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拿你的圣经,翻到《以弗所书》5 章,我们今天要看 8-14 节。且让我先念这段经文,好让你知道背景,接着当我分享其中的思想时,让上帝的灵对你说话。
“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诚实,总要察验何为主所喜悦的事。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责备(新汉语译本:“揭露”,下同)行这事的人,因为他们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来,也是可耻的。凡事受了责备,就被光显明出来,因为一切能显明的,就是光。所以主说,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如你所知,我们正在思想新人的为人行事。《以弗所书》这书卷给我们呈现基督徒生活的样 式;前三章是关于基督徒的身份,后三章是他如何生活、如何行事、如何运作。在这 4-6 章里,保罗给我们一个清晰、简明和细心的概述,讲解我们应当如何以一个新造的人行事,也就是基督徒应当如何在世上生活。
倘若我们要概述这事,我们或许可以以两个所作出的声明作为总结。第一个是 4 章 1 节,保罗说:“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我们已经告诉你,“相称”的意思就是平衡,也就是你的生活要与你的身份平衡。倘若你在基督里是一个新造的人,那么你要这样行事为人。第二个是 5 章 1 节,保罗说:“所以你们该效法上帝”或模仿上帝。
因此,我们有基督徒生活的两个关键:行事与恩召相称和效法上帝,这也就是保罗论述的核心。倘若你行事要与你蒙召的恩相称,那么上帝如何行事,你也当如何行。当然,榜样就在 5 章 2 节中:“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基督成为我们效法的模式。
所以,我们行事要相称,要效法上帝,也就是要在我们的生活中跟随基督的样式。祂行事与祂的身份相称,祂就是我们效法上帝的模式,因此我们应当像基督。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罗马 书》8 章 29 节,在那里保罗说,信徒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效法祂儿子的模样”。我们也可以回到《哥林多后书》3 章 18 节:“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另外,《约翰一书》2 章 6 节: “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我们可以追溯到最终的目标,就是《约翰一书》3 章 2 节:“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所以,我们要像基督,那就是行事相称的实质。效法上帝的实质,就是要像耶稣基督。
这有很多层面。倘若我们要行事与蒙召的恩相称并效法上帝,倘若我们要像耶稣基督,我们就要谦卑行事。在第四章我们看到这点了,不是吗?这是合一之行,与众人行事不一样,与外邦人行事不一样;这是爱心之行,是我们上回在 5 章 2 节里所学的。今天,我们要看到这是光明之行。下一次,我们将看到这是智慧之行。但是今天,我们专注在光明中行事为人这方面。倘若我们要效法上帝,要以基督为我们生活的模式,我们就要行事相称,那么 8 节说,我们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我们就当像光明的子女生活。
“光”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是在谈论什么?这很重要。我们要行在光明中,就必须知道光的意思是什么。让我很简单地告诉你,“光”在圣经里是一个标志,是两种事情或两个层面的标志。第一,它被用于理智方面;第二,它被用于道德方面。
在理智方面,光是指真理;在道德方面,光是指圣洁。因此,一个是领受,一个是输出。真理也就是光。所以活在光中,也就是活在真理中,并活在圣洁中。一方面领受真理,一方面活出圣洁的生活。
反之,黑暗在理智方面是指无知,在道德方面是指邪恶;在整本圣经中,你都会发现这一点。在某些经文里,当祂(圣经的作者)论到光时,祂是指理智方面的知识,即真理;在其他地方,当祂论到光时,祂指的是道德行为,即圣洁。有的时候,圣经论到黑暗,那是指人的心地昏昧;还记得《以弗所书》4 章吗?其他时候,当祂论到黑暗时,祂是指黑暗的行径,道德方面的邪恶。
因此光和黑暗是真理和行为上的对照,且让我给你一个简短的例子。我们不可能细查每一处经文,因为实在有太多相关的经文,但是在《箴言》6 章 23 节里,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因为诫命是灯,法则是光。”这就是保罗所指的真理;他不是在谈行为,而是在谈真理,也就是上帝的真理。上帝的话是光,是理智方面的真理、知识。《诗篇》119 篇 105 节说:“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这是同样的概念。那里,你看到真理是光,从理智方面来的光。
在《哥林多后书》4 章那里,你也看到使徒保罗再次论述光和黑暗。他在 3 节谈到失丧的人; 在这前提之下,他在 4 节说:“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所以,光即是知识,黑暗则是被蒙蔽而看不见知识,看不见福音。6 节同样说:“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上帝,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上帝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光是知识,黑暗则是无知,缺乏知识,没有知识。
在《以弗所书》4 章我们看到保罗说,外邦人或异教徒的心地,是未重生、未得救的心地;是昏昧的、被蒙蔽的。《罗马书》同样说到:“他们…无知的心就昏暗了。”因此,光在理智方面是指知识;黑暗在理智方面是指无知,缺乏知识。
光在道德方面则是行为的表现。有的时候,光和黑暗是指圣洁和不圣洁。例如《以赛亚书》5 章 20 节就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祸哉,那些称恶为善,称善为恶…的人。”这道理是对今天的人讲的!祸哉,那些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以苦为甜,以甜为苦的人。”这里的重点是,以赛亚把“善与恶”和“光与暗”对比,而他是在谈论行为。
所以有时候,黑暗的概念与行为有关。在《罗马书》13 章,我们看到一个相关的新约例子。经文说:“黑夜已深,白昼将近,”请注意,“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何处有理智方面的暗昧,何处就有暗昧的行径。下一节说到:“荒宴醉酒,好色邪荡,争竞嫉妒。”所以一方面,我们看到理智上的暗昧,不认识上帝或祂的真理,导致道德的黑暗和黑暗的行径。另一方面,光就是认识真理,结果是活出真理。
弟兄们,身为基督徒,我们是行在光明中的。让我誊清这一点:倘若你是基督徒,你就行在光明中。让我告诉你为什么。请看《约翰一书》1 章 5 节:“上帝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
上帝是光,在祂毫无黑暗。倘若你是上帝的儿子,你就是光明之子;倘若你是光明之子,在你里面就毫无黑暗。换言之,当你被救赎时,你是彻底被救赎的,没有任何剩余的黑暗在你里面。我不相信基督徒是在黑暗中行事为人的。《约翰一书》1 章 7 节说:“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上帝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若我们把经文反过来念:“倘若我们是耶稣的血洗净一切罪的人,我们就彼此相交,就是行在光中的人。”换言之,被赦免的人是行在光中的人,这就是关键的所在。只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上帝是光,而光产生光,所以上帝的儿女就是光。《马太福音》5 章 14 节说了:“你们是世上的光。”我们在新约里,反复被称为光明之子。
《帖撒罗尼迦前书》5 章 4 节说:“弟兄们,你们却不在黑暗里,”5 节,“你们都是光明之子。”若上帝是光,而祂生了我们,我们就成为光;接着耶稣说,我们是世上的光。我们行在光中,彼此相交,我们是被洁净的人。重点就是,这是“基督徒”的定义;一个基督徒是一个行在光中的人。我们不行在黑暗中,我们已经被改变了,《歌罗西书》1 章说:“祂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那是光的国度,因为祂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什么?“黑暗里走。”我不认为这里有什么灰色地带;我认为当你得救时,你就脱离了黑暗,被带入光明中。
你说,那么当我们犯罪的时候又如何呢?当你犯罪的时候,你是行黑暗中的事,但你是在光中行这些事的,而它们是显明的,对吗?它们是显明的。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探讨这事。
《以弗所书》5 章 8 节说,我们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听着,倘若我们是光明的子女,倘若我们是白日之子,倘若上帝是我们的父,而祂是光,我们又是世上的光,我们就应当在光明中生活。你明白保罗在说什么吗?这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一个极其惊人的事实:我们是世上的光。我不相信一个基督徒能行在黑暗中,我不相信。我认为你可以行黑暗中的事,但你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行这些事,上帝会知道,而且一切都将被揭露出来。
光和暗是彻底相反的,正如信主以后和信主以前一样。光明和黑暗是终极的对照。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这么黑暗、这么需要我们发光的世界里;所以保罗说,行事为人当像光明的子女。
这是何其可悲的事:这黑暗的世界虽有光,但却仍是一个黑暗的世界。无疑的,这确实是一个黑暗的世界。《以弗所书》4 章 18 节把这世界有多黑暗的事实作个总结,而我们已经查考了,不是吗?使徒保罗说,他们心地昏昧,因自己的无知,心里刚硬,就与上帝的生命隔绝了。这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屈枉正直、经常作恶的冲动、分离和死亡的痛苦、黑暗的前途、真理被蒙蔽,以及一个无可逃避的现实:就是你无法找到现实。这确实是一个黑暗的世界,我们来到这世界里,而耶稣也来到这世界里。祂向这世界提供光,但祂也说:“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结果,世人在黑暗中越陷越深。这是一个病入膏肓却仍珍惜他的疾病之人的故事,这是一个瞎眼之人拒绝得医治的故事。
上帝召我们进入这世界,作这世界的光,照亮这黑暗的世界。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我们行事为人像光明的子女,不游手好闲行黑暗之事。我们与那些事无分。
《哥林多后书》6 章说:“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上帝的殿 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我们与那些事无分。我们是光,行事为人当像光明的子女。保罗在同一个段落中继续的说:“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上帝,得以成圣。”换 言之,我们是光,就应当活出光的样式。
你知道吗,当一个基督徒犯罪时,那是难以置信的事,因他故态复萌,又再行黑暗之事,这是何等的愚蠢啊!试这么设想吧:假设你在一个山洞里迷失了,你一直在寻找出路,但却越走越深入。那山洞是个迷宫,有许多通道。不久,你就在山洞里的某一深处,但你根本不知道你是在哪里。你害怕,心里忐忑不安。你睁着双眼,但你所能看见的,就是漆黑黑的一片。在黑暗之中,你摸索了几天,几天变成了一周,一周变成了几周。最终,你触摸到又冷又脏的墙壁,心里惊慌叠起,恐惧加增,但是突然在遥远之处,你发现了一线曙光。你一边摸索,一边往光那里走,恐怕掉入更深的坑里去。终于,那光开始裂开,成为一个出口,你尽你剩下的余力,直奔而出,结果你在阳光之下,太阳正照着你。现在,你体会到一个你从未晓得的自由,是在这恐怖遭遇之前不可能想象得到的。可是不久之后,你决定山洞里仍有一些让你享受的事物,因此你又绕着弯曲的山径进入山洞里去。愚蠢,多愚蠢啊!这正是一个要在黑暗中行事的基督徒的写照,毫无意义!
这里,保罗要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行事为人要像光明的子女,就必须知道五件事。这是我们应当知道的、很实际的五件事。第一件事:今昔不同,就是光明的子女今昔不同。这是一个很简 单且美妙的对照,8 节:“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这并不是什么非凡的事。当保罗叫我们行事当像光明的子女时,我们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他刚说我们就是光明的子女。保罗只是在说,活出你的身份来。我也曾经告诉你,基督徒的生活就是活出你是一个基督徒来,就是这样。你既是这样的一个人,就活出你的身份来。所以他说,这就是一个对照:你从前是那样,现在是这样;活出你现在的样式,而不是从前的。
这与《罗马书》6 章 16 节没有什么的差别:“岂不晓得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吗?”这既是你的身份,就把你的身份活出来。你既是这样的一个人,就这样行事为人吧。
请稍微留意 8 节:“从前你们是暗昧的。”这短句里的“是”字,是一个过去式、强调性的词语,意即从前你们曾经一度是暗昧的,但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请回到《以弗所书》2 章,还记得吗?保罗说,1 节,“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2 节,“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3 节说:“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那都是过去的事。
在 2 章 12 节,保罗说:“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上帝。”但如今,13 节,在基督耶稣里,看到吗?在《以弗所书》,多次提到“我们从前…如今却…”。顺便一提,整本新约圣经都是这样的论述:我们从前…如今却…。因此,活出你现在的样式来。实际上这可称为新约书信的论点:我们从前…,如今却…。活出你现在的样式来,这就是保罗所说的。
现在,我要你留意一件很有趣的事,在《以弗所书》5 章 8 节里:“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你是否留意到他并没说从前你们是在暗昧里?他说,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你不仅是撒但体制的受害者,你也是贡献者,看到吗?从前你是暗昧的,现在你是光。
换言之,不论我们是在什么领域里,我们也就属于那领域。看到没有?我们就是那领域的一部分,我们就是那体制的一部分。除了个人(不论是鬼魔或是人)的暗昧以外,这世界并没有邪恶的体制,因为这些人本身就是那体制。除了这些世界的光(不论是基督自己或是属基督的)以外,这世界并没有光的体制。因此,我们不单是受害者,我们也是贡献者。
“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这是唯一有光的所在,“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我们应当像光明的子女行事。不论如何,我们既然行在光中,就索性以光明的子女身份行事为人吧。
且让我再提醒你,这里的暗昧是知识和道德上的,光明亦是。这不仅是我们知道些什么,而且是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正如黑暗是我们所不知道且不去行的,光明则是我们所知道且去行的。现在让我把对比这两者的东西显示给你们看,以便从中看出它们的反差。从暗昧之人身上我们可观察到四个特征,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会很简略地谈这些特征。从前你是暗昧的,那种生命的特质是什么呢?回顾你的过去,你曾经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以往暗昧的四个特征是什么?
第一个特征,你行撒但的事。在暗昧中的人行暗昧的事是理所当然的。以往你做撒但的工作,而 11 节是论述在暗昧中所行无用的事。在暗昧中的人行暗昧的事,他们是无知的,不圣洁的;他们不认识上帝,在心和灵里没有上帝生命的迹象。所以,首先,他们行撒但的事。顺便说,倘若你读《约翰福音》8 章 44 节,那正是耶稣所说的:你这么行事,因为你出于你的父,就是魔鬼。因此,倘若你在暗昧中,你就行《路加福音》22 章 53 节所谓黑暗权势的事。撒但被称为黑暗掌权者。所以,当你在黑暗中操作,撒但就给你能力,行牠所行的事。
人很难看到这事实,邻里一般的“好人”很难看到自己是从撒但得着能力和精力的。人说,他口里并没有吐唾沫流到满身,也不像被七个魔鬼缠身的样子…。不!但是注意,这全是程度的问题;掌控着整个体制的仍然是同一位撒但,只不过是在不同的人身上使用不同的方式而已。问题是一样的,只不过程度不一样罢了,这些人都将在同一个地狱里。你看,这只是表现有所不同,他们都在行撒但的事。暗昧的人在暗昧中行事,那是黑暗无用之事,是撒但的工作。
第二个特征,他们不但行撒但的事,而且被撒但掌控着。他们被黑暗掌权者掌控,被牠主宰;这不仅是作牠的儿女,行牠的事而已。顺便一提,这是本段经文的重点:如果你是撒但的儿女,你就会行撒但的事;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女,你就会行上帝的事。他们不只是行撒但所要的事,更是被牠主宰和掌控。这是人很难理解的事。但你记得《歌罗西书》1 章说,你已脱离了黑暗的权势吗?那是一个国度,一个统治的层次;它有一个掌权者,即撒但,牠是那发号施令者。
人说,我不要成为一个基督徒,因我将会放弃我的自由。在山洞里奔跑的自由,在漆黑一片之中尝试寻找出路,那就是你的自由。但那称不上什么自由,根本不是自由。你并不因为成为基督徒而放弃你的自由,实际上你是撒但掌控下的受害者,在你生命中你没有耶稣基督的引领和指使。黑暗的权势是由黑暗之王掌管的,而牠掌管所有在暗昧中的人。
让我们从上帝的角度来考虑最后的两件事。在撒但的掌控下你行撒但的事,因此第三,这表示你是在上帝的刑罚之下,在上帝忿怒的刑罚之下。这是一个在暗昧中之人的第三个特征,上帝忿怒的刑罚临到他们身上。《罗马书》1 章说:“原来上帝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换言之,上帝的忿怒将因罪而临到,而 21 节指出它将临到那些心地昏昧的人。他们是愚昧的人,将真实变为虚谎的人,是那些故意不认识上帝的人;上帝就任凭他们行各样的不义。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在《约翰福音》12 章 35 节中,我们的主呈现自己为光,并且说你们最好还是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你们就不知道往何处去。祂在《约翰福音》12 章 36 节说,趁着有光的时候,“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祂给了他们一个信息,但是他们不信。下一节说,他们不信。接着耶稣说,这正是以赛亚所说的:“主叫他们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们眼睛看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换句话说,当你对自己说“我不相信”,上帝就判决说,你不得相信,现在你面临上帝的审判。最终这导致一个事实,就是那些在撒但权势之下行撒但之事的人,面临上帝的忿怒;最后,也就是第四,被引到一个永恒的黑暗里。这是那些人的第四个特征,他们最终的结局就是黑暗。《马太福音》8 章 12 节说:“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这就是黑暗的故事。他们行暗昧之事,在黑暗的权势之下,结果面临上帝对黑暗的审判,就是永恒的地狱,也即“外边的黑暗”。你要黑暗吗?你可以永远拥有它!
我们曾一度是那样,但请看 8 节:“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你看,这就是重点,保罗在作一个很分明的对照。顺便说,这与他的整个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他尝试把这强烈的对照显示给你看,所以他挑选了光和暗,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我们从前是暗,但如今是光。这两者有极大的差异,我们不行撒但的事,而是行上帝的事,对吗?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我们不在撒但的权势之下,而是主耶稣基督;我们不在上帝的忿怒之下,而是在成为光明国度一分子的应许之下。我们不会到一个黑暗的地方去,而是到一个光明之地,就是圣经所说的:“那城内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上帝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两者的结局是完全相反的。
那些暗昧之子在撒但的权势下行撒但的事,因而落在上帝的审判中,最终进入永恒的黑暗里。光明之子在光明之君耶稣基督之下行光明之事,成为光明国度的承受者,最终在光明的、永恒的天堂里。你看到这差异吗?保罗是在显示给你看两者是何等的对立!弟兄们请注意,他实际上是在说,倘若你是基督徒,是在光明的国度这边,那么就要以光明之子的身份生活。你看到重点的所在吗?你与另外一边的那整个权势有什相干呢?那领域已经不存在了,过去了,结束了。所以,当像光明之子一样生活,而不是像忿怒之子,悖逆之子,魔鬼之子。
第二件事:他经已谈论光明之子的对照,现在他进一步谈论特征。你说,好的,保罗,我同意你的说法,倘若我不在那国度里,我就不应该与它厮混,但是光明之子的特征是什么呢?这很简单,在 9 节他说道:“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诚实。”这很简单,不是吗?你不需要某些伟大的圣经教师帮你解开迷底。良善、公义与诚实,这都是那些行在光中之人的标志。
你说,我是一个基督徒,我的生命应该有什么特征呢?“良善、公义与诚实?”那是多吓人的啊!以往有许多人宣称是自己是在光中,现今也是一样:他们说:哦!我们是在光中,我们已经决志接受基督,我们已经重生,我们去教会已经有好多年了……;我很虔诚,我奉献很多钱给教会;自从受洗以来,我就是某个宗派的成员;哦,我还记得我因学习圣经而得过奖……。你知道吗?众人都说这么说……,我是教会的成员等等。但是你知道真正的考验是什么吗?请注意,光明之子是借着所结光明的果子而显明出来的。光明之子必须结出一些果子来。这是保罗在这里所说的。
他说,请注意,首先,光明之子所结的果子是“良善”。你知道我的看法吗?我认为这就是你如何与他人相处的一个美丽写照。希腊文有一个字 kalos,意思是善,被译为良善,就是美丽、毫无瑕疵的意思,就像你所作出的一幅美好图画或是一个美好瓷器,没有瑕疵的。接着有 chrestos 一字,意思是有用处的,比如有助于挖掘,或是把东西结合在一起。另有 agathos 一字,一个美丽的词语。你晓得它的意思吗?它是指在道德方面总的来说是高尚的;有一部词典给它这么解释:为着他人的缘故特别的活跃。这种道德的高尚不只是毫无瑕疵的,也不只是对某些事有用处;它本身就是美好的,并且与每一个接触的人都同样产生一种非常正面的、高尚的道德效果。这就是保罗在这里所用的字。
这也就是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5 章 15 节所说“常要追求良善”的意思。我认为这就是光明所结的果子之第一个要素,就是以良善与他人接触。察验你自己;倘若你是光明之子,你要行在光明中,要以光明的儿女身份行事,那么第一件事就是应当以良善对待他人。
第二呢?我想光明之子所结的果子,更着重于指向上帝方面,就是“公义”。这与你和上帝之间的关系有关。绝不可偏离上帝纯正、圣洁的道路。
第三种果子的用词是“诚实”。当我查考各样词典时,我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一个说意思是纯 正,一个说是坦诚,一个说是可靠,另一个说是信实。这一切都与我自己有关。第一,良善是对他人而言;第二,公义是对上帝而言;第三,纯正是我看我自己。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说 的就是什么。坦诚和可靠与旧生命的虚伪和假冒相反。这是上帝对我们的期望。
弟兄们请注意,保罗说,倘若我们以光明之子行事为人,就应当在对他人、对上帝、甚至在我们自己里面,结出光明的果子。你应当能察验你自己的生命,看看你自己是否真是活在光中。
正如我所说的,有些人宣称自己是在光中,但是有一个很好的测试方法。在《马太福音》7 章15 节,耶稣说:“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请注意:“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换言之,若他们是荆棘、蒺藜,就不会长出什么果子来。“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现在请听我说,弟兄们,凡是基督徒都会结果子,你明白吗?没有基督徒是不结果子的。或许是许多小果子,或许只是几粒干枯的葡萄悬挂在上面,但不会有不结果子的基督徒。若有生命,就会有生产。凡是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被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重点是,你若是光明之子,你就会结光明的果子,看到吗?所以当某人前来说,看哪,我做了这个,做了那个的…,最终你知道吗?《马太福音》7 章的下一段经文说,你可以尽管说,主啊,主啊…,你奉祂的名赶鬼,奉祂的名做这做那的,但主说我从来不认识你!没果子,就没生命。
因此,有些人宣称自己以光明之子的身份行事,但却毫无果子,他们是在说谎。时不时,当我们基督徒犯罪时,我们的生产就会减少。或许你必须长期察验你的生命才能看到一些果子,因为你的生命不是应有的样式,你当今所表现的生活在某些形式上是罪恶的。一个基督徒以光明之子行事必会结出果子来;然而当你犯罪,即使是一个基督徒,果子也必会减少。
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是,若你真是以光明之子行事,你必会结出一些果子。你将会有良善、公义和诚实的表现;这将会验证你的生命。请看 10 节,很好的提醒:“总要察验何为主所喜悦的事。”
保罗在这里说的是什么?你不应只是教导什么是上帝所喜悦的事,你更要活出来,你应当在你的生命里察验出来。这是基督徒的喜乐,成为上帝真理活生生的榜样,成为讨上帝喜悦的活生生的验证。
人说,我怎么知道我是个基督徒?或是我怎么知道某人是个基督徒?那是从果子而验证出来的。倘若你必须坐下来对自己说,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个基督徒…;我想我是…,我的意思是我是:我很虔诚,我去教会已经有好些年日了,而我想起我曾决志信主……。倘若你必须这样推测并像哲学家那样推理,你就不是按圣经所说的方式进行。你可以察验何为主所喜悦的事;你应该能从你的生命中察验出你的果子来。倘若你行光中的事,光就在你里面。一个光明之子会与他的天父相似。
有些东西,为了要查验它是否是真的,你必须把它拿到户外去,对着阳光察看里面是否有瑕疵。我想这就是重点。我只买透过光所检测的东西;我想这也是唯一真正能鉴定我们的生活的途径。我们不能因着过去的某件事而断定自己是基督徒,唯一能断定的方法,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放在光下,被照亮起来,看它是否经得起考验。你看,这就是把每一项行动、每一个抉择、每一个动机,都暴露在基督的亮光之下,看它是否真诚无伪。
基督徒应当不需介意被光照,因为这只会将我们身份的真实性验证出来,对吗?我们应当乐意把自己暴露在光中,以证实我们的生活,验证我们的生命,证明我们是光。
所以保罗说,看哪,这对照很分明。你不再是暗昧的,你是光,现在把它活出来;而倘若你真是把它活出来,这些就是特征:良善、公义、诚实。对你和你身边的人,这些特征将成为你是以光明之子的身份行事的验证。
但是除了以光明之子的身份行事以外,还有一个命令。看 11 节,这就是命令。上述的对照和特征引至一个命令。倘若你需要负面的教导,保罗在 11 节说:“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你可以在这里暂停。这就是第三件事。
万一你还不清楚我在说什么,让我进一步说明。基于上述的对照,请注意,你是多么的不同,你是远被分隔出来的,你是在这里尝试验证在你里面的上帝的生命,你是在这里参与良善、公义和诚实的事。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重点是,绝对不要与暗昧无益的事有分。保罗在这里用的字是 sunkoinoneo;koinoneo 的意思是相交,前面加的介词 sun 就强化了它的意思,就是不要有任何真实亲密的相交。换言之,千万不要涉及任何罪,那些暗昧无益的活动。这世界对上帝是无知的,不要在它有分。不要涉及这世界的不道德行为。
弟兄们,我们一直以各种方式谈论这事,我们不能容忍任何不道德的事;毫无余地,完全无分。你说,那是否代表你不能接近任何人?不,因为我们必须与世人接触,我们只是要与他们的罪隔绝。人说,我们若要作见证,我们岂不须要参与一些吗?不,唯一能作见证的途径,就是不参与,因为你会摧毁你的见证。
你知道,《哥林多前书》5 章说,我们不能与淫乱的、贪婪的、拜偶像的…相交;接着它说,世人需要我们,只是不要行他们所行的事;要与他们接触、爱他们,但不要行他们所行的事。你看到没有?我们不应参与这世界的事。
我不知道你如何把以上的教训应用在你的生活中,但这是很实际的事。不要与暗昧无益的事有分,那体制是无能为力的,结不出任何东西来。你不能与它有份,那是一个无益、黑暗的体制。不要浪费你的时间。
你说,你的意思是,我只是在我自己的小洞里爬着,但却不能窥视?不,只是不要参与;你必须窥视,因为接下来的一件事就是差遣。请注意,从对照引到特征,从特征引到保罗的命令。既然我们绝对不能参与,我们岂不也就可以索性置之不理么?不。因此保罗另加了这句话:“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责备这字就是揭露。请听,不要行他们所行的,但要揭露他们所行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揭露暗昧的罪行,但不参与。我们每一个人都蒙上帝呼召这么去行,而揭露罪行的媒介或工具就是圣经。圣经的每一个字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我们要督责。
这表示要揭露罪恶。你不能只是说,对于他们所做的事我不喜欢给予任何置评。你最好还是说些话,这是你的使命。你知道吗,你的生活和你的话语,有时就单凭你的生活方式,就能把他人暴露出来。你曾否走入一个非常污秽的谈话之中,而他们知道你是基督徒,话题就突然变得清洁高尚了:你仍然经常到教会去吗?我知道你经常去教会,教会还好吗…等等。我知道有些敬虔的人活在不敬虔的环境当中,而他们的敬虔生活成了那败坏境体制的一个严厉的谴责,以致那败坏的环境不能容忍他们;结果他们被裁退了。
不单是你如何生活,而且是你所说的话。你必须诚实。你蒙圣洁的上帝差遣,为要揭露这世界的罪恶,诊断它,与它对质,并且提供解决的方法。这就是保罗所说的,谴责它、揭露它、拆穿它;那是一个必须被祛除的肿瘤,隐藏它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有些人说,我们就只想每时每刻对人有爱心。这不是传福音的途径!
我曾经告诉你们,你必须先使人觉得败坏,然后才使他们有良好的感受。他们必须先觉得败坏,然后才晓得他们需要有良好的感受。
我们不只不能相交,并且还要揭穿它。请听,弟兄们,你知道大多数时候,我们出了什么问题吗?身为基督徒,对于光与暗的对照,我们并不像上帝一样看得那么显著。我们乃是与那黑暗的体制完全无分。然而事实却是,我们仍然在黑暗里游荡,与暗昧之事厮混。你知道,我们应当成熟并且远离黑暗到一个地步,以至我们能揭示罪恶,把它搜查出来,暴露它,并提供诊断和治疗。然而相反的,多数基督徒自己的生命悬挂崖边,岌岌可危,更别提尝试去照顾他人。
人说,我无法帮助别人脱离那些恶事,除非我先克服自己的一些问题。你知道吗?你太落后了。你应该迎头赶上,克服你的问题,然后出来实实在在的揭露罪恶。
让我告诉你另一件事:倘若你忙着揭露罪恶,这将对你自己的生命有所影响,对吗?肯定会的。我们应当与罪人交谈,告诉他们那是邪恶的。
为什么?请看 12 节:“因为他们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来也是可耻的。”我的意思是,他们所行的事是这么腐败、这么卑鄙、这么恶劣,甚至提起来都不行,更何况去做呢?这样的事需要不顾一切地被谴责。你不能就这样让它拖延下去,那是邪恶、恶劣的事,是难以形容的恶事。这就是上帝的心在说话。事实是,我们生活在这世界里,被无数媒体的废物淹没着。这些废物不断地向我们灌输说,世上并没有什么所谓邪恶之事;而我们也说,这些事并不是那么败坏。但这些事确实是邪恶的,就是连提起都不行,也不可在谈话中应酬参与。这些事是那么的恶劣,是需要被对付和揭露的事。
虽然如此,有时就是在你自己的家里,只要把你的电视机扭开,你就让你的孩子暴露在一种情况中,容忍那些就是连你自己也不得提起的事,那些你应当揭露为邪恶的事。所以保罗说,他们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来也是可耻的。它甚至不应当被提起来。
我读到一位基督徒所写的关于同性恋问题的书,书中以令人震惊的词汇描述同性恋的问题,如同淫书一样。这是不对的,你不需那么做。你可以在不描绘这关系中所进行的每一样邪恶细节的情况下,给予上帝的解决方案。那样做是不必要的。这些都是世界所行的可恶之事,而且应该被谴责。这些事提起来都是可耻的,更何况容忍它们?所以保罗说,看,你被差遣到这世界,你不应当仍在那里自我挣扎,要有长进;这样,你就不至于滞留在那里,而且还能督责他人,成为一个揭露邪恶者。
第四件事,13 节,注意:“凡事受了责备,就被光显明出来。”这是妙极了。换言之,倘若灯不亮,他们就绝不会被显明出来。你看到保罗在说什么吗?凡是显明的东西,在光照之下就被显明出来,因为显明一切的是光。倘若你是光,而你不把它显明出来,那么它就不被显明出来。你看见吗?弟兄们,这是你的使命,到外面去谴责罪、揭露罪,因为你是光。倘若你不这么做,罪将不会被显露,因为显明一切的是光。光将一切显明出来。弟兄们,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又回到基本的道理:无人能得救,直到他来到上帝前认罪悔改;但是没人能知道何为罪,除非有人把它揭露出来,对吗?传福音不是容忍人,只是爱他们,而绝不提到他们的罪;传福音乃是要他们面对罪的事实。因为显明一切的是光,他们唯一的盼望就是有光照亮他们,把他们显明出来。因此弟兄们,我们必须这么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是“世上的光”。
所以保罗说:对照么?那是分明的,黑暗与光明。特征么?倘若你以光明之子身份行事,就会有良善、公义、诚实。诫命么?不要与他们所行的事有份。使命么?把他们所行的事揭露出来,因为那是可耻的,而你是唯一能将它暴露的光。
最后,第五件事,他作个总结,以一个邀请作个总结。我猜使徒保罗感到有些《以弗所书》的读者还不认识上帝,他想在这封信里加上一个邀请,因此他在 14 节说:“所以主说。”我相信这是引自《以赛亚书》60 章 1 节,那里的希伯来经文所表的思想跟 14 节这里是一致的,虽然 14 节指的是以赛亚书经文的应验。《以赛亚书》60 章 1 节说,“兴起发光!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耶和华的荣耀发现照耀你。”当然,这节经文是期待弥赛亚的来到,而 14 节的解释则是回顾基督所成就的,因此保罗说:“所以主说,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他把基督放在以赛亚的话里,因为基督应验了以赛亚所说的话。
容许我多说几句话。多数圣经注释家相信 14 节是初期教会复活节诗歌的其中一句歌词,它是一个邀请。就在这时刻,会众里或许会有人在说:我猜我现今是生活在黑暗中;我观察自己的生活,看不到良善、公义、诚实;我看不到耶稣基督活在我的生命中,我向来不认识上帝;在理智上我是昏昧的,在我手头上我所看到的是更多的罪恶。对于这样的人,这邀请现在临到你,正如历世历代临到其他的人一样:“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就在这一小节经文里,你看到福音的一个写照、一本小型的圣经:第一,罪人被描述为睡着的人;接着是一个召唤,叫罪人醒过来;然后它把基督呈现出来,因为基督要赐人生命。这节经文显示罪恶的困境,向罪人发出邀请,并向他们显明救主是谁。
有一个时代,人将在那时代里一直沉睡着;但是那不是一个历史时代,而是一个恩典时代。人将醒过来,但是一切将太迟了!所以保罗说,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不再有道德的黑暗,不再有理智的黑暗。
唯有一道光,那就是耶稣基督,祂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