿意把荣耀归于上帝。他们根本不愿意插入这件事情当中。而原因在于他们怕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已经商议好了,若有人承认祂是基督,他就会被赶出会堂。他们是如此持守于要被社会接纳的欲望,以致不肯承认他们自己宝贝儿子的视力是来自主耶稣基督,害怕他们会为此而失去他们的社会地位。这确实是个枷锁,不是吗?他们不肯承认自己瞎眼儿子身上所发生的神迹的事实,害怕自己会被赶出会堂,被视为外邦人。而他们最看重的不是真理,乃是他们所归属的,所决定要被认同的社会。
所以,人可以被所归属的事情如此的被捆绑,他们甚至瞎了眼,无法看见自己应当晓得的事实,应当属于谁。如果他们真的用心思考,他们当马上站在圣子这边,就是那位使瞎眼能看见的基督。在祂那里,才有真实的力量。
接着在《约翰福音》12 章42 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同的场合。当然,主来到这世界,并成就了预言等,而42 节说:“虽然如此,官长中却有好些信他的,”但接下来是个悲剧,“只因法利赛人的缘故,就不承认,恐怕会赶出会堂。这是因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什么?)上帝的荣耀。”这里,我们又看到同一件事。他们如此委身于所选择的社会,以致他们无法悖逆其中的规则,顺从了它,叫他们的灵魂受永远的诅咒。这是不可思议的,但事实就是如此。人宁愿服从一个团体的标准,从而体现忠诚,获得认可,有了归属。这是负面的例子。
归属感在人的心中是非常强烈的;他们甚至被这身份捆绑了,能做出任何事来跟从他们的社会。他们要遵守原则,要成为必须成为的人,要被接纳。而这将导致什么呢?当我们把这行为思想带入教会当中,就会出现问题了。教会会出现无数的人前来想得祝福、权利、特权和荣誉,但他们始终不会对教会的标准作委身。
教会的准则似乎不比世界的来得有约束力,或许这是因为在世界的一切事物当中,都是撒旦在支撑着,而在教会里,撒旦想拆毁教会的一切,因此我们很难对标准贯彻始终。但你知道吗,标准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当你相信耶稣基督后,进入祂的教会,进入祂的身体,受予救恩,被赐予所有关乎信徒的权利、尊荣、特权等的时候,上帝也对你说,我要你跟从我的准则,不是吗?而新约圣经也说,若你们中间有谁不遵守这些准则的,就要被赶出去。《哥林多前书》5章里说,倘若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你们就把行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帖撒罗尼迦后书》3 章也说,凡有弟兄不按规矩而行的,不遵守从我们所受的教训,就当远离他。保罗也在《提摩太前书》6 章对提摩太说,那些丧失真理之人,你们当赶出去。这就是上帝在教会的行事作风。
祂说,倘若你不愿意服从,不要与教会合作,那你最好远离而去。实际上,主也在某些时候赶出属自己的人。那时,祂对哥林多人说,因为你们在教会的所作所为,你们中间有些人变得软弱、生病,甚至有些人死了。而在《约翰一书》5 章中,主说有至于死的罪,而主把那信徒赶出去;信徒不至于失去救恩,但从教会团契中被赶出去了,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拦阻,无助于是。
亲爱的弟兄姐妹,倘若我们参加田径队,或在商业厂等,都可以遵守如此严格的规矩;如果人可以如此惧怕被当代的犹太体系规则而被赶出会堂,叫他们定了自己的罪,并对上帝儿子的现实瞎了眼…若人可以如此对无关紧要要的事做出这种委身,你是否能想象身为基督徒的我们,该做出怎么样的委身,叫我们的行事为人是符合上帝所要求祂自己亲爱教会的呢?我想我们是应该这样做的,你呢?
我想,这就是保罗在《以弗所书》后三章所要呼吁我们做的事。
他在第一节开始这么说,而这也是事情的重点:“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换句话说,在前三章里,我们有了权利、荣誉和特权,而现在在后三章中,保罗说,这是要求。倘若你要成为上帝教会里有意义的一分子,要在祂的教会里成为有份量的人,要披上上帝的教义,要扩展国度;倘若你真的相信这一切真理,那么以下是对你行事为人的要求。
而当你我进入了耶稣基督的教会,进入了基督的身体;当我在那一天凭着信心信靠了主耶稣基督,而祂成为我的救主,我与祂的国度有份,成为祂家族的一份子,成为那葡萄树其中所施展的一支枝子;当我成为祂的一部分时,我也当行事相称。上帝已经赐予我权利、特权和荣誉,使我有无可测透的丰富。祂所赐予我的丰富并不是出于祂的恩典,乃是按照祂丰富的恩典所赐下的。祂赐福予我,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
祂为了我的益处命定了我的将来,而在来世,祂将祂的恩典和慈爱倾倒在所有信靠祂的人身上。上帝已经为我成就了这一切。而现在在第四章中,出现了一个“既然”,那么我就必须回头说,基于袮给我这样的应许,那么袮对我的要求是什么呢?使徒保罗清清楚楚的表明:你的行事为人当与蒙召的恩相称!这就是你的身份,你应当行事相称,活出那标准!
主要求我们行事为人当像祂身子的肢体一样;祂要求我们对着祂所设的目标前行,要求我们设立祂所设的标准,与祂有一样的志向。《彼得前书》2 章15 节说:“因为上帝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换言之,我们应该以自己的行为来堵住批评之人的口。因此,当基督徒不在行事上与所蒙的召相称,这是很可悲的。
当我还年轻,在神学院的时候,有个导师对我说:“整个基督徒的生命旅程,就仅是成为你身份中的人。这是你的身份,所以你应当这样行。”他说的是正确的,我们要活出自己的身份。
在基督的身子里,上帝要求一致性。然而,这不是出于惧怕而服从条例和规矩,也不是出于律法主义的骄傲而遵守条例和规矩;这乃是出于对耶稣基督的深切爱意而持守的义。然而,要求还是服从,就是我要做上帝要我做的事。因着上帝为我所做的一切,我要成为祂要我成为的人,因此我要行事相称,我要成为一个值得起的孩子。信徒称自己为上帝的孩子,加入上帝的家,也属天上的父,而这在某个层面上说明了我们当如何行事。倘若我是爸爸的孩子,那我就要荣耀爸爸。若我们不能活出那样的身份,那实在是对我们的委身一场悲惨的失败。
在《腓立比书》1 章27 节中,保罗这么形容:“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看到吗,这也就是说,你的行为应当与福音相称;福音中荣耀的事实强制要求我们也要过一个被荣耀的生活。
这正是《以弗所书》4 章的主题。前三章是位置上的真理,也就是上帝赐予我们的资源和丰富,以及祂所为我们成就的事;我们在前几回都已经讨论这一切了。这些实在是令人惊叹又不可思议的事 – 祂竟然赐予我们上天各样属灵的福气,在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叫我们是圣洁、无瑕疵的,又因爱我们,按着祂的旨意拣选我们,叫我们作祂的儿子。上帝创造了我们,使祂荣耀得着称赞,并借着祂儿子的名分接纳我们。祂赐予我们救赎、宽恕、智慧和聪明,并启示给我们祂旨意中的奥秘。祂在将来也会高举我们,给予我们创世以前就已经规划好的基业,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上帝也已经赐下了圣灵给我们,并给予了我们复活的大能。
祂叫我们死里复活,将我们这些远离上帝的人,这些迷失的人,这些被隔离的人,在基督里成为一个新人;祂给我们启示了那伟大的奥秘,就是福音的真理,教会的真理。而为了使我们能应用这一切资源,祂更是赐下圣灵给我们,叫我们内心刚强起来,让基督内住在我们里面,使我们能被充满那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叫我们能拥有永恒的充满,就是上帝的充满。这一切的目的,是为要叫我们知道3 章20 节所记载的大力,而上帝成就这一切,为的是祂自己的荣耀。祂已经为我们成就一切了。
所以,保罗简单的、简明的、直接的说:“你们的行事为人要相称!要活出标准来!是时候受割礼,按着自己的身份生活了。”
这是一个何等奥妙的新约真理。
弟兄们,请听,第三和第四章之间的过渡并不是偶然的,这实际上是保罗典型的作风,就是从教义过渡到责任,即从原则和概念到操练,从神学到生活;这不是个偶然的连接。保罗并没说,前三章的内容我说完了,现在我要说别的事了。不,这连接是重要的,两者是无法分割的,因为责任一直是基于教义之上的。换言之,责任是出于教义的。
除非我们有原则,否则无法行事相称;除非我们有神学的基础,否则我们不能有正确的生活方式;没有训诫,就没有操练。教义和责任,就如花和茎、树干和树枝、树干和树根一样紧密的联系着。
请留意1 节中“既然”这词,我们知道这词的用意是要我们往回头看。这是一个过渡,就是基于那些事情和教义,所以这是你的责任;这一直都是保罗看待事情的方法。保罗在所有自己的书信中,都是这么做的。在他写给教会的所有书信中,都有“既然”、“所以”这些类似的词汇。
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就是《罗马书》12 章。这是一段很熟悉的经文,是我们都知道、都喜欢的经文。经文这么说:“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这里,我要你们注意一件事。保罗正在劝亭中,劝他们要献上身体当作活祭,这是保罗向他们所要求的责任;他要他们履行自己的责任。实际上,在6 节中,保罗谈到他们当体现的恩赐,然后在9 节说到他们当施展的爱。接着,他在11 节进一步说,你们不可懒惰;并在12 节说,你们要喜乐;13 节,你们要帮补圣徒的缺乏;14 节,你们要祝福逼迫你们的人。你们要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等等;这些都是很实在的事。
另外在13 章中,保罗谈到你们对掌权者当有怎么样的回应,就是当如以上帝的标准回应;第14 章,你们对软弱的弟兄当如何回应;第15 章,你们对较软弱的弟兄当如何回应,并如何执行事工;第16 章,你们当如何与事工里的人相处。这些都是实在的事,但留意,保罗进入这段内容之前,说了一句“所以”。我们需要来到12 章,才看见在《罗马书》中第一个实际的指示,教导我们要如何行事;前11 章都是教义。再次注意保罗说了什么:“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
那么上帝的慈悲又是什么?这就是保罗在前11 章中所叙述的伟大神学真理。基于这些对上帝伟大的事实,就是上帝在祂的慈悲中赐给你的,这就是你的职责;基于上帝的义,律法和行为的无能,信心救赎的大能,与上帝的和平,我们在恩典中站立,有荣耀的应许,爱的恩赐,圣灵的内住,成为了上帝的儿子,与上帝和解、联合,作基督的奴仆,从罪中搭救,从审判逃脱,能成圣、称义、得荣耀、被坚固,拥有必成就的应许……这都是基于上帝对罪人所施展的浩大慈悲。
所以,弟兄们,我劝你将身体献上。看到了吗?这一直都是这样的;职责一直都是出于对教义的回应;行为一直都是出于对训诫的回应;生命一直都是出于对神学的回应。
我之所以要你们明白这道理,是因为我要你们理解我们为什么教导教义。有人说,你给予的是那么深奥、沉重的教导,教导这些教义。听着,我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是上帝呼召我做的事,就是教导你们生命的原则,叫你们可以活出新生命。这些“所以”、“既然”都是有原因的。让我们来看《加拉太书》第5 章,我再给你们一个例子;实际上,我们可以翻开任何保罗所写的书信看到这一点。在《加拉太书》中,保罗在前四章谈论到信徒的自由,就是信徒不需受割礼,也不需遵守摩西的律法才能得救;他从礼仪律法中自由了。这并不代表上帝道德律法上的义有任何改变,但人不再需要视律法为得救的途径,他已经从中得自由了。他不需要受割礼,不需要遵守礼仪了。保罗说,我们在基督里得着自由了;这就是前四章的内容,教义很深。实际上,保罗在第4 章总结时说:“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不是使女的儿女,乃是自主妇人的儿女了。”他给予了撒拉和夏甲的寓言,然后以这伟大的句子总结:我们是自由的。这是如此美妙的事,我们余生被释放了。
我们是自由的。紧接着的,就是保罗1 节中的“所以”。我以希腊文原文的方式念给你听:“为了自由,基督释放了我们。”这就是前四章的总结:为了自由,基督释放了我们。接着:“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你看,这里的“所以”,是基于自由的教义。所以,不要归回律法主义,不要回头,再一次受挟制。然后保罗在5 章和6 章探讨了自由生活的实际样貌。
我们来看《腓立比书》2 章1 节:“所以在基督里,”我们又看到了那个“所以”。保罗在1章给予了一些非常、非常伟大的神学性真理,就是关乎基督的伟大事实,祂在生命中所成就的事,以及基督的劝勉和基督的慈爱。谈论了这一切后,他现在说:“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换言之,保罗说,如果这是我们的神学,那么弟兄们,我们的为人行事应当是这样的。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基于神学和教义的“所以”,才能活出应有的生命。
再看《歌罗西书》3 章5 节。《歌罗西书》的前两章,是整本圣经里其中最高举耶稣基督以及福音的真理的一段。在1 章的结尾中,有一句有关基督的荣耀,是无可相比的声明;唯一可以媲美的或许是《希伯来书》1 章。保罗接着在第二章继续谈论那伟大真理,就是基督如何是一切所有。除了基督以外,你不再需要任何东西。基督是一切所有,太美妙了!
然后,在第三章的开头,保罗说,你们已经与这基督一同复活了;这是何等奇妙的教义。你与基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上帝的右边,而当祂再次显现的时候,你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你是否晓得你已经升天在上了呢?你已经被赐予超乎地上的身份,是上帝天堂的子民。你是否晓得你已经升天于世了吗?你的生命已经与基督隐藏在上帝里了,接着他在5 节说:“所以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你们是否看到其中的关系呢?很清楚的,在3 章4 节以前,全都是教义、教义、教义。最后,所以,这就是你的职责。弟兄们,你们需要晓得这事,这是新约里一个不变的原则,遍满了整个经文。这是在教导生活原则的基础。
我们的行事为人必要与所蒙的召相称。我们既然知道上帝为我们成就些什么,既然知道自己的身份,既然知道了原则,所以我们行事就应当相称。《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1 节这么说:“弟兄们,我还有话说。我们靠着主耶稣求你们,劝你们,你们既然受了我们的教训,知道该怎样行,可以讨上帝的喜悦,就要照你们现在所行的,更加勉励。”你们明白吗?我们已经教导你们如何去行,现在我勉励你们去做。
由此可见,我们首先必须有教训。你不能要求一个信徒去行他不晓得的事,去活出一个他不晓得的原则,去行出他不能理解的行为。而你必须审察上帝的话,才晓得原则所在。
《箴言》告诉我们说,倘若你寻求智慧如同你寻求金和银,当你以同样的心去探索上帝的智慧,你必晓得。在《约伯记》28 章中,第一部分描述了人会如何挖掘宝藏,说他们会不惜任何代价把宝藏挖出地底。实际上约伯说:“银子有矿,炼金有方;铁从地里挖出,铜从石中熔化。人为黑暗定界限,查究幽暗阴翳的石头,直到极处。”换言之,约伯说的是,人甚至会到地底下去挖掘金子和宝藏,他们会查究幽暗阴翳的石头,直到极处;他们去探索所有的东西,为要找到银子、铁和铜。在6 节,他说到:“地中的石头有蓝宝石,并有金沙;矿中的路鸷鸟不得知道,鹰眼也未见过,狂傲的野兽未曾行过,猛烈的狮子也未曾经过。”然而,虽然如此,人还是会到那儿去寻找宝物。9 节说:“人伸手凿开坚石,倾倒山根,在磐石中凿出水道,亲眼看见各样宝物。他封闭水不得滴流,使隐藏的物显露出来。”人会不惜一切做这些事情,而约伯说,但是当他做到了这一切后,他却找不到上帝的智慧。接着,我们在《箴言》2 章中看到作者如此说:“寻找他如寻找银子,搜求他如搜求隐藏的珍宝,你就明白敬畏耶和华,得以认识上帝,因为耶和华赐人智慧。”直到你晓得上帝的智慧,直到你晓得教义的基础,你是不会知道如何去生活。你必须晓得上帝的智慧。
我们暂且回到《歌罗西书》;1 章9 节说:“因此,我们自从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地祷告祈求,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上帝的旨意。”保罗说,我要你们满心知道上帝的旨意,拥有智慧和领悟,而结果就是10 节所说的:“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我们再次看见,相称的行事是基于知识;若要在每个善行结出果子,是基于知识;能以大力刚强起来,是基于知识;感恩,也是给予知识。
因此,弟兄们,我们教导上帝的话,教导上帝话语中的原则。我不会花费时间给你们讲故事,或尝试搅动你们的情感;我只是要教导你们上帝话语中的原则,叫你们能把它活出来。我们大可以说一些圣洁的鼓励的话语,大可以上台来说笑话等等;你们的情感可以被激起,但15 分钟后,你们就会忘了所有听过的东西,脑子里没有教训可言。当牧师和教师们劝勉信徒关于职责的事,但却从不教导他们教义,那实际上是在削弱上帝的话,因为他们把教训除去了,把该有的动机取出了。
基督徒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不会随意做事。除非人晓得原因何在,否则你是很难叫他们委身于职责,你明白吗?倘若你不那么做,你仅是一个基督徒拉拉队长,尝试要他们委身做事,但他们却毫不知晓为什么要那么做。我们必须教导他们教义。
《雅各书》3 章1 节说:“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你可晓得教师们要担当的责任吗?主只会问你一句:你是否给予我的子民我的真理呢?就这样。因此,我要竭力执行事工里的责任,而这表示我必须教导你们上帝话语的教训。首先,我必须把你们聚集在一起,叫你们能聆听话语;接着,我必须说服你们,让你们明白你们应当基于话语行事;这就是上帝向我发出的呼召。我不想你们只是有表面的服从,或是因一时的激情而服从,更不想恐吓你们去服从。我认为我的责任就是给予你们上帝话语的真理,接下来的责任在于你们,是否要顺服与否。我想,如果我们把讲台转变成一个仅使人情绪化的地方,只告诉他们要做什么,却不给予他们背后的教义原理,他们只能是空壳而已,我们也失败了。容我再重申,教义是基督徒生活的关键所在。
有人说,我们只需要彼此相爱,不用把教义搞得那么大;这是个非常愚昧的话。还有人受了自由神学(liberalism)的影响,说,把教义撇在一旁吧,我们就需要爱每一个人,不用谈论教义,让我们基于爱而聚集在一起。这是个很好的想法,但就是不属圣经。
让我们来看一些经文。《以弗所书》4 章23 节说:“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倘若教会真是要复兴,就只要教导上帝的子民祂的真理,叫他们知道真理;这就是复兴的根基。事实上,复兴不在乎家具的布置,不在乎其他人为的手段,因为复兴在乎的是心志更新的人,而心志更新的人将执行上帝的工作,不论外在的架构是什么。
要注意,心志是复兴的来源;临到教会的复兴是因心志,就是思想过程。所以,在《以弗所书》1 章17 节中,使徒保罗说:“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手段,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他。”换句话说,上帝知道事情的关键在于你心里明白祂的真理。亲爱的弟兄们,我们必须晓得教训、原则,才能知道职责所在。
再看《腓立比书》1 章9 节:“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多而又多。”很多人曾引用这节经文,但他们引用得不完整,说我们要爱的多而又多,但忘了背后的教义。实际上,那经文念:“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看,我们必须有辨别的意识,必须做出判断。我们必须晓得神学和教义,否则我们的爱就不是上帝的爱。
这爱是有辨别能力,有智识,能做出判断的。
《歌罗西书》1 章10 节说:“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这就是目标,而我们如何做到呢?即,“渐渐的多知道上帝。”而当你更知道上帝,你的行事为人就对得起主;当你更知道上帝,你就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歌罗西书》3 章10 节又说:“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知道上帝,知道基督,知道祂的话语,那是关键。
彼得在他第二封书信的结尾,3 章18 节,说到:“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弟兄们,是知识;我们必须要晓得上帝的话。我们必须对它产生饥饿感,像寻找宝藏一样地寻找它,像那些不惜下到地底去,为要寻找金河银的人一样。
保罗要基督徒成为成熟、完全的人。在《歌罗西书》1 章28 节中,他说:“我们传扬他(基督),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换言之,我们要基督徒成长、成熟。接着在4 章12 节说:“有你们那里的人,作基督耶稣仆人的以巴弗问你们安。他在祷告之间,常为你们竭力地祈求,愿你们在上帝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稳。”他们要的,是成熟、完全的人。过后,《提摩太后书》3章16 节更是强调说:“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我们不能在上帝的话语之外行善事,因此,弟兄们,我们必须教导你们圣经的原则。
我认为,今天的基督教之所以会面临那么多困惑,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教会实在是无知的。我们必须晓得上帝的话,但教会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对待,并重视话语。我们都已经被捆绑在“关系主义”的思想里,错过了要点。我们时常担心要如何与彼此建立关系,却不晓得建立关系的基础是什么。
弟兄们啊,你们不能活出自己不知道的事实,对吗?你若不知道游戏规则,怎么能玩游戏呢?同样的,除非你知道上帝的标准,否则你是无法活出主耶稣基督教会框架内的生活,无法行事相称。我们必须晓得上帝的话语。
保罗,虽然他已经知道那么多,但他心里的哭叫仍是:“使我认识基督!”还记得吗?那是在《腓立比书》3 章10 节。而雅各的呼喊是:“让我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那是《雅各书》1 章21 节。彼得在《彼得前书》2 章2 节中说:“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所以,上帝的标准,是我们行为的准则。
我们现在回到《以弗所书》4 章,让我作总结:“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弟兄们啊,上帝借着圣灵,在向你发出呼召要行事相称,你明白吗?我们的行事为人当与所蒙的召相称。而当你行事相称的时候,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吗?我们来看《希伯来书》11 章,里面记载的都是信心的伟大人物;这是非常美好的。
首先第4 节,我们看到亚伯献上更美的献祭与上帝;接着是以诺,上帝如此喜悦于他,他们的相交是如此甜美的,而他一直与上帝同行,上帝也就把他接回到祂的荣耀当中;以诺从没经历死亡。接着是挪亚,他与上帝同行120 年,期间造了方舟。再来就是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和撒拉与上帝同行,行在相称的道路上,实为信心之旅。我们还看到以撒、雅各、约瑟和摩西,都是与上帝同行的,行事相称,与属世的体系对抗,行出他们所知道的事。
在31 节中我们也看到喇合,而32 节说:“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先知的事,时候就不够了。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
你想要成为这团队的一部分吗?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团队,不是吗?他们“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又有人忍受严刑,不肯苟且得释放,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
这是何等奇妙的团体啊!而我们再看下一节,38 节说,他们“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当你行事为人相称的时候,这世界甚至是不配得有你的。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